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不卷曳天東—漫話龍卷風與減災

高級物理知識 2024-04-30 06:39:23

成都六月天大風,發屋動地聲勢雄。黑雲崔巍行風中,凜如鬼神塞虛空。霹雳並火射地紅,上帝有命起伏龍。龍尾不卷曳天東,壯哉雨點車軸同。山摧江溢路不通,連根拔出千尺松。未言爲人作年豐,偉見一洗芥蒂胸。

這是宋代詩人陸遊(1125-1210)在成都爲官時所寫的七言古詩《龍挂》,他曾先後擔任成都府安撫司和四川制置司的參議官。黑雲崔巍(wéi),是指積雨雲垂直發展旺盛,雲色烏黑,從地面望去,好象聳立于天空的一座座大山。

凜(lǐn)如,指可怖的樣子。“霹雳並火射地紅”句,描述了龍卷風的出現時,伴有大風、雷電和暴雨。曳(yè),是拖的意思。“龍尾不卷曳天東”的龍尾,是指龍卷風的漏鬥狀下垂尾巴,它一邊旋轉,一邊拖著前進;龍卷風的中心氣壓低,上卷力非常大,如連接地面,就能“連根拔出千尺松”。一洗芥蒂胸,表示當看到了龍卷風的奇偉壯觀之後,使胸襟爲之開。

蘇轼(1037-1101)《連雨江漲二首其一》一詩,也說到了龍卷風

床床避漏幽人屋,浦浦移家蜑子船。龍卷魚蝦並雨落,人隨雞犬上牆眠。

這是作者在貶位于東江下遊南岸的惠州(今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時所作。“龍卷魚蝦並雨落”,是發生在水域的“水龍卷”的特點。幽人,指隱逸之人,爲作者自稱,有遂臣的意思。浦,指小河流入江海的地方。蜑(dàn)子,指過去廣東、廣西、福建內河和沿海一帶的水上居民,多以船爲家,從事漁業、運輸業。

龍卷風是一種災害天氣

龍卷風是一種風力極強而範圍不太大的渦旋,狀如漏鬥,風速極快,破壞力很大。其中心的氣壓可以比周圍氣壓低10%。龍卷風的出現和消失都十分突然,很難進行有效的預報。

龍卷風上端與雷雨雲相接,下端有的懸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邊旋轉,一邊向前移動。遠遠看去,它不僅很像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條巨蟒,而且很像一個擺動不停的大象鼻子。發生在海上,猶如“龍吸水”的現象,稱爲“水龍卷”(或稱“海龍卷”,waterspout,如圖1);

出現在陸上,卷揚塵土,卷走房屋、樹木等的龍卷,稱爲“陸龍卷”(landspout,美國國家氣象局稱dust-tube tornado,如圖2)。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湖泊等都可能出現水龍卷。在美國,水龍卷通常發生在美國東南部海岸,尤其在佛羅裏達南部和墨西哥灣。水龍卷雖在定義上是龍卷風的一種,其破壞性要比最強大的大草原龍卷風小,但是它們仍然是相當危險的。

圖1 2009年6月29日在美國聖約翰河上出現的水龍卷

圖2 2008年5月8日美國堪薩斯州大草原上空的陸龍卷

龍卷風的生存時間一般只有幾分鍾,最長也不超過數小時。龍卷風經過的地方,常會發生拔起大樹、掀翻車輛、摧毀建築物等現象,有時把人吸走,危害十分嚴重。有記錄以來美國最致命的龍卷風是發生于1925年3月18日,越過了密蘇裏州東南部、伊利諾伊州南部和印地安那州北部的“三洲大龍卷”,導致600多人死亡。

龍卷風的力氣是很大的。據報道記載,1879年5月30日下午4時,在美國堪薩斯州北方的上空有兩塊又黑又濃的烏雲合並在一起。15分鍾後在雲層下端産生了渦旋。渦旋迅速增長,變成一根頂天立地的巨大風柱,在3h內像一條孽龍似的在整個州內胡作非爲,所到之處無一幸免。

但是,最奇怪的事是發生在剛開始的時候,龍卷風渦旋橫過一條小河,遇上了一座峭壁,顯然是無法超過這個障礙物,渦旋便折抽西進,那邊恰巧有一座新造的75 m長的鐵路橋。龍卷風渦旋竟將它從石橋墩上“拔”起,把它扭了幾扭然後抛到水中。在我國,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發生過一次龍卷風,它輕而易舉地把一個1.1ⅹ105kg的大儲油桶“舉”到15m高的高空,再甩到120 m以外的地方。

