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爲何曹氏宗親沒有一個站出來反抗?

一點兒曆史事 2024-03-22 17:23:11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爲何曹氏宗親沒有一個站出來反抗?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要先給大家解釋一下:到底誰才是曹氏宗親?

曹氏宗親,大概有這麽兩種。

第一種也就是曹操的嫡系後代。

他們都是曹操的嫡系子孫,所以血緣關系極其相近,因此這些人都是曹魏的宗室。

雖然曹操是獨子,但喜愛人妻的曹老板卻是處處留情。

據曆史記載,他老人家有多達二十多個後代。

曹老板去世的時候,最小的那個孩子更是只有三歲。

曹丕疼愛這個小弟弟,所以親自撫養他長大。

第二種也就是曹操的同族。

曹操的爺爺是太監,沒有後代,所以曹操的父親其實是養子。

因此曹操的同族有兩個,其中之一是血脈相連的夏侯氏,第二個就是本姓曹氏。

夏侯氏主要有夏侯惇、夏侯玄、夏侯霸、夏侯淵等;曹氏則主要有曹洪、曹休、曹真和曹爽。

這些人雖然與曹操血脈關系淡薄,但也算得上是曹魏的外圍親族。

在東漢末年,輔佐曹操南征北戰的主要就是這些外圍親族。

比如曹休鎮守合肥,夏侯淵制霸長安,曹仁鎮守荊州。

直到北方平定,曹操才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接班人,讓自己的兒子們接觸政權。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黃須兒曹彰,曹操最後一次征漢中時,這個黃須兒就掌控了關中的軍權。

關中雖然人口較少,甚至遠比不上關東地區,但軍事地位卻極其重要,甚至抵得上半個曹魏。

讓曹彰掌管關中軍權,栽培之意不言而喻。

PS:後來司馬懿鎮守觀衆還有“分陝之任”的說法。

只可惜,由于三國時期時代混亂,曹操並沒有來得及完成所有布置就去世了。

曹操去世後,曹彰回去奔喪,直問曹丕“先王玺绶何在",有爭奪繼承權的嫌疑,因此引起了曹丕的不滿和懷疑。

曹操晚年,曹植又因詩文歌賦出衆深得曹操喜愛,因此讓曹丕沒少提心吊膽。

這兩件事情的發生讓曹丕對自己的兄弟徹底失去了信任,根本不願意授予他們實權。

因此,隨著夏侯淵、夏侯惇、曹仁、曹洪等"開國一代"紛紛老去後,曹丕也沒有提拔自己的親兄弟上任。

反而是普氏同族(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二種人)紛紛受到了曹丕的重用。

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紛紛粉墨登場。

面對曹丕的打擊,曹魏宗室(第一種人)紛紛表示不滿,其中曹植更是多次上書曹丕,要求曹丕信任自己的兄弟,廣建藩王,輔佐皇帝。

可曹丕不但沒有聽從,反而不斷打擊他們,有一些刺頭甚至被曹丕軟禁了起來。

曹丕死後,魏明帝曹觳繼位,曹氏領導集團才能再次發生了下跌。

此時司馬懿也開始由文入武,正式掌管朝政。

在司馬懿的領導下,曹魏東擊孫吳,西抗諸葛,甚至北滅公孫,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也正因如此,司馬懿在軍事上的勢力越來越大,一些司馬懿在曹操時期的同事們也逐漸開始向他靠攏。

而魏明帝曹叡對此毫不在意,反而繼續延續曹丕打壓宗室的政策。

雖然魏明帝曹叡加強了對宗室的監視和控制,但在某些戰區最高長官人選上,他還是親近曹氏、夏侯氏那些外圍宗親。

曹真和曹休就是魏明帝曹叡一手提拔起來的,這些人在魏明帝後期起到了和司馬懿抗衡的作用。

著名的名將夏侯玄,擔任中領軍(負責保衛宮庭和統率皇帝警衛部隊),保衛曹叡,杜絕一切反抗曹家的實力。

只可惜,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曹操生前盜墓有傷天和,導致曹家領導人大多都是些短命鬼。

本來能和司馬懿分庭抗禮的曹真,也沒熬過司馬

曹真死後,曹爽接替他的位置,受到了曹數重用。

更可惜的是,曹歆死前定下的四位輔政大臣(曹爽、曹休、司馬懿、陳群)中,只有司馬懿還好好地活著。

即便魏明帝不信任司馬懿,卻也無可奈何。

不僅因爲他更不信任曹魏宗室,還因爲曹魏宗室經過常年的打壓,大權旁落,根本沒有能力繼承大統。

王室孤常難鳴,那必須由權臣頂上去。

曹戴也明白這一點,因此他制定的第一套托孤大臣系統中並沒有司馬懿,反而以曹操之子燕王曹宇代替。

曹宇雖然身份尊貴,但常年遠離政治核心,一直處于軟禁狀態,因此在朝中根本就沒有支持者。思慮在三,曹宇最終沒有接受這個安排。

無可奈何的曹叡只好安排司馬懿和外圍宗親曹真共同輔政。

從以上內容我們也能看出,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獨攬大權的時候,常年被軟禁的曹魏宗室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根本沒有能力反抗。即便他們聯合起來,也只不過是以卵擊石罷了。而那些夏侯氏、曹氏外圍親族中,最大的集團領袖就是曹爽,而曹爽早就被司馬懿一網打盡了,哪還有反抗的能力?

由于過于天真,曹爽接受了司馬懿"投降不殺"的建議,導致曹爽集團全軍覆沒。

在關中擔任征西將軍,常控關西軍權的夏侯玄不知怎麽想的,竟然甘願服從司馬懿的命令,舉手投降。

夏侯氏最後的希望夏侯霸知道事情已經沒有回旋的余地了,因此直接投靠了蜀漢。

自此,夏侯氏和曹氏再也沒有人有能力反抗司馬懿了。

當然,之後一些只忠于曹魏的元老重臣們也不是沒有努力過。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淮南三叛。

擔任第一叛的王淩就是司馬懿在曹操丞相府裏的"老戰友”,他以爲司馬懿已經無力率軍出征,准備擁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

可司馬懿成功就成功在"長壽”,王淩剛一起兵,司馬懿立刻率軍來到前線,將叛亂抹殺。

之後,司馬懿又以楚王曹彪叛亂爲引子,將所有曹魏宗室都集中到京城監視了起來。

到此時,司馬家已經徹底掌控朝政,軍權也由司馬家一家獨攬。

曹魏宗室已經成了案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寶貴的意見,廢青工作室與您下期不見不散,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搜集,侵刪。

文:小昭 審核:夢愚編輯

文獻參考:《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戰國策》《左傳》《春秋》《呂氏春秋》等。

本文爲一點兒曆史事作者手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 阅读:532
评论列表
  • 2024-04-05 23:17

    曹氏諸侯王連自己封底都不能住,要到處隔段時間就來回移居,沒兵沒糧,曹丕和曹睿都搞廢了一大半宗族子弟了[呲牙笑]

  • 2024-03-24 04:17

    曹氏無權啊,司馬學到了精辟,直接八王之亂[哈哈笑]

    過i客heaven 回覆:
    孔明北伐死的都是曹氏身邊的親信!司馬懿父子確實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