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終于讓李想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超聞車話 2024-03-11 22:58:14

這倆月汽車圈有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怪異的事兒:“全網都在教雷軍和李想怎麽造車。”

今年汽車圈,有兩個人和兩款車,一旦有涉及和他們相關的內容,流量一定不會差,一個是雷軍和他的小米SU7,另外一個則是李想和他的理想MEGA。仔細觀察,其實可以發現,雷軍和李想,這兩人有很多相似的點,比如同樣偏執的個性、同樣不被看好、同樣擅長玩輿論和流量。

雷軍和他的小米汽車,在出正式價格之前,其實我不想多談,因爲說的再多也沒有任何意義,反正發了也會被投訴下架。和雷軍相比,李想和他的理想MEGA,價格配置各方面才是真的擺在了明面上,而且已經被扒的體無完膚了。

理想MEGA從3月1號上市之後,就一直在被各種“網爆”,最近李想本人也發文,稱“雖然身處黑暗,但我仍選擇光明,”並要再次拿起法律的武器,讓那些“網爆”理想MEGA的媒體付出代價。沒錯,那個怼天怼地、怼媒體、怼同行、怼吃瓜群衆怼修車店老板的李想,又回來了!

理想狂奔成功逆襲

曾經的理想汽車並不被外界看好,甚至一度徘徊在破産倒閉的邊緣。但是過去一年,理想汽車成功逆襲,在銷量和業績上狂奔徹底和同期其它品牌造車新勢力的差距,最重要的,李想立下的flag,都實現了。

講真的,我認爲理想汽車是過去一年時間裏,國內最成功的造車新勢力品牌,甚至沒有之一。2023年,理想汽車全年交付37.6萬輛新車,和2022年相比銷量翻了將近三倍,其也是國內首個年交付量超過30萬的造車新勢力,這個銷量數據甚至超過了小鵬和蔚來之和。

今年2月26日,理想汽車也發布了2023年的全年財報,其在2023年實現營收1238.5億元,淨利潤也達到117億元,賣的車不僅貴,還多,單車利潤也高,光憑這點,就足以讓絕大多數造車新勢力望塵莫及。

不僅如此,在其它很多造車新勢力還在爲融資發愁的時候,理想汽車的賬面上趴著超1000億資金,根本不用擔心現金流的問題。今年理想汽車甚至發了年終獎紅包,很多員工甚至領到了8個月工資,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都想去理想汽車上班了。

今年李想本人也立下了新的flag,那就是2024年要實現年銷量80萬,當然,和以前一樣依舊沒人看好。不被看好的原因我認爲主要有兩個,一是華爲問界的強勢崛起,會搶走一部分理想汽車的潛在用戶群體,還有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理想汽車開始玩純電了,推出了理想MEGA這款高端純電動MPV。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當年“理想汽車”還叫“車和家”的時候,李想本人就已經對這個品牌未來的車型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規劃,那就是:做尺寸大的增程混動車型、面向家庭用戶、純電續航裏程要到100-150km,那個年代和現在沒法比,市場上的增程混動車型極少,並且銷量也都非常一般。

增程混動車型當時還沒有成功的先例,並且這種“以油換電”的方式,被認爲是“技術落後”,是“過渡性産品”,甚至很多人認爲增程混動根本就是多此一舉。時至今日,即便增程混動車型已經如雨後春筍般在國內汽車市場發揚光大,但這樣類似的聲音仍舊不絕于耳。

當時李想本人甚至在2020年理想汽車用戶日公開演講上,直接“國罵”同行,稱他們是“一幫臭搞技術的,完全沒有用戶思維。”可是萬萬沒想到,沒過幾年,李想自己也成爲了當初那個自己討厭的人,這點在理想MEGA這款車的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理想MEGA這款車其實有很多亮點,放棄增程混動去搞純電動,“冰箱、彩電、大沙發”的優勢已經不在,想在三電系統方面在行業中獲得優勢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李想做到了。理想MEGA擁有業內最快的補能效率。

理想MEGA配備了甯德時代的5C麒麟電池,CLTC工況下綜合續航裏程可以達到710km,得益于0.215Cd的超低風阻系數,百公裏電耗僅爲15.9kWh,使用理想超充樁,能夠實現充電電流700A+,充電功率520kW+,擁有充電12分鍾續航500km 的能力。

除了冰箱、彩電和大沙發在理想L系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外,包括同級最大的乘坐空間和後尾箱空間(三排坐滿)、強大自動駕駛輔助能力以及魔毯空氣懸架等,理想MEGA的整體産品實力並不遜色。

              作爲一台以家庭爲主要需求的大型高端MPV來講,其使用場景一般都是全家自駕中遠途出行,最重要的就是沒有裏程焦慮,而李想卻將理想MEGA這台車做成了純電動,放棄了增程混動這個自己最大的優勢。

在這個基礎上,理想MEGA55.98萬元的價格也遠高于同級別的其它主流競爭對手,再加上另類的外觀設計,被吐槽也不太稀奇。當初無論理想ONE還是後來的理想L系,受到市場歡迎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爲其出色的設計,理想MEGA卻在這點上翻車了。

甚至可以這麽說,理想MEGA在最不合適的時機,選擇了一個最不恰當的技術路線上市了,李想在增程混動領域嘗到甜頭,想回過頭來搞純電技術,這台車也許會成爲理想汽車的一個轉折點,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理想汽車終究還是隨波逐流了。

寫在最後:

李想從當初的辍學少年,到現在的身價上千億,25年時間一步一步逆襲走到了今天,必有其過人之處,站在理性的角度,我其實是非常願意相信這個人,我知道他有獲得成功的基因和能力。

但是,2024年,國內汽車行業的淘汰賽將繼續加劇,如今隔壁的高合汽車就已經走在了生死線的邊緣,對于國內衆多新能源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來講,這樣的局面無異于走鋼絲,極有可能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我想李想也確實需要重新考慮一下理想汽車的未來了。

0 阅读:53
猜你喜歡

超聞車話

簡介:做最真實的汽車行業資訊,做最有趣的汽車評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