在美國,龍卷風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僅次于雷電。它對建築的破壞也相當嚴重,經常是毀滅性的。在強烈龍卷風的襲擊下,房子屋頂會像滑翔翼般飛起來(如圖3,4)。一旦屋頂被卷走後,房子的其他部分也會跟著崩解。1995年在美國俄克拉何馬州阿得莫爾市發生的一場陸龍卷,諸如屋頂之類的重物被吹出幾十km之遠。大多數碎片落在龍卷通道的左側,按重量不等常常有很明確的降落地帶。較輕的碎片卻飛到300 km外才落地。

圖3 美國南部2008年2月5日的龍卷風

圖4 美國中部2009年4月10 日的龍卷風

龍卷風的産生原因

龍卷風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可以從夏日晴天在操場上常能看到的一種現象,得到啓示:一陣風刮來,突然在操場中間出現了一個氣流渦旋,它卷起了沙土和樹葉隨氣流旋轉,而且越轉越快地在移動著,過了一會,又迅速慢了下來,突然消失了。這是很小尺度的氣流不穩定性造成的,被稱爲塵卷風(圖5)。

圖5 操場上的塵卷風

龍卷風則是中尺度的氣流不穩定性造成的,其平均直徑爲200-300m,直徑最小的不過幾十m,只有極少數直徑大的才達到1000 m以上。它的壽命也很短促,往往只有幾分鍾到幾十分鍾,最多不超過幾小時。其移動速度平均15 m/s,最快的可達70 m/s;移動路徑的長度大多在10 km左右,短的只有幾十m,長的可達幾百km以上。它造成破壞的地面寬度,一般有l-2 km。

普遍認爲,龍卷風是雲層中雷暴的産物,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區域內集中釋放的一種形式(如圖6)。

圖6 龍卷風的示意圖

龍卷風的形成過程,大致可分爲4個階段:

(1)大氣的不穩定性産生強烈的上升氣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過境氣流的影響,它被進一步加強。

(2)由于與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變的風相互作用,上升氣流在對流層的中部開始旋轉,形成中尺度氣旋。

(3)隨著中尺度氣旋向地面發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變細並增強。同時,一個小面積的增強輔合,即初生的龍卷在氣旋內部生成,形成龍卷核心。

(4)龍卷核心中的旋轉與氣旋中的不同,它的強度足以使龍卷一直伸展到地面。當發展的渦旋到達地面高度時,地面氣壓急劇下降,地面風速急劇上升,形成龍卷。

由上可以看出,龍卷風的形成和消失,都是氣流運動不穩定的過程。

美國的龍卷風爲什麽多

美國的龍卷風不僅數量多,而且強度大,被稱之爲“龍卷之鄉”。這主要是和美國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以及大氣環流特征有關。美國東瀕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面又有墨西哥灣,大量的水汽不斷從東、西、南面流向美國大陸。美國主要處在中緯度,春夏季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即使在秋冬季,也常受其邊緣影響。在副高南部和西部是偏東和東南氣流最活躍的地方,它把大西洋和墨西哥灣的大量暖濕空氣源源不斷向美國大陸輸送,這是産生雷雨雲的充分條件。雷雨雲不斷地強烈發展,龍卷風就伴隨而來。

美國龍卷風發生最多的是中西部和南部的廣闊區域(如圖7,8,9),有人將美國這一常發生龍卷風的區域稱爲“龍卷風道”。美國約有 54% 的龍卷風發生在春季,5月份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美國,其西緣正好停留在中西部,這時,東南氣流把墨西哥灣的暖濕空氣從南向北大量輸送。空氣中有了充足的水汽,又有了強烈的垂直上升運動,雷雨雲就會強烈産生,經常發展成龍卷雲而産生龍卷。6月份大量的暖濕空氣向北移到堪薩斯州、內布拉斯加州和艾奧瓦州,7月份移到加拿大,從此,美國的龍卷數量就大大減少了。

圖7 1936年4月5日在美囯Yalobusha 附近形成帶閃電的龍卷風

圖8 2009年6月17日美國內布拉斯加州一個小旅館附近的龍卷風

圖9 2005年6月9日美國堪薩斯州希爾城附近的龍卷風

據近50年的統計,美國上空發生龍卷的次數至少增加 35 倍。有時沒有龍卷雲,但也會發生“龍卷”,這種特殊的龍卷稱爲“無雲龍卷”,竟占美國龍卷的一半左右。這種怪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

