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爲何最終未能順利羁縻蒙古?

琅琊左史 2024-04-30 08:48:39

因爲用錯了方式。

明朝對待蒙古的策略,前期基本上靠武力征服,後期靠戰略防禦+朝貢制度。

英宗之前的幾位皇帝,大肆征伐蒙古,明太祖五次,明成祖五次,明宣宗三次,這些北征要動員全國的物資去支撐,耗費了太多的國力民力。

自明英宗土木堡慘敗之後,明朝進入戰略防禦階段,大的北征基本上沒有,小的摩擦仍舊不斷。

明朝在蒙古邊境設立了九個戰略要地,以此爲基礎防禦蒙古,是爲九邊。九邊的設立,每年需要上千萬兩白銀支撐。到了嘉靖帝死後,明穆宗繼位,開始與蒙古進行互市貿易,但是卻以太祖時期制定的朝貢制度進行。

太祖的朝貢制度本質上不是貿易,而是進貢和賞賜。除了蒙古,朝鮮、安南、女真各部都在朝貢體系之下。

何謂朝貢?朝貢就是我是君你是臣,按照我制定的規則來進行,你來跪著給我上貢,我高高在上給你賞賜。

大明朝總是以天朝上國自居,不肯放低姿態公平貿易。

蒙古在大草原上,只會放羊牧馬,缺少手工業,缺乏鹽、糧食、鐵器、布匹、茶葉等基本生活物資。

這類物資,正常是要拿牛羊馬和明朝交換,明朝定的朝貢政策,每年只能幾次,且交易人數和貨物數量都有限制,根本不能滿足需求。

正常交換不行,那就只能搶了。

蒙古和明朝200多年的征伐,本質上是對資源的爭奪,蒙古是搶奪者,明朝是守衛者。

假使有任何一個皇帝能夠看清明朝與蒙古戰爭的本質,修改下策略,強大的軍事機器加上公平的貿易政策,蒙古會被輕易羁縻。

對于明朝而言,貿易是順差,明朝獲利要多于蒙古。而朝貢制度則恰恰相反,朝貢制度給蒙古的封賜要遠遠大于蒙古的進貢之物。

如果明朝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常駐北京周圍,裁撤九邊,在邊境開設多個榷場進行貿易,以明朝強大的經濟實力,自然會讓蒙古慢慢臣服。

裁撤九邊的費用足以建立一支重騎兵,除了節省賦稅,雙邊貿易還能帶來額外的賦稅收入。

看看現在的美利堅,采用大棒政策加金元外交,所向披靡。

明朝如果采用大棒加白銀外交,蒙古自然就能順利羁縻。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