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率領秦軍橫掃六國,爲何當上秦王後卻被劉邦輕易擊敗?

一點兒曆史事 2024-03-19 20:12:15

章邯率領秦軍橫掃六國,爲何當上秦王後卻被劉邦輕易擊敗?

仔細閱讀秦史,我們就會明白,章邯真的是一個很悲情和可惜的英雄。

他曾是大秦最後的希望,即便是他失敗的兩場戰役(巨鹿之戰、還定三秦之戰),這位名將也依然保持著堅韌不拔、沉重冷靜的風範。

而且令大家都想不到的是,這位大秦最後的名將其實只是一個“半路出家”的“半吊子”。

一、“半吊子”將軍

章邯,大秦帝國少府,主要負責管理皇家財務和日常起居。

本來,上戰場打仗這件事壓根就和章邯沒有半毛錢關系。

可曆史就是這麽神奇,機緣巧合之下,章邯成爲了大秦最後的名將。

當時陳勝、吳廣起義如火如荼,趙高等人爲了自保,欺騙秦二世這只是“盜賊之事”,不足爲懼。

等到起義軍一鼓作氣殺到離鹹陽只有百余裏的地區之時,秦二世還被蒙在鼓裏。

雖然秦二世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可還是要召集大臣,商討對策。

大秦一衆大臣知道此刻情況危急,都不敢當這個出頭鳥。

就在大家“大眼瞪小眼”的時候,章邯這個負責“日常生活”的大臣站出來了。

章邯直言:“敵人已經打到家門口了,這個時候去外邊調集軍隊絕對來不及,就算去附近郡縣征兵也不行”。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阿房宮和骊山工地裏的十幾萬民工,把他們集合起來,打出去。”

秦二世和趙高眼前一亮,趕緊抓住這顆救命稻草,讓章邯“趕鴨子上架”。

就這樣,本來是“少府”的章邯被迫開啓了他開挂的一生。

二、初露鋒芒

經過章邯的一通忙活,以及對地形的熟悉,大秦終于在關中重新奪回了主動權。

畢竟雙方都不是什麽“正規部隊”,那些揭竿而起的農民軍本就路途勞頓,更是戰鬥力下降。

而反觀大秦帝國方面,至少糧草、武器都很充裕。

隨後在章邯的領導下,周文率領的農民軍被一擊即潰。

周文戰敗後,章邯並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而是冷靜分析局勢,花費兩個多月的時間將囚徒軍整合、訓練,並將之前那些老兵補充了進來。

經過這段時間的打磨,章邯的部隊也算是正式出師了。

憑借這股軍隊,章邯迅速擊敗了張楚政權。

三、越戰越勇,一路綠燈

大破張楚政權後,章邯更是一路高歌猛進,繼續向東。

在這裏,章邯遭遇了項梁軍(包括項羽、劉邦在內)。

項梁軍戰鬥力可不是陳勝、吳廣之流所能比的,因此章邯遭遇了“出道”以來第一次失敗。

之後在東阿和濮陽,秦軍接連失利。

面對失利,章邯展現出了堅韌不拔的名將風範。

他以定陶爲據點,屢次擊退項梁的進攻。

因爲之前的勝利,項梁也有點輕敵,再加上久攻不克,項梁于是決定派遣劉邦、項羽去陳留、外黃,而自己率領部隊繼續進攻。

章邯敏銳地察覺到反攻的機會來了。

由于劉邦、項羽分兵作戰,而齊國又拒絕派兵增援,所以項梁兵力嚴重不足。

而大秦這邊則恰恰相反,隨著王離率領的長城軍團的到來,雙方局勢瞬間逆轉。

面對天賜良機,章邯立刻出兵應戰,將項梁一句擊潰,並把自己的軍事履曆畫上了巅峰的一筆。

四、“戰神”章邯

章邯早期之所以能夠無往不利,其實無外乎以下三點:

1.大秦帝國的全力支持、秦二世的信任

2.對手勢力不強或兵力分散

3.章邯個人抗打擊能力極強,且審時度勢

面對困境,他做出了最正確的判斷,獲勝後也不輕敵,反而是練好軍隊再出關;即便作戰失利後,章邯也做好防禦,等待時機。

而且就第三點來看,章邯其實一直都沒有改變。

只不過,隨著前兩點的變化,章邯也就只能無奈了。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章邯的作戰方式一直都很穩健,只不過當大勢發生變化後,章邯也就無力回天了。

後面的巨鹿之戰和廢丘之戰等都是這個原因。

五、項羽分封

章邯所有“不堪一擊”的曆史,幾乎都有項羽有關。

大秦滅亡後,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最富庶的關中之地被他一分爲三,分別給了章邯、司馬欣、董翳。

這個算盤打得很好。

1.三分關中

關中富強于天下,更何況函谷關山河形勝,而項羽卻偏偏不願意在這裏稱王,那就只好把這裏瓜分了。

更何況瓜分此地的三個人都因爲投降項羽,所以不受秦地人待見。

因此這三個人就更不會弄起什麽風浪了。

2.牽制劉邦

按照楚懷王的規定,本來在關中稱王的應該是劉邦。

劉邦入秦後,約法三章,深得民心,因此在秦國老百姓眼裏,秦王也應該是劉邦。

基于以上兩點,劉邦和三大秦王形成了天然的對立。

按照一般情況來看,項羽這步棋走的很妙。

只可惜,項羽低估了人心。

巨鹿之戰,章邯選擇投降項羽,可他手下的二十萬秦軍卻被項羽坑殺。

因此項羽與秦地從一開始就沒有建立好關系,連帶著章邯也成了“叛徒”。

即便局勢不利,章邯也表現出了優秀的將領風範,比如他率領死士困守廢丘長達十個月,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時關中到漢中,總共就三條道路,而且還都是天險,極其難走。

