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備考:文言文斷句指導教學設計

語文亦國學 2024-04-26 20:16:51
一、檢測引入,了解斷句的重要性

(問)

老而無妻曰鳏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而無告者也。

(答)

老而無妻曰鳏 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 幼而無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窮而無告者也。

二、考點解讀

在2019年全國二卷語文考試中,在語言應用表達中,添加了引號作用的考查,由此可見句讀之學是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考查,無論文言與否。

斷句要求:

1、通讀全文,把握大意。(讀懂是前提)

2、先易後難,攻破難點。(排除縮範圍)

3、尋找標志,輔助標點。(標志是輔助)

1.從特殊標志詞切入

(1)句首標志詞

①發語詞或歎詞:夫、蓋、若夫、嗟夫、嗟乎、嗚呼、嘻、且夫、今夫,等等。

②時間詞:是時、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頃,等等。

③謙詞:下官、竊、寡人、妾、愚,等等。

④人稱代詞或指示代詞:吾、余、予、爾、女(汝)、彼、此,等等。

⑤疑問詞:何、孰、安、胡、焉、奚,等等。

⑥複音虛詞:然則、是故、何以、得無、大抵、何其等。

(2)句中標志詞:以、于、爲、而、則等連詞。

(3)句尾標志詞

①語氣詞:者、也、矣、哉、耳、乎、焉、與(欤)、耶(邪)等。

②複音虛詞:而已、奈何、也夫、矣哉、雲爾、雲雲等。

(4)對話標志詞:曰、雲、語、言、道、白、對、謂等。

2.從特殊文言語句切入

(1)明句式,助斷句

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結構幫助斷句。如判斷句:“……者,……也”等。反問句:“不亦……乎”“安……哉”等。被動句:“爲……所……”“見……于……”等。固定結構:“如……何”“何其……也”“況……乎”等。這些句式和固定結構都表示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可以幫助斷句。

(2)修辭句,找特點

文言文中常常出現一些句式整齊、結構鮮明的修辭句,如對偶句、排比句、反複句、頂真句及骈文常見的四六句等,斷句時可以根據修辭句在結構與句式上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後按句子特點來斷句。

(3)審關系,明結構

有些要求斷句的文段在結構上存在較明顯的結構關系:或並列關系,語句間無明顯的主次之分;或總分關系,語句間會有中心句與支撐句,在支撐句的展開上一般也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或轉折關系,語句間的轉折會從語意上體現出來,有時也會有鮮明的詞語提示(如“而”“然”“然則”等);或因果關系,語句間會有隱含的因果聯系,在表因與果的語句間,一般是要停頓的。把握了語段內容後,參考語段的結構與邏輯關系,可以斷開句讀。

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斷句方法——利用對稱(偶)句式斷句法。古人寫作,常常喜歡“對舉成文”,即兩個句子成對稱(偶)形式,這給斷句提供了重要依據,應高度重視。

三、實例細化

具體操作:

1、找名詞(或代詞),定句讀。

和現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複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後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比如:于是余有歎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思路點撥:文中有虛詞的地方往往需要停頓,可據此斷句。

我們看加點的虛詞,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則、則、而、而、故。這一段標點,如果頓號不計,共12處標點,有10處可依據以上虛詞斷開。“遊者衆”後的分號,可根據文言句式整齊的特點斷開。“非常之觀”是由于主語較長而作的停頓。

規律:“曰”後往往加冒號,“蓋”“大”大多在句首;“于”“而”—般在中間,耶”“乎”經常表疑問;“矣”“耳”後面加句號,哉”字後面跟感歎;“也”“者”作用表停頓,或句或逗看情況。

2、找虛詞,定句讀。

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劉勰在《文心雕龍·章句》中說過:“夫惟蓋故者,發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①“夫、其、惟、唯、蓋、盍、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出現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無論、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語氣詞經常出現在句尾;

③“以、于、爲、而、則”等連詞經常出現在句中。根據這些特點,有助于斷句。

3.察對話  定句讀

對話、引語是古文斷句的又一重要依據。對話、引語常用“曰”“雲”“言”“白”“語”“道” “謂”“對”等爲標志。

例: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于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複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于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複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4、據修辭  定句讀

頂真、排比、對偶、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爲斷句提供了方便。

例: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例: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鬥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鬥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這一段文字之中,“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是對偶;“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是排比;“內“”外“是對照。根據這樣的語言特點,確定句讀也就容易多了。

5、辨句式  定句讀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別是文言文的固定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斷句。

記住下面幾種文言文的習慣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斷句,或表示判斷關系的詞,如“爲、乃、即、則”等,都可以爲我們斷句提供幫助); “爲……所……”“受……于……”“見……于……”等被動句式;“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不亦……乎”(不亦說乎?);“何(以)……爲”“何……之爲”(秦則無禮,何施之爲?);“無乃……乎(無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聞欤?);“得無……乎”(得無異乎?);“況……乎”;“孰與……乎”;“其……乎”;“安……哉”等,可以幫助斷句。

