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氣功八段錦真正的來源是哪個?北宋蒲虔貫還是南宋曾慥

衛昌國學說說 2024-04-25 09:30:32

八段錦事實上包括立式八段錦和坐式八段錦。立式即大家常說的八段錦,也是國家體育總局推廣的健身氣功八段錦。坐式八段錦其實在宋、明時期更爲流行,因爲與靜坐修煉更爲密切。

立式八段錦的來源,可追溯到漢代馬王堆導引圖,但是這些導引圖只有定式動作,並沒有響應講解,更重要的是,這44個圖系統太龐大,可以發展的東西太多。並不能真正和八段錦一一對應。

導引術第一次系統講解當屬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其中導引動作不少和立式八段錦對應。同樣道理,陶弘景講的系統也比較複雜,多和修煉相應,導引動作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所以,當代大多會認爲立式八段錦源于宋代,多數研究者認爲曾慥《道樞》爲第一記載,但其實北宋初年《保生要錄》也有相當連貫的記載。

來源之一:北宋蒲虔貫《保生要錄》

蒲虔貫爲五代末宋初人士,當過大宋公務員,精通道家養生,因不滿傳統養生法過于複雜,重新編《保生要錄》。

他的養生核心理論在于“順道而行”,並認爲導引術對于普通人而言,應更簡化,核心思想只要一句話:“先欲固其正氣,次欲調其肢體。”再加上日常保養就足夠了。

因此,他編寫了一套導引法,以小動爲主,以手足屈伸爲主要方式,“養生者,形要小勞,無至大疲。故手足欲時其屈伸。”

蒲老師采用動作也基本沿用陶弘景以來的記載,算是立式八段錦的雛形:

八式如下:

1. 兩臂欲左挽右挽如挽弓法;

與流行版本八段錦“左右開弓似射雕”類似,只是動作更隨意,重“挽弓”意。

2. 或兩手雙拓如拓石法;

類似八段錦“雙手托天理三焦”式,只是兩手托天不用手指交叉更重托重物意。

3. 或雙拳築空;

類似八段錦“怒目攢拳”式,更重築(杵)空意。

4. 或手臂左右前後輕擺;

此式可單獨,則與目前八段錦無重合,也可以與第五式合並則爲“向後瞧”。

5. 或頭項左右顧;

可站立單純頭左右轉動,相當于八段錦“五勞七傷向後瞧”頭部動作,也可以和第四式合並,則與現在八段錦“向後瞧”動作差不多。

6. 或腰胯左右轉,時俯時仰;

類似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腰胯轉動,上身隨著前傾後仰。

如果把前傾後仰單獨提出來,就是“攀足固腎腰”動作。

7. 或兩手相捉,細細捩如洗手法;

這可以認爲是收功動作:就是兩手掌交叉,慢慢扭轉,如洗手,先搓手心再搓手背。

這也與明代記錄十六段錦“兩手相捉”扭轉法相似。

8. 或兩手掌相摩令熱,掩目摩面。

這也可以當做是收功動作:兩手搓熱,按摩臉部和眼睛。這也是後世“十六段錦”動作之一。

這八式導引術基本與現代八段錦一致,除了“單手舉”和“背後起顛”其他動作基本可以找到對應,重點在于:“事閑隨意爲之,各十數過而已。”

蒲老師總結說,如果“每日頻行,必身輕、目明、筋節血脈調暢,飲食易消,無所擁滯。體中小不佳快,爲之即解。”

來源二:南宋曾慥《道樞》導引術

不少研究者將八段錦來源歸于曾慥《道樞》,這是因爲曾慥“至遊子”首先將動作與功效結合在一起:

曾慥用“至遊子”講了八式:

1.仰掌上舉,以治三焦者也。

2.左肝右肺,如射雕焉。

3.東西獨托,所以安其脾胃矣。

4.反複而顧,所以理其傷勞矣。

5.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髒矣。

6. 咽津補氣,左右挑其手;

7. 擺鳝之尾,所以祛心疾矣。

8.左右手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曾遊子版本導引法雖然沒有明確爲八段錦,但口訣與現代八段錦非常類似。

第1式就是“雙手托天理三焦”;

第2式就是“左右開弓如射雕”,而且強調左肝右肺如射雕,這與金剛功說法一致;

第3式就是“調理脾胃須單舉”,強調單手獨托,這是說脾胃經絡;

第4式就是“五勞七傷向後瞧”,動作是後顧,理傷勞;

第5式“大小朝天”本爲坐功,不容易理解,但可與背後起顛對應;

第6式“咽津補氣,左右挑其手”也爲坐功,但可與怒目攢拳對應;

第7式就是“搖頭擺尾去心火”,核心是“擺鳝之尾”;

第8式就是“雙手攀足固腎腰”,核心是攀其足。

其中除第5和第6式爲坐功與立式對應稍顯牽強外,其余均可一一對應。

總結:

從這兩種宋朝八段錦原始版本可以看出,北宋時期主要側重于古傳導引術的簡化和總結,並沒有和五髒六腑一一對應,主打一個整體觀念;而南宋後,編撰導引術已經側重于與功效對應。其口訣也有諸多演化,但總不離上述二者。

事實上,八段錦經過了千年演化,很難判斷誰是唯一的源頭。有意義的是我們可以從不同源頭上發現,八段錦最早的練法,才可印證當下的功法。

衛昌國學

2024年4月

1 阅读:84

衛昌國學說說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