章邯只要率領那麽幾個忠心于自己的死士,完全可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守住自己的地盤。

不僅如此,章邯還有一個底牌——項羽大軍。

從關中到彭城,雖然路途遙遠,但都是平坦大路,只要順利,即日可達。

就算出了什麽差錯,項羽也完全有時間神兵天降,擊潰劉邦。

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很可惜,這些算盤最終都落空了。

因爲章邯和項羽遇到的是劉邦和韓信。

韓信對戰爭形勢看得很透徹,他告訴劉邦:“章邯三人,原本是秦朝將領。巨鹿之戰他們投降了項羽,本就不招秦人待見,更何況項羽還坑殺了二十萬關中子弟。”

“這些人早就被秦人恨之入骨了,而大王(指劉邦)入秦約法三章,贏得民心。”

“憑借這些優勢,我們入秦,可以傳檄而定!”

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邯和項羽,就敗在了“人和”這件事。

後面的戰爭,也充分展現出了“人和”的優勢。

七、劉邦的應對之法

劉邦的應對策略,總共分三步:

1.讓項羽忙到無力支援

隨著張良把田榮的“反書”交給項羽(齊欲與趙滅楚),這位“體育生”徹底怒了,舉兵伐齊。

2.暗度陳倉

這估計是漢軍方面最成功的作戰了,繞過還未建好的驿道,翻越秦嶺,涉過渭水,取古道,直抵陳倉,在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情況下進入關中,這才是真正的“神兵天降”。

二戰時期,歐洲戰場古德裏安也曾奇兵出阿登森林,讓自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軍徹底傻眼。

而當時的三秦估計也像二戰時期的法國一樣,懵了。

由于准備不足,三秦連戰失利。

PS:“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確實是劉邦平定三秦的關鍵,1940年德意志空降法國也是如此。

它的作用毋庸置疑,是巨大的。

不過僅靠這些,是無法戰勝三秦的。

與二戰時期武裝軍團德意志不同,此時的漢軍並沒有現代化設備 行軍更是緩慢。

因此,三秦只要收拾部隊,堅守下去還是沒問題的。

等到項羽緩過神來,發現三秦問題,劉邦將退無可退。

因此要想獲得勝利,劉邦還要有其他的策略。

那就是:不理章邯,先攻其他。

就算先局失利,章邯也表現出了足夠的韌性,堅守廢丘,讓劉邦毫無辦法。

如同定陶之戰一樣,章邯選擇了繼續死守,等待時機。

劉邦爲此只好留下小部隊進攻,而大部隊迅速橫掃三秦地區,一舉平定關中。

這裏我們不得不爲項梁叫一聲委屈。

項梁當初也是這麽做的,結果由于兵力分散,反被章邯擊敗。

那劉邦此時爲何卻可以大獲全勝呢?

要是三秦各城池堅守不出,劉邦根本無法逐個擊破,更不可能平定三秦。

因爲“人和”在劉邦。

根據正史記載,三秦面對劉邦進攻,根本就沒有反抗,除了章邯弟弟緊急調撥的北地郡兵以外,其余地區對劉邦簡直就是“投懷送抱”。

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章邯仍然固守廢丘長達十個月,直到項羽彭城吃癟,章邯才徹底下線。

這已經做到了一個將領能做到的極致了。

總結

章邯,從始至終都沒變過,一直都是那個堅韌不拔、不怕失敗的名將。

只可惜,劉邦、韓信技高一籌。

劉邦和韓信先是挑起項羽與齊的矛盾,讓項羽無暇顧及其他;

暗度陳倉,“神兵天降”,取得戰爭優勢;

擁有人心,“傳檄而定”,不費吹灰之力平複秦地。

也正因爲“人和”,劉邦才可以在第一時間將三秦資源轉化,徹底改變戰局。

從總體來看,章邯一直都是以爲沉著冷靜、堅韌不拔的優秀將領,即便面對項羽、劉邦這樣可怕的敵人,章邯也表現出色。

只可惜,爲大秦奮戰時,趙高無端猜忌;保衛三秦時,又因爲追隨項羽失去民心。

打巅峰賽,遇到劉邦、韓信、項羽這樣的敵人本就讓人頭大了,更何況還有“豬隊友”。

章邯,時代變了,找個好領導,才是最重要的!

哎!

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寶貴的意見,廢青工作室與您下期不見不散,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搜集,侵刪。

文:小昭 審核:夢愚編輯

文獻參考:《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戰國策》《左傳》《春秋》《呂氏春秋》等。

本文爲一點兒曆史事作者手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0 阅读:71
评论列表
  • 2024-03-19 21:57

    章邯早以失民心[哭笑不得]不然項羽也不會讓他居關中的!

  • 2024-03-19 22:36

    老秦人都恨不得把章邯扒皮吃肉,怎麽可能給他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