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艾灸後出現兩大類傷害,你知道嗎?(續)

炎黃國粹 2024-05-06 08:52:28

(接前文)

從陰陽的角度看,艾灸不當會造成兩大類傷害——傷陰與傷陽!

本文接著論艾灸不當之傷陽危害。

艾灸本具火熱之性,能溫補人體之陽,怎麽會傷陽呢?這個很不好理解。

其實,艾灸使用得當,則能溫陽補陽;使用不當,則會産生火邪傷陰爍血。如果遇到陽虛而浮之人,火邪不但不能溫補陽氣,反會導致陽氣浮散。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有警告說:“ 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必驚也。”

這裏的溫針,包括加了(艾)火的針,與艾灸在溫陽助火方面的功能是一樣的。太陽經傷寒的人,如果用了溫針(相當于又針又灸),那很可能會驚。

爲什麽會驚?就是本身陽虛,陽氣又浮遊不定,加了溫針,並不能溫補到陽氣,反而使陽氣更加虛浮飄散,這就等于是傷了陽氣。

艾灸能補陽,卻也能瀉火——這個不太好理解吧?

孫思邈曾說過:火燙傷後,很多情況並不適合于馬上使用冷卻降溫,那樣反而會使火邪內陷,導致燙傷難愈;此時反而適合于將燙傷部位靠近火來烤,烤的時候會有一陣子感覺疼痛難耐,但只要能忍住一陣劇烈疼痛,過後會感覺陡然輕松,而且湯傷很快就好了,還不會留下傷疤。

這種方法的原理叫“熱因熱用”,是一種“從治法”,蘊含著另外的更深的哲理,並不是平常人們所熟知的“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方法。

古代朱丹溪等醫學家,也有對于熱性瘡癰使用艾灸法(火法)的主張和實踐,當然不是對所有瘡癰都適合,但至少有一部分的疹子癰是適合的,這也是“熱因熱用”之法。

“熱因熱用”的本質,就是以陽性之火,來宣散內郁之火。

那麽,我們也就明白了如果艾灸使用不當,會耗散陽氣,也就是會損傷陽氣。

因此,我們要改變那種過于簡單的觀念:以爲只要一艾灸,就肯定能給人補陽氣。

我們觀察到,很多人艾灸的時候,點上幾十個艾筒的都有,遍體大汗淋漓,艾灸後極其疲憊。其實就是傷了陽氣,並不能溫補陽氣。

張仲景告誡過,發汗時不可使“大汗如水淋漓”,那樣會耗傷陽氣。

古代醫家使用發汗法,都很強調這一點,那就是只需出微汗、小汗,不可例人大汗淋漓。

可惜的是,當今很多艾灸的人不懂這一點,出于好心,卻做了壞事。

當然,是不是這樣,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

我們這裏是爲了人好,才說出這些艾灸不當的傷害。我們不針對誰,也沒有點名批評誰。對與不對,請大家自行思考、取舍。

以上,本文略論了艾灸不當傷陽的危害。請結合艾灸會傷陰的文章去一起思考。

如何正確使用艾灸,請參看吳越的講課《“陽主陰從”古典灸法》

炎黃國醫研學者吳越

2024年5月6日

中醫博大精深,本文只是發表了筆者感悟的一點點所知所見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達所有的思想,還需聯系筆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來理解。

而且,出于對平台規則的遵守,也不發表有關醫療、醫案等方面的內容,筆者多是在理論層面展開論述,但不等于筆者只崇尚空談而不重實踐,希望讀者諸君理解,在其它合適的場合我們可以探討各種醫學問題。

文中所述,如有不當,歡迎指正。

經方是中醫的核心,想要學習更多更深的中醫知識,特別是想深入學習伊尹經方與張仲景經方的朋友,請關注筆者的其他作品。筆者的經驗:學中醫經方,從伊尹經方開始著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確的開啓方式!有興趣者,可參閱筆者的著作、文章或課程。

吳越心願:爲想學中醫又不得其門而入者提供一個完整的中醫學習階梯,爲學醫多年而不能突破尚有很多疑問難解者提供系統明析的透徹解惑,爲從醫多年而自感不能再提升難以應對疑難痼疾者提供以醫入道的升華指引。

附1:炎黃國醫課程體系

A、普及系列:《“陽主陰從”高效養生法》等自助中醫普及課程。

B、針灸系列:《周天針灸法-針灸入門一日通》與《周天針灸法-針灸入道一點通》等

C、經方系列:包括由淺入深的《分類講病》《經方易用》《經方直用》《經方邏輯》等階梯

其中,《經方邏輯》特別系列:中醫經方核心課程-中醫經方的底層邏輯

第一部分、《伊尹經方課程:破解伊尹經方體系,掌握中醫真正核心》(共五單元)

第二部分、《仲景經方課程:理解仲景經方運用,提升中醫實踐技能》(共十一單元)

……

附2:炎黃國醫著作總目錄

第一系列:“炎黃國醫”經方破解系列著作(邏輯嚴密,階梯遞進,須按順序學習):

C1、《“伊尹經方體系”課程講義(彙編)》(對《傷寒論》之前的經方起源的准確破解)——有配套講解視頻:“伊尹經方課程”(破解伊尹經方體系,掌握中醫真正核心)。

C2、《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所用古經方探索》(用伊尹經方理解傷寒金匮如同數學規律般明晰)——有配套講解視頻:“仲景經方課程”(理解仲景經方運用,提升中醫實踐技能)。

C3、《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所用古經方探索(續)》(繼續運用伊尹經方理解傷寒金匮其它藥方,至此,傷寒論113方與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畢)

C4、《從經方中歸納用藥規律》(從伊尹經方體系和仲景經方體系中,歸納出100多種中藥的用藥規律)

……

吳越老師簡介

吳越——中醫深度研究者,中醫系統講學者

重點領域:整體養生、腰痛、便秘、鼻炎、去痘、外感、咳嗽、胃痛、頭痛、頭暈、痹痛、中風、腫瘤等。

著作課程:從新梳理構建中醫體系,系統有序傳授中醫課程。

學術特點:幸得明師真傳,多年潛心修行,體悟生命奧秘,洞悉人體機理,多年深研國學、周易與中醫養生,首創“五行人格”理論,形成完整的傳統中醫養生理論方法體系,願廣泛傳播,福益衆人。

微薄資質:心理咨詢師,中醫針灸師,中藥藥劑師。

(詳情請看吳越老師的系統介紹資料)

0 阅读:0

炎黃國粹

簡介:傳統文化精髓善解人生疑難;炎黃國醫要妙呵護心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