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105歲的太極拳養生專家:吳圖南太極拳功夫集萃

衛昌國學說說 2024-04-18 08:38:12

吳圖南先生生于1884年,1989年去世,活了105歲,絕對算得上太極拳大師中最長壽的。他也是最積極推廣太極拳與養生結合的名家。

一、九歲體弱學太極

如果研究那些養生有成就的名家,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年少體弱多病。

這個動力讓他們發奮,因此走上習武甚至修道的路上。

張義尚如此,李少波如此,吳圖南也是這種情況。

吳圖南9歲時,還是1893年的清代,太醫李子裕告訴他,養身還得練功。于是,開始隨吳鑑拳先生學習太極拳。

不得不說,吳圖南家庭不錯,可以看太醫,也可以輕松去學武,算是蒙古族上流家庭。

張義尚、李少波等名家也是因爲家庭比較富裕,學武才有保證。所以,現在有那麽多免費學習的機會,應更珍惜。

1901年前後,吳圖南又拜楊少侯爲師學習楊氏太極。

吳圖南跟隨吳鑑泉先生學習8年,跟隨楊少侯先生學習4年,9歲學習到21歲,已經大學畢業。

吳圖南先生算是最早的北京大學學生,那時候北京大學還叫京師大學堂,楊少侯先生曾在學校當老師。

二、科學化的太極拳

吳圖南先生從小學習國學,又在京師大學堂讀大學,可謂學貫中西。大學畢業後又學習醫學,還精通考古、文史、心理學和經絡學,並通英語、法語等。

因此,比起一般的練武者,吳圖南先生具有更強地探索精神。爲了弄清太極拳源流,吳圖南曾走訪陝西、河南、湖北等地考證。

爲了探索太極拳原理,他將心理學、生理學、物理學和邏輯學等現代科學方法運用到太極拳研究中。曾經用X光拍攝練拳動作,並得出,骨骼、肌肉、關節相互配合,並符合生理解剖正常狀態,才是最適宜的運動。

1931年,就出版《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

但是呢,也別以爲吳圖南先生全面西化,忽略傳統,恰恰相反,他反而提倡用國術要旨鍛煉,並且“內曉仁義以盡其用。”並說,“外有健康之體,內具高尚之德,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

爲了支持抗日,還編撰了108式太極刀,1934年出版《內家拳太極玄玄刀》。

吳圖南講太極拳也盡量使用現代術語,不使用拗口的古文。這也值得現代習拳者警醒,不少武者喜歡用文白夾雜解讀拳意,事實上,早在20世紀初,吳圖南和孫祿堂等大家都開始用白話文來解讀武學。相信,他們古文功底比我們好。

吳圖南先生也精通周易,但講解太極拳行進方向時,沒有用後天八卦圖,而是用大家習慣的前後左右表達。

如圖。

三、 太極拳與養生

吳圖南先生算是最早系統研究太極拳與養生的,並將其當成一生的事業,也用自己身體做實驗,事實上也還成功。

吳圖南認爲太極拳也好,其他功法養生也好,除了日常的勤奮練習,還需要有一個重要的基礎:“養神。”並認爲“存神”是健康長壽的要旨。其實,這也是《道德經》、《黃帝內經》以來一直講的核心之一。可惜人們對此並不重視,即便是《黃帝內經》時代,也在說“上古之人”和“今人”的對比。那時的人們,大都“以欲耗其精”,其實質和現代人差不多,只是耗的形式不同。

當然,堅持不斷練習才是基本操作,吳圖南先生,從9歲開始練習,接近一百年不間斷,即便90歲,還堅持每天早上六點和晚上九點打太極拳。

更多內容請仔細研讀《太極功集萃》。

《太極功集萃》包含六個部分。

1. 前言:

由吳圖南外甥章學楷老師撰寫,介紹了吳圖南先生生平。這個前言值得認真讀,透漏了不少吳圖南先生練功經驗。如講吳式太極拳“攬雀尾”六個動作,一式一定,每個動作要六個呼吸時間,一式練習好幾天。

2. 國術與太極拳概論:

這一章主要是彙總吳圖南先生早年的相關文章,從中可以體會老一輩大家精神追求和愛國大義,發自內心的希望人們健康幸福。也有詳細的太極拳曆史研究文章。

3. 太極拳:

這一章系統講解太極拳,大概40式,70個動作,講解非常詳細。如說攬雀尾,則分爲三個動作。

4. 內家拳太極功玄玄刀:

這是爲抗日戰爭編寫108式太極刀,以太極拳爲根基,也適合現代養生需要。

5. 太極劍:

太極劍理論基礎與太極刀類似,以太極爲根基,太極勢基本一致,仍以攬雀尾起手。

6. 太極功:

這一篇值得養生愛好者仔細研讀,包含《太極拳斂聚神氣論》、《太極功宗氣論》、《太極拳用架序稿》。文字不多,但幹貨很多。

有興趣的朋友,。

拿到書後,應懷有崇敬心,認真研讀,最好能按照我上面所說學其精髓,反複琢磨,方可有大用。

還有吳圖南先生講座音頻,掃描扉頁可得。

0 阅读:6

衛昌國學說說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