記住文言文習慣上較爲固定的詞組,不要把它們拆散,可以減少斷句失誤。如“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爲”“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無”“無乃”“何以”“于是”“然則”等。

6、依總分  定句讀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我們自然可以據此進行斷句。

例: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衆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衆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

小結:虛詞斷句標點歌

曰後冒、哉後歎,

夫、蓋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

矣、耳後邊畫圓圈,

耶、乎經常表疑問,

也、者作用是停頓,

或句或逗看情形,

標點位置不能亂。

常見代詞基本有三種:

⑴人稱代詞(用紅筆或熒光筆標出,如下同)

§ 第一人稱代詞:(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

等,代說話人或寫文章的人。

§ 第二人稱代詞:

爾、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閣下、

陛下、足下等,代受話人。

§ 第三人稱代詞:

之、其、彼等,代人或者事。

§ ⑵疑問代詞

問人的有——誰、孰、何等

問事的有——奚、曷、安、焉、何等

§ ⑶指示代詞

常見的有——此、是、斯、茲、夫等

另之、其、彼除作人稱代詞外,還常作指示代詞。

注意:

1、專有名詞,如官署名、官職名、人名、地名,它們內部不能斷開。如: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

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後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戰》中,“初,魯肅聞劉表卒”,先用全稱,後面的“肅徑迎之”、“肅宣權旨”就不再提姓了。

看虛詞,定句讀

(1)句首標志詞

§ ①發語詞或歎詞:夫、蓋、若夫、嗟夫、嗟乎、嗚呼、嘻、且夫、今夫,等等。

§ ②時間詞:是時、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頃,等等。

§ ③謙詞:下官、竊、寡人、妾、愚,等等。

§ ④人稱代詞或指示代詞:吾、余、予、爾、女(汝)、彼、此,等等。

§ ⑤疑問詞:何、孰、安、胡、焉、奚,等等。

§ ⑥複音虛詞:然則、是故、何以、得無、大抵、何其等。

§ (2)句中標志詞:以、于、爲、而、則等連詞。

§ (3)句尾標志詞

§ ①語氣詞:者、也、矣、哉、耳、乎、焉、與(欤)、耶(邪)等。

§ ②複音虛詞:而已、奈何、也夫、矣哉、雲爾、雲雲等。

§ (4)對話標志詞:曰、雲、語、言、道、白、對、謂等。

依對話,定句讀

對話、引語常用標志有:曰、雲、言、白、語、道、謂、對等。

注意: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

五、巧妙斷句——斷句口訣

斷句口訣:

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

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

聯系全文前後看,先易後難細分辨;

緊緊抓住“曰”“雲”“言”,對話最易被發現;

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律供參看;

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助判斷;

排比對偶與反複,修辭提供好條件;

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分析講解:

1.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

理解內容和斷句是緊緊相關聯的,熟讀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確斷句的前提,因爲讀不懂就點不斷,不理解就點不好。馬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讀一遍兩遍、一晃而過也不行。

2.聯系全文前後看,先易後難細分辨

要有全文意識,對不易斷開的地方,要聯系上下文的意思,認真推敲,確定在適當的地方斷句。

3.緊緊抓住“曰”“雲”“言”,對話最易被發現

文言文在敘述人物的對話時,經常用“曰”“雲”“言”等字,這爲正確斷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雲”“言”等字,我們很容易根據上下文判斷出說話人以及所說的內容。

4.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律供參看

文言虛詞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系和語氣,往往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我們應該在學習中熟悉各類常見虛詞的用法,尤其是它們在句中常處的位置,這樣會有助于斷句。

①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

②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

④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

當然,我們在抓虛詞標志斷句時,也要注意靈活性,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詞,詞性變了。“也”用在句中舒緩語氣,可點斷,也可不點斷。

5.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助判斷

古人不知道語法結構,只是憑著模糊的語感去斷句。我們可以利用語法知識,對文言文的句子進行語法分析,根據語法分析確定該如何斷句。文章中有些詞語是屬上還是屬下,有時難以斷定,而當運用語法知識劃分主、謂、賓時,則容易解決。

記住下面幾種文言文的習慣句式,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斷句,或表示判斷關系的詞,如“爲、乃、即、則”等,都可以爲我們斷句提供幫助);“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爲”等是反問句式;“爲……所……”“受……于……”“見……于……”等是被動句式。

還有固定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不亦……乎”(不亦說乎?);“何……之爲”(秦則無禮,何施之爲?);“無乃……乎(無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聞欤?);“得無……乎”(得無異乎?)等固定句式。

6.排比對偶與反複,修辭提供好條件;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古人寫文章,十分講究對仗工整,講究對應,講究互相照應,常用對偶句、排比句、反複句,很多句子在形式上往往是前後對照或對稱的,這也爲我們正確斷句提供了條件。我們利用這一特點進行斷句,常常是斷開一處,接著便可斷開幾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探究與作業

斷句練習:

(1)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爲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爲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辍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骞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2)祖逖聞雞起舞

範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爲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爲軍谘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骁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複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爲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給铠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後進

(3)孫權喻呂蒙讀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 阅读:77

語文亦國學

簡介:專注高中語文,傳播國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