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如何解決供水難題——廣州市中心城區供水高質量發展調查

經濟日報 2024-04-29 07:30:14

廣州地處華南沿海,江河密布,雨量充沛。然而,廣州屬于缺水型城市,水資源分布不均,人均本地水資源量極度匮乏。隨著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區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廣州如何構築優質供水保障格局,解決居民用水的急難愁盼問題?如何確保城市供水的可持續發展?

廣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區,水系周邊都是高密度城市群,水環境受到影響,形成了典型的水質性缺水特征。因此,廣州飲用水源地選取只能舍近求遠,城市供水多爲引調的“客水”。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發展加速,人口規模進一步增長,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增多,廣州面臨嚴重的結構性缺水挑戰。

爲解決用水難題,近年來,廣州全面提升城市供水韌性,構建起東江、西江、北江和流溪河“三江四源”的供水格局,成爲國內唯一具備四大優質水源的超大城市。如今,廣州正在全面推進“同城、同網、同質、同服務”城鄉一體化供水高質量發展。

織密供水保障網

“每逢幹旱季節,總覺得水龍頭裏流出來的水有點鹹味。”這不是廣州市民的錯覺,而是鹹潮作怪。鹹潮,又稱“鹽水入侵”,珠三角地區是鹹潮發生較爲嚴重的地區之一。2021年秋天,廣東東江流域持續幹旱,海水漲潮時倒灌入河出現鹹潮,影響東江受水區近5000萬人的供水安全。

多年來,廣州一直在爲市民喝上甘甜的好水而努力。通過調水“以淡壓鹹”是抵禦鹹潮最有效的方式。2022年初,蓄水規模10萬立方米的劉屋洲水源泵站應急蓄水工程完工,穗雲水廠至黃埔區DN1400抗旱應急供水管工程全線貫通,向廣州東部地區提供更多優質自來水,有效緩解了鹹潮引起的居民用水難題。

位于廣州市北部的花都區,正規劃打造廣州“北部增長極”,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以白雲國際機場爲中心的廣州臨空經濟示範區也呈加速發展之勢,區域內200多萬居民的中長期供水保障面臨挑戰。

廣州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營運管理部部長黃俊熙介紹,廣東省、廣州市根據對廣州北部地區供水現狀的調查,研判其水資源供需矛盾會不斷加劇,決定啓動廣州北江引水(水源)工程,向北江“借水”。2019年,廣州水投集團籌資超19億元,承擔調水重任。

“北江引水(水源)工程將于今年6月底完成,花都水廠也即將供水,將幫助廣州北部的花都區及廣州空港中長期‘解渴’,還能完善廣州中心城區應急備用水源。”廣州北江原水供應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區永剛說。

水源安全保障,是城市供水韌性發展的根本。21世紀以來,從東部到北部,從南部到西部,廣州城市供水布局可謂“四面出擊”,積極引入優質飲用水源,構建更安全、穩固的原水保障格局。

2000年,劉屋洲取水工程建成,廣州東部2座水廠用上東江北幹流的穩定水源;2004年,南部供水三大工程投産,實現了從北江順德水道取水;2010年,西江引水工程完成建設,西江優質原水替換了廣州西北部三大水廠的水源,實現了從“放心水”到“優質水”的轉變。

廣州統籌布局,以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爲主體籌資建設,構建起了廣州中心城區東江、西江、北江、流溪河“四源共濟”的優質水源格局。科學優化供水産能分布,以中心城區供水系統爲樞紐,實施西水東調等重大輸水幹線建設,強化中心城區與外圍供水系統互聯互通,提升供水系統韌性和應急處置能力。

“開源”只是第一步,廣州還從廠、站、網、端入手,打造城市安全供水保障體系。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黨委副書記黃紹明介紹,近年來廣州加快建設綠色水廠,建成了國內領先的北部水廠,還改造提升老水廠,兼並整合地方水廠,如今擁有8座水廠供應中心城區,形成了“四源共濟”“八廠互補”的優質供水保障格局,2023年,供水總量達16.14億立方米。

然而,廣州各水廠的生産能力差異較大。廣州市37座水廠中,有13座綜合生産能力小于3萬立方米/日。因此,廣州一些區域尤其是廣大鎮街與農村地區,存在供水主體服務能力參差不齊、管理水平高低不一、難以應對水質風險等問題。

廣州市努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出織就全市安全“供水一張網”,強力推動供水資源整合,構建“同城、同網、同質、同服務”的城鄉一體化供水格局。比如,廣州水投集團下屬企業廣州自來水公司與白雲區政府簽訂《關于共同推進白雲區供水整合合作框架協議》,逐步整合運營白雲區5家鎮屬供水企業,實現白雲區行政區域範圍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網互聯互通。

