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銀時代|新中式美學之佛教七寶—金與銀

經略事要 2024-02-08 14:05:06

佛教有三寶是佛,法,僧。佛教中也有七寶:指七種珍寶,又稱七珍。在佛經中不同的經書,所譯的七寶不盡相同。

《阿彌陀經》:金、銀、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瑪瑙;

《稱贊淨土經》: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濕摩揭拉婆;

《般若經》: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

《法華經》: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珍珠、玫瑰。

(四部書的內容制作成表格)

七寶通常都包括金、銀、琉璃、砗磲、瑪瑙這五種,其余兩種可能是珊瑚、赤珠、珍珠、玫瑰等。這些寶物都有各自的美麗和特性,也有各自的寓意和功用。

當然在首飾的世界中,金與銀無疑是兩顆璀璨的明星。這兩種金屬不僅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還因爲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和美麗的外觀,被廣泛用于制作飾品。

佛教七寶·黃金

金(suvama):指黃金,又稱爲紫金。梵名蘇代刺那(修跋拿),譯爲妙色或好色。代表了金剛不壞之身,健康,百毒不侵等。

佛經中在贊歎佛身妙好莊嚴時,常用妙色身金色身之語。《翻譯名義集》卷三引真谛的解釋,舉出金的四種特色:(一)色無變,(二)體無染,(三)轉作無礙,(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淨、我、樂四德耳。

金以其不變的品質和璀璨的光澤,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它是一種非常穩定的金屬,幾乎不與任何化學物質發生反應。這使得金在首飾制作中具有極高的耐久性,很多寺廟裏都用金箔來裝飾佛像。

金的開采和冶煉困難,成本高昂,因此金飾的價格相對較高。然而,這並未阻止人們對金飾的熱愛。金飾的種類繁多,包括項鏈、手镯、戒指、耳環等。

佛教七寶·白銀

銀(ripya):指白銀。代表健康長壽同時,銀還是避邪之物,銀代表著“佛祖”的智慧光芒,真如圓滿,剛出生的小孩戴銀飾就是祈求平安,健康,同時也是開啓智慧之意。

我國古代也曾把銀子作爲貨幣流通使用,因此也被認爲是財富的象征。

銀的化學性質相對穩定,一般不會與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銀飾的種類也很多,包括銀鏈、銀镯、銀戒、銀耳環等,這主要得益于其低廉的價格和美麗的外觀。

金銀二氣

中國古代的飾品,多以金銀爲原料,紋刻吉祥圖案,鑲嵌珠寶翡翠,精工細作,造型豐富多彩。首飾的佩戴,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征,也是爲了驅崇辟邪,中國民間傳統神秘觀念認爲:金銀能夠散發出肉眼凡胎所不能覺察的“氣”叫做“金氣”和“銀氣”據傳“金銀二氣”能夠抵禦世間一切作祟的鬼魅,所以每每清明祭祀先祖時節,人們走出室外,爲先人掃墓之時,往往都會佩戴銀飾,以防邪祟入侵。

本草綱目有雲:銀本無毒,其毒則諸物之毒也,今人用銀器飲食,遇毒則變黑;中毒死者,亦以銀試之,則銀之無毒可征矣,其入藥,亦是平肝鎮怯之意。所以銀被視爲靈性之物,爲神州各族人民所喜愛作爲飾品原料。

0 阅读:0

經略事要

簡介:有趣、有料,分享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