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銀時代|新中式美學之佛教七寶—琉璃

經略事要 2024-03-28 09:39:37

晉代文學界有“兩潘”之說,其一爲美男子潘安,其二是潘安的侄子潘尼。潘尼寫過許多贈獻、贈答的“人情”作品。其中一首,爲宴飲時誇贊主人家的碗而作:光映日耀,圓成月盈。纖瑕罔麗,飛塵靡停。灼爍旁燭,表裏相形。凝霜不足方其潔,澄水不能喻其清……這位大文學家寫下百余字的《琉璃碗賦》,對這件“餐具”不吝贊美。

琉璃,以佛教七寶之一而著稱。修行之人認爲琉璃乃藥師佛化身可祛病驅邪,使人獲得健康之福緣。因燒制工藝繁難,佛家認爲能使人提煉真理之艱難,獲堅毅之力量。佛教以爲,琉璃制成的過程就是千年修行境界的化身。在西方“極樂”世界以外,有個東方“淨琉璃”世界,屬于東方藥師佛,稱之爲“淨土”樂園,被稱爲佛教中的理想境界之一。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有雲:“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魏巍。”此言喻願內心達到東方淨琉璃世界,佛家認爲琉璃光可照三界之暗,內外明澈、以照見內心。

明澈、無暇,正是琉璃器皿在佛教中所扮演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琉璃更是一種人格、精神和境界的象征。用琉璃光的明淨比喻佛德,晶瑩剔透的琉璃寄托了人們的美好心願 。

琉璃飲光而生,沙化爲玉,火凝爲色,有種不可思議的幻美,琉璃並非自然造化的産物,而是古代先民在電光中得之偶然的靈感,當閃電鑽入沙子,以炙熱的溫度融化石英,奇幻的美便降臨人間,這或是一種啓示,自此人們就開始用火焰燃燒石英砂來制造琉璃。

東漢王充《論衡•率性篇》說:“道人消爍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別。”又說:“隨侯以藥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這些記述反映了道士們燒煉琉璃珠玉的史實。

而西來的貿易琉璃,驚豔了中國人的眼睛,也催化了中國琉璃的生産工藝水准。《漢書•西域傳》說:“罽賓國……出珠、珊瑚、虎魄、璧流離。”罽賓國位于今阿富汗一帶,璧流離指的就是玻璃。

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著名橋段沙僧誤打琉璃盞被貶下凡間,可見琉璃之物連神仙都視如珍寶,對琉璃的推崇無以複加。

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曾經遙不可及的琉璃化身爲千姿百態的模樣。今天,琉璃藝術品不再是帝王的專有奢侈品。千年的爐火,世代的工匠,用火燒,更用心在燒,在曆史變成琉璃的同時,讓琉璃有了新的生命力。

0 阅读:0

經略事要

簡介:有趣、有料,分享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