此外,廣州持續從預警機制、應急處置等方面著手,配備多支應急搶修隊伍24小時值班備勤,提升突發事件處置能力。黃俊熙表示,接下來,廣州將進一步推動供水從城市向農村輻射,管網向鄉鎮末梢延伸,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疏解用水堵點痛點

“以前,生活用水全靠村裏的自建水廠供給,時常缺水,下雨天水質還會受到影響,每當親朋好友來訪,總要爲去哪裏找放心水給大家泡茶而發愁。”家住廣州市白雲區太和鎮石湖村的劉國平談起以前村裏的供水情況,直言“不堪回首”。

位于廣州市北部的白雲區,是廣州面積最大、集聚人口最多的行政區。由于地域廣且地勢複雜,又以鄉鎮爲主,居住點分散,一些地方市政供水管網還未能覆蓋。

“爲解決北部地區群衆用水難題,廣州籌措資金36億多元,2019年完成了北部水廠(一期)工程建設。”黃俊熙說,北部水廠擁有亞洲最大的單一超濾膜處理車間,處理後的水甚至能達到出廠可直接飲用的標准。西江水源的優質水經過北部水廠的處理,源源不斷地輸向千家萬戶,有效破解了廣州北部地區供水需求瓶頸,惠及超150萬人口。

隨著流動人口不斷增長,廣州城中村供水設施陳舊、老化等問題逐漸凸顯。“以前,雖然在城市中心,周邊都是高樓大廈,但家中供水時常間斷,每天要考慮的第一件事是儲水。有時忘記了,回到家就會無水可用。”家住天河區林和街道花生寮社區的陳天培向記者訴說以前的困擾。

如何解決城中村供水難題?黃紹明說,根據廣州市部署,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按照城中村自來水改造與截汙納管工程一次開挖、減少擾民、同步實施、“一樓一表”原則,投資約27億元,于去年底完成73個城中村的自來水管網改造,惠及超百萬人口。

“去年春天,這裏的供水設施改造完成後,用水難問題得到解決。”陳天培說。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東區供水分公司項目負責人李志均介紹,2023年初,公司根據居民的痛點,結合街道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和城中村治理建設任務,將花生寮城中村納入2023年管網改造優先解決區域,改造涉及345棟自建房、約370戶居民,新建供水管道約9公裏。

供水管網是保障飲水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制定了“十四五”期間控漏節水的總體實施方案,其中將改造內街老舊管網作爲漏損治理的重要舉措。

關注民生難點,多辦民生實事,讓老城市展現新活力。廣州近年來大力推進實施“供水服務到終端”改造工程,補齊供水設施短板,推動供水系統“最後一公裏”優化升級。

在大城市生活,不少人遇到過水壓低的情況。要使居民從“有水用”到“有好水用”,離不開穩定的水壓。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建設管理中心工程部副部長莊楚武說,廣州老城區存在部分無物業管理、二次加壓設施缺失情況的樓宇,隨著城市規模擴大、樓盤增加,用水人數越來越多,高峰用水時期供水壓力波動時,部分用戶會出現間歇性供水壓力不足。

2019年3月,廣州市頒布《廣州市推進供水服務到終端工作方案》,要求利用5年時間完成廣州市2000年前建設的既無物業管理,又無加壓設施的老舊用戶共用用水設施改造工作。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作爲實施主體,承擔中心城區約14萬戶居民的改造工作,並成立二次供水設施中心,對完成後的供水設施實行專業化、規範化維護,逐步補齊城市供水短板。

此外,廣州中心城區陸續完善供水加壓“分布圖”,供水加壓站增加至49座,合理分布在市內各處,發揮“削峰填谷、保質穩壓”的作用,即便遇上突發情況,也能確保市民用水無憂。

探索科技治水路徑

走進位于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鎮的廣州北部水廠,只見一個個智能巡檢機器人在V型濾池的通道上自動行走,根據任務安排來到指定位置進行巡檢。這個由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打造的5G智慧水廠,借助數字信息技術實現了5G智慧安防、AR巡檢遠程指導、藥劑精准投加、泵站智能調度、能源智能監測等功能。

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北部水廠副廠長賀濤介紹,智能巡檢機器人的使用,給自來水行業帶來了巨大改變。過去巡檢需要人力完成,難免出現主觀判斷導致的誤差問題,如今智能巡檢機器人可全程替代,能提供更客觀的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

