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錦“單舉手”才是快速掌握導引術的秘密

衛昌國學說說 2024-04-13 20:35:25

今天在給一家公司員工培訓胡海牙八段錦時,突然再次意識到“調理脾胃須舉手”的重要性。

對于很多初學八段錦的朋友來說,掌握這一式更爲重要。

雖然雙手托天包含最廣,但卻不容易掌握,細節太多,左右開弓看似簡單也很難把握兩手配合的拉撐感,唯有單手舉最爲方便快捷掌握導引要義。

什麽是拉伸?

什麽是欲上先下?

呼吸是如何配合的?

搞懂這一式就搞懂八段錦導引的全部精微處。

一、搞懂“單手舉”就搞懂什麽是拉伸

八段錦最初步的姿勢效果就是拉伸,但它不是簡單的使勁拉展身體,並不容易掌握。

“單手舉”是一個好竅門。

因爲這一式,采取一手上舉,一手下按,最容易把握,最容易找到平衡點。

兩手臂是人體最靈活的,也是感受最敏感的。

一手上舉很容易帶動腰部以上身體向上;一手下按,又産生一種向下平衡力。

僅僅是保持一手上托一手下按這個動作本身,就很容易感受到拉伸感。

二、搞懂這一式就搞懂八段錦導引術的關鍵

導引術講:“引體令柔,導氣令和。”這是很高的要求,卻不是練習方法和過程。

古代導引術多講固定姿勢,如《養性延命錄》記載“單舉手”動作:“以右手托地,左手仰托天,盡勢,右亦如然。”

如何右托地?如何左托天?

其實沒有說清楚。

“導引”的重要標志“拉伸”不是一個終結的或者固定的姿勢,而是一個過程。

以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爲例。

它是一個系列過程。

訣竅恰恰在于達到最終姿勢的過程中。

“單手舉”要義是從兩手抱腹前開始的,這時,拉伸或者說導引已經開始了,而且要一直保持這個節奏到最終形成,上托下按。

如右手上托,左手下按。

那麽,右手上托勁是在一種有靈魂的“勁”力延續下緩慢但節奏相續的上托旋轉掌,一直到托到頭頂右側;同時,左手下按,也是在同樣節奏裏下按的。

三、什麽是欲上先下?

上述過程還包含了一個細節:“欲上先下,欲下先上。”

這也是暗勁發動的一個小技巧,有“意念”的細微作用。不用強調意念,當你知道“欲上先下”時,已經自動運用了意念,不必刻意去思考。要的就是這種下意識。

單手舉練習時:

兩手一手托一手下按時,兩手應先有一個微微下沉動作,

同時,整個身體也帶動下沉,放松。

然後,才有上托和下按。

並且,這個上托和下按,始終有個相反的力量,似乎有阻力一樣。

這就需要慢,但同時意識需“全然地覺察”你的動作,它不是意念控制,而是覺察。

你一控制,就會顧此失彼。

四、懂這一式就搞懂呼吸是如何配合的

“單手舉”上托下按中,當然,還包含了呼吸的配合。

無論你是不是采取自然呼吸的方式,無論你懂不懂呼吸的配合,呼吸都會配合。

只不過,你過度的專注呼吸,可能會讓這個配合顯得笨拙,甚至有些呼吸不暢,配合失調。

“單舉手”這個動作非常適合練習呼吸配合,從某種意義上講,比“雙手托天”更適合。

更巧妙的是,這個呼吸的配合是動作在先,呼吸在後。

或者說,它們其實會自然配合。

當你不多度用意,只是觀察它們的運動時,你發現:

右手上舉時,鼻子恰恰微微地吸氣;

當兩手恢複到胸前抱掌時,鼻子自己配合呼氣。

五、懂這一式就懂八段錦導引的全部精微處

正是因爲八段錦“單手舉”這一式,動作是兩手一上一下,反而讓我們容易把握導引的細節,能夠通過不斷的練習,掌握拉伸、呼吸、身體上下起伏,氣息和動作配合的運動。

八段錦導引術的全部精微處都可以通過這一式掌握,而且更容易掌握。

導引反過來講是引導,它肯定不是強力拉伸運動。

我曾講過,如何用伸懶腰來理解八段錦的拉伸,那是一種極度放松,自然而然的動作,但是拉伸最爲深入,卻不會損傷身體。

當然,僅僅理解伸懶腰是無法做到“導體令柔,導氣令和”的,還是需要我們技巧而刻苦地訓練。

最終達到:

放松而認真;緩慢而不呆滯;

穩穩地站著,觀察著自己,沒有著急地開始,也沒有失神地等待,也沒有什麽目標,兩手緩慢而有節奏的抱腹前,全然地感知著兩手的運動,感知著呼吸,感知著身體的起伏。

像是進入淺淺地入靜狀態,

一切,那麽自然和美好。

衛昌國學

2024年4月11日

0 阅读:28

衛昌國學說說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