1938年,孫連仲一張罕見留影,外表看似樸實憨厚,實則頭腦靈活

向日葵愛過去 2024-05-07 20:03:18

請大家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並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筆者後續將會爲大家帶來更多的精彩故事!

1938年,時任第五戰區魯南兵團司令兼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的孫連仲留下了一張罕見留影,鏡頭中的孫連仲外表憨厚,看似老實巴交,實則頭腦靈活,厚道穩重,是一員骁勇善戰的虎將。

孫連仲是馮玉祥手下的一員愛將,與孫良誠、佟麟閣、劉汝明、韓複榘、石友三、張維玺、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韓多峰這十二位西北軍將領並稱爲馮玉祥麾下的"十三太保"。

在這"十三太保"中尤以孫連仲最能打,他曾單人扛起238斤重山炮炮擊敵軍,威名響徹大江南北。

孫連仲出生在河北省雄縣龍灣村一個富裕家庭,其父孫保安是一個買賣人,家境的殷實,使得孫連仲從小不僅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也讓他打小便獲得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世事無常,造化弄人,在孫連仲四歲那年,他的父親孫保安不幸被病魔奪去了生命,這就使得孫連仲失去了父愛,只能夠由母親含辛茹苦養育他。

1900年,7歲的孫連仲被母親送進了私塾讀書,在私塾讀書學習期間,孫連仲勤奮刻苦,努力上進,成爲了私塾裏的優秀學子。

除此之外,孫連仲在閑暇時間還跟著兄長孫連喜習武,孫連仲的兄長孫連喜是晚清時期的一名武秀才,在雄縣聲名在外,頗有影響力,而在兄長孫連喜手把手的教授之下,孫連仲習的一身刀劍棍棒之術。

1912年,辛亥革命後,北洋軍派人來到雄縣招募兵勇,當時已經19歲的孫連仲一心想要投軍報國,因此便說服了母親和兄長,來到招兵處報名,開啓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孫連仲參軍後,先是被編入到了王占元手下的炮兵營,到了1914年時則被編入了馮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炮兵營,擔任班長一職。

孫連仲來到第十六混成旅炮兵營,起初並沒有引起馮玉祥的注意,不顯山,不露水,後續有一天,馮玉祥來到孫連仲所在的連隊檢查,恰逢孫連仲所在連隊正在考核,而當時連隊的軍官並沒有一個能夠回答教訓條的內容,唯獨只有孫連仲一人流利地背誦了下來,目睹這一幕的馮玉祥通過這件事情,認爲孫連仲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便開始悄悄關注起孫連仲了。

1915年,護國戰爭爆發,在龍頭山一役中,孫連仲一戰成名,戰後,馮玉祥對起予以了嘉獎,將其提拔爲炮兵營第一連連長。

1925年,馮玉祥成爲西北邊防督辦後,將自己帶領的中華民國國民軍改稱爲西北邊防軍,將已成爲自己的心腹孫連仲提拔爲騎兵第二師師長。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馮玉祥兵敗下野,孫連仲則接受蔣介石的改編,出任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一職。

抗日戰爭爆發後,孫連仲先後率部參加了武漢會戰、棗宜會戰、鄂西會戰等戰役,憑借著在台兒莊英勇殺敵而名震中外。

1938年3月16日,台兒莊戰役打響,日軍集結重兵,在飛機,火炮,坦克的掩護下,對台兒莊發起了猛烈的攻勢,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師團,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當即命令已經出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的孫連仲率部馳援台兒莊,與先前的守軍部隊一起抵禦日軍的攻勢。

3月24日,日軍對台兒莊的外圍發起了近乎瘋狂的攻勢,先是用火炮和飛機對孫連仲率領的第二集團軍防禦陣地進行了狂轟濫炸,孫連仲雖率部堅守死戰,但終究還是被武器裝備的日軍師團攻陷城外的外圍陣地,攻進了台兒莊城內。

日軍在攻進台兒莊城內後,與第二集團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這場巷戰打的是異常慘烈,第二集團軍傷亡過半,仍舊死守南關不退。

作爲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的孫連仲眼見下屬和士兵接連陣亡,他十分痛心,當即便打電話給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請求後撤至大運河的南岸,好讓第二集團軍留點種子”!

李宗仁這邊則深知戰事膠灼,已經到了關鍵節點,便要求繼續孫連仲繼續堅守,等候湯恩伯援軍的到來,與援軍一道反擊日軍。

遭拒後的孫連仲,內心五味雜陳,但仍舊遵從李宗仁的命令,率領僅剩的第二集團軍將士繼續死守,抵禦日軍的攻勢。

第二集團軍下屬的31師池峰城師長看著31師的官兵們死守犧牲殆盡,痛心不已,當即便找到孫連仲,請求率部後撤。

孫連仲一聽,臉色驟變,不僅拒絕了31師池峰城師長的請求,更是對他大聲喊道:31師的官兵們打完了,你作師長的就填進去,你填過了,我就來填進去。有誰敢過河者,殺無赦。

隨後,孫連仲將後勤部隊全部派上了戰場,還組織了一支幾百人的敢死隊,與日軍展開了逐街逐屋的血戰,在孫連仲視死如歸的帶領下,僅剩的第二集團軍將士同仇敵忾,士氣大振,不僅奪回了先前失守的陣地,還將日軍逼退到了台兒莊的北門。

孫連仲率部死守不退,爲援軍的趕來爭取了時間,4月6日,湯恩伯的援軍趕至,與孫連仲部一道配合,全線反擊,將圍困台兒莊的日軍矶谷、板垣兩師團擊退,取得台兒莊戰役的最終勝利。

這場戰役中,孫連仲與他率領的第二集團軍武器裝備處于劣勢,戰力懸殊,但仍舊率部勇于作戰,堅守不退,靠著一股頑強的鬥志取得了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有利的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

抗戰勝利後,孫連仲對國民黨當局內部貪腐成風的現象十分不滿,在加上他不擅官場交際,處處舉步維艱,因此他知難而退,選擇了辭職,不再擔任任何職務。

晚年時期的孫連仲居住在台北市,不問世事,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1990年8月14日,這位抗日名將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終年97歲,孫連仲病逝後,被安葬于台灣省台北的國軍示範公墓。

4 阅读:339
评论列表
  • 2024-05-08 16:25

    將軍千古[玫瑰][玫瑰][玫瑰]

  • 2024-05-08 07:01

    抗日的將領活過來的都高壽,殺鬼子積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