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126人投奔紅軍成主席愛將,淮海戰役時,陳毅說他功不下粟裕

曆史門前小個子 2024-04-27 11:53:23

1928年11月,在井岡山領導革命的毛主席給中共中央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如今被收錄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名字叫《井岡山的鬥爭》。

這篇巨著中,毛主席深刻的分析了井岡山的革命情況,是非常複雜的,但是毛主席在裏面也寫到了一件值得他高興的事,那就是國民黨部一位叫畢占雲的營長帶著126人投奔了紅軍。

此時革命低潮,紅軍力量弱小,革命根據地也並不牢固,而畢占雲卻在這個時候選擇帶兵投奔紅軍,毛主席當然心潮澎湃,

因而,他將畢占雲寫到了自己的文章中:“…此時湘敵駐桂東的閻仲儒部有一百二十六人投入我軍,編爲特務營,畢占雲爲營長.......”

人生路雖然漫長,但是緊要處卻只有幾步,畢占雲帶126人投奔紅軍,這件事便成爲了他人生的轉折點,此後他愈戰愈勇,淮海戰役時,陳毅甚至誇贊他功不下粟裕。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畢占雲是個苦命的人,1903年,他出生在四川華蓥市的一戶貧苦家庭中,由于父母去世的早,沒辦法,他只能帶著年幼的弟弟跟隨伯母畢潘氏生活,在畢占雲的記憶裏,伯母畢潘氏其實就是自己的媽媽。

隨著時間的流逝,畢占雲慢慢長大,他開始幫助母親幹活,到了19歲那年,畢占雲實在是不願意繼續過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這種苦日子,因而他告別了父母,參加了軍閥部隊,一爲謀生,二爲前途。

在川軍,畢占雲爲人聰慧,有大局意識,很快,他便當上了營長,只是那個時候畢占雲不知道的是,他將迎來自己人生最大的考驗。

此時川軍已經被歸屬到國民革命軍中,在部隊的幾年,畢占雲深刻的體會到了軍閥內部的黑暗與腐朽,而通過與共産黨員的接觸,畢占雲也認爲共産黨的隊伍才是真正爲窮苦老百姓打天下的部隊。

大革命失敗後,畢占雲接到上級通知,要求他“清黨”,畢占雲知道自己麾下有兩名連長是共産黨員,而他也沒有按照上級的命令去做,而是給了這兩人一些錢,讓他逃命去了。

只是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畢占雲此舉很快被上級知道,上級雷霆大怒,當即下令要他帶部隊前往湘南阻擊“朱毛”紅軍,並經常對他的部隊斷糧斷饷。

畢占雲心裏十分惱怒,他的上級做法,也使得畢占雲大大加深了與國民黨的矛盾。

1928年7月,畢占雲的部隊有戰士被紅軍俘虜,而紅軍俘虜他們後,並沒有對他們嚴刑拷打,反而是對他們好吃好喝的對待,並且將他們放了回去。

畢占雲得知此事,內心尤其沖動,他産生了一個參加紅軍的想法,只是時機還不成熟,他只能將這個想法暫時擱置在自己腦子裏,不過,雖然此時畢占雲沒有參加紅軍,但是他對共産黨,紅軍都充滿了向往和好感。

因此,在之後與紅軍的對戰中,畢占雲都是主動避讓,幾次都讓紅軍安全轉移。

紅四軍二十八團黨代表何長工得知此事後,立刻向毛主席彙報,是否考慮將畢占雲爭取到我軍。

毛主席深知此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情況不容樂觀,到處都是敵人的“圍剿”,如果能夠將畢占雲爭取到我軍,無論是從兵力,還是從戰略上來講,都大大有益。

考慮到畢占雲是四川人,毛主席便建議同爲四川人朱德與陳毅聯名給畢占雲寫封信。

朱德,陳毅兩人在信中寫道:“蔣介石排斥異己,培植親信,結黨營私,把你們送到前線來,其本意就是想通過紅軍之手削弱和消滅你們......刀戈相見。紅軍是爲勞苦大衆、爲民族解放的人民軍隊,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我們主張革命不分先後,希望你棄暗投明,早作打算,上井岡山與我們一起爲中華民族的解放盡一份匹夫之責......”

朱德,陳毅的信有理有據,畢占雲拿到信後,內心非常震動,隨即,他當場作出決定,率部起義投奔紅軍,爲窮苦老百姓打天下。

實際上,畢占雲起義的事情並不順利,畢占雲的行爲被部隊中的三位反動軍官給報了上去,上級得知後,決定除掉畢占雲,畢占雲見狀,只好改變原定的計劃,趁夜裏集合,奔赴與陳毅商定的地點會師。

1928年10月25日,畢占雲下令除掉三名反動軍官,隨即帶著部隊126人起義,奔赴遂川湯湖,靜候陳毅的到來。

直到次日下午,陳毅終于帶著警衛員姗姗而來,畢占雲尤其激動,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陳毅一聲令下,讓人將紅帶子交給了畢占雲,畢占雲命令126名下屬全部戴上。

當戰士們戴上紅帶子那一刻起,也代表了他們的新生,他們從此便是紅軍隊伍了!

到井岡山後,畢占雲又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由于畢占雲是國民黨部隊中第一支投靠紅軍的隊伍,毛主席還讓同志們召開了隆重的慶祝大會,並在大會上,他宣布畢占雲擔任紅四軍軍部特務營營長,負責保衛紅軍首長。

那一刻,畢占雲淚如泉湧,他實在是感動毛主席對自己的信任和倚重。

在井岡山,畢占雲成爲了毛主席的愛將,他此後兢兢業業,先後參加了紅軍第一到第五次的“反圍剿”以及曆次惡仗,硬仗,爲革命做出了突出貢獻。

到1948年淮海戰役時,畢占雲已經擔任了中共豫皖蘇軍區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部司令。

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整個淮海戰役期間,雖然畢占雲沒有親自率兵在前線打仗,但是他負責的後勤工作,卻是爲戰爭的最終勝利,做出了傑出貢獻。

當時支前的民工有500多萬人,其中畢占雲領導的豫皖蘇分區,就有100多萬人,除此之外,畢占雲還爲前線部隊支援了柴草6億斤,糧食3億斤,蔬菜100萬斤。

上級給畢占雲的任務是籌集糧食1.5億斤,畢占雲卻是超額完成,要知道整個戰爭期間,籌糧總數是9.6億斤,而畢占雲所提供的後勤保障,就達到了驚人的三分之一。

除了支援糧草以外,畢占雲還帶人修路,修橋,只要前線需要,他都豁出命的去幹,因此,陳毅曾深情地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衆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陳毅也知道畢占雲在其中的貢獻,所以他誇贊畢占雲,說畢占雲的功勞不下粟裕。

建國後,畢占雲擔任了河南軍區副司令員,1952年毛主席視察黃河時,在開封的軍區駐地住了下來,當他見到畢占雲那一刻時,毛主席很是高興,他親切的與畢占雲握手,並詢問道:“好久不見,你這20多年去哪了?”

畢占雲老老實實向毛主席彙報了自己的工作,毛主席聽後很欣慰,當天晚上,毛主席與畢占雲在月光下散步,兩人聊了很久。

1955年,畢占雲被授予中將軍銜,成爲了共和國的高級將領。

2 阅读: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