科技創新一直是廣州城市供水的強大支撐。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聯合浙江大學等申報的“城市供水管網水質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生産運行部部長許剛介紹,這項原創性成果解決了供水管網水質安全的世界性難題,突破了管網水質穩定控制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我國供水管網水質安全保障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由此,廣州創建了全球首個全流程供水管網創新平台,建成了節點達1.5萬多個的國內最大實時供水管網水力水質模型,實現供水管網實時監控與廠網聯調聯控優化,有效解決管網水質監測調度與動態調控的難題,保障管網水質穩定達標,爲群衆喝上放心水提供技術支撐。

近年來,科技賦能廣州城市供水力度持續加大。今年4月,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與國際頂尖儀器公司合作,共建行業內首家技術先進的“水中異味物質檢測實驗室”,實現了一針進樣即可對樣品中250余種異味物質進行篩查分析,爲水源水中突發異味時的處置決策提供理論數據支撐,填補了廣東省內檢測機構和國內自來水公司對水中異味檢測技術的空白。

據不完全統計,廣州水投集團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從2018年的1.37億元增至2023年的2.92億元,構建起國家、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院士工作站等20個科技創新平台。目前,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累計獲得國家、省部、市級科技獎19項,編制國家、行業、地方規範標准12項,有效專利存量100項,爲保障飲用水安全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

廣州供水企業還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了智慧供水運營。北部水廠一期正式投産後,廣州擁有了第一個5G智慧水廠,通過“天上有雲(智慧供水雲)、地上有格(供水網格管理)、中間有網(互聯網+供水服務)”,全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改善用水環境。

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信息部副部長盧偉介紹,基于智慧供水雲平台以及分布于廠站網端的100多萬台物聯智能終端,公司落地源廠站網聯動智能調度、北部水廠5G智慧安防、管網DMA分區漏損監測預警、管網爆漏應急搶修、供水全流程水質智能監測、二次供水智能監控等30多個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提升供水保障水平。

科技的力量也在改變著廣州傳統的供水服務格局。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林立介紹,通過“共享+創新”創建“指尖上的水管家”服務模式,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全面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建設,實現全部用水業務全程網辦,由“群衆跑腿”升級爲“數據跑腿”,所有供水業務全過程網辦,“獲得用水”營商環境全面改善。

構建節水型城市

“地下埋的都是錢,城市供水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廣東省城鎮供水協會秘書長董玉蓮說。

目前,廣州城市供水的自來水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影響供水安全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科學有序的供水應急保障體系和響應機制亟待進一步健全,廣州城市供水高質量發展面臨資金壓力。

近年來,廣州自來水企業不斷通過創新融資方式提高直融比例、降低資金成本,實施集約化管理提升企業管理效能、減少管理成本等多種手段降本增效。運用市場化機制,推進産業鏈外拓業務,打造現代化供水全鏈條綜合服務商,以新的利潤增長點反哺供水主業投資。

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創新“廠站網聯動”模式,全方位全流程節能降耗,2023年節約動力成本、藥耗成本超1700萬元;通過擴大集約采購範圍,壓降采購成本6505萬元;多措並舉籌措資金,持續降低融資成本,每年節約財務費用3900萬元……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市政給排水總工程師陳偉雄認爲,這些改革舉措有利于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供水投資業態。

在陳偉雄看來,當前廣州節水價格約束機制有待進一步加強。以廣州中心城區現行自來水價格爲例,從2012年至今沒有調整過,在全國36個重點城市中,廣州市居民生活用水價格排名第26位,非居民生活用水價格排名第17位。在董玉蓮看來,廣州市現行自來水價格已與廣州城市發展不匹配,也與近年來國家提出的健全綠色發展價格機制、推進城鎮供水價格改革等要求存在差距,供水企業持續的資金投入積累了較大的經營壓力,現行價格機制無法支撐高質量發展需求。

數據顯示,2020年廣州市城鎮居民生活用水量177升/人·日,2022年已上漲至225升/人·日,遠高于同期其他一線城市水平,廣州家庭人均用水量有較大的節約空間。陳偉雄表示,廣州城鎮居民生活用水量快速上漲,與節水約束作用弱有一定關系。根據《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範》,城市居民人均水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爲1.5%至3%時,爲可接受範圍。2012年以來,廣州居民水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由0.51%下降至0.25%。“對本地水資源匮乏的城市而言,可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凸顯水資源稀缺性,引導用戶采取節水措施。”陳偉雄說。

2022年12月,廣州市提出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使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總經濟師何元春表示,要多措並舉促進水資源合理利用,就要發揮價格杠杆機制約束用水。通過建立科學的價格機制,對多用、超用、濫用水執行差別化用水價格,構建綠色生産生活方式,促進節水型城市建設。通過合理補償等措施,激勵企業提升供水服務質量,促進廣州城市供水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張建軍)

1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