有人認爲,這是和奔馳在公路上的汽車數量增多有著密切的關系。現在美國公路幹線上經常運行的小汽車不下 200萬輛,卡車 60多萬輛,美國交通實行靠右側行駛,每當高速運行的兩輛車錯車時,就會形成逆時針方向的空氣渦旋。衆多輛汽車産生的空氣渦旋疊加起來,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渦旋。這股強大的渦旋,一旦遇到合適的天氣系統和大氣溫濕條件,也會誘發龍卷風。

在北美洲,盡管龍卷風季節通常從3月到10月,但一年中隨時都可能出現龍卷風,且在午後和晚上容易出現,超過80%的龍卷風在正午和午夜之間發生(如圖10)。

圖10 2010年3月9日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哈蒙鎮遭到龍卷風襲擊

除南極洲外的每塊大陸都發現有龍卷風,只是美國遭受的龍卷風比其他任何國家或地區都多些。除此之外,龍卷風在加拿大南部、亞洲中南部和東部、南美洲中東部、非洲南部、歐洲西北部和東南部、澳大利亞西部和東南部以及新西蘭等地區也常有出現(如圖11,12,13,14)。

圖11 2008年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同時出現了二個水龍卷

圖12 2008年西伯利亞的水龍卷

圖13 2005年5月5日上午珠海的龍卷風

圖14 2009-5-20在珠海度假村拍到的龍卷風

龍卷風的災害分級

龍卷風災害的強度分級法,是由藤田哲也博士1971年提出的,被稱爲藤田級數(Fujita-scale),2006年科學家對其進行了修正,形成“改進型藤田級數”(Enhanced Fujita-scale),並于2007年啓用。美國氣象部門2007年2月以後,開始使用改進型藤田級數劃分龍卷風的災害等級(如圖15)。

龍卷風的破壞力由小到大,按藤田級數可劃分爲F0至F5級,也可按改進型藤田級數劃分爲從EF0到EF5級的6個等級。

表1. 藤田級數及改進型藤田級數所屬的風速比較

我國現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改進型藤田級數來劃分龍卷風災害等級

圖15 龍卷風災害等級劃分圖

EF-0級:最大風速29-37 m/s(105-137 km/h),相當于11-13級台風;破壞程度輕微,可導致部分屋頂表皮被剝落,一些樹枝被風吹落,根系較淺的樹木被吹倒。

EF-1級:最大風速38-49 m/s(138-178km/h),相當于13-15級台風;破壞程度中等,可造成大片屋頂掀起,移動房屋被吹翻或損毀嚴重,窗戶或其他建築物的玻璃爆裂。

EF-2級:最大風速50-60 m/s(179-218km/h),相當于15-17級台風;破壞程度較大,足以令建築質量良好的房屋屋頂被掀翻;木制房屋的地基移動;移動房屋完全摧毀,大樹被吹折或連根拔起。

EF-3級:最大風速61-73 m/s(219-266 km/h),相當于17級以上台風;破壞程度嚴重,可以令較結實的房屋屋頂牆壁吹走,列車出軌甚或翻轉,森林中大半樹木連根拔起,重型車輛離地或卷走。

EF-4級:最大風速73-89 m/s(267-322 km/h );屬破壞性災害,如果房屋地基不十分堅固,將被卷走一段距離,汽車有如導彈般飛起。

EF-5級:最大風速90 m/s或以上,超越一切超強台風,無堅不摧,屬于毀滅性災難。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建築物也能刮起,大型汽車能掀出超過百裏,是讓人難以想象的巨災,被其橫掃之處無所幸免。

美國1999年的BridgeCreek–Moore龍卷風根據雷達測速估計最大風速達134 m/s(482 km/h),是EF5級的龍卷 。不過,EF-5級發生的機率極低。80%的龍卷風是EF0級和EF1級,EF4級及以上龍卷風僅占1%。

龍卷風防災減災的建議

我國古代就有發生龍卷風的記載,本文開頭宋代詩人陸遊和蘇轼的詩,就用詩歌記載了宋代龍卷風災害的情況。

我國發生龍卷風的地方主要是平原地區,包括華北、華東的平原地區和珠三角,尤其是江蘇、上海,是龍卷風多發地區。上海1956年9月24日的龍卷風,是EF-4級的龍卷風。

圖16 我國年平均龍卷風分布圖

據1991年-2014年的氣候資料統計,江蘇爲我國年平均龍卷數量最多省份,達5.5個,其次爲廣東4.8個。

如何能夠減少龍卷風的危害呢?有主動防禦和被動防禦兩方面。

龍卷風的主動防禦主要是指龍卷風預警系統的建設。由于龍卷風從發生至消失的時間短,作用面積較小,目前尚不可能進行預報。甚至于現有的探測儀器也沒有足夠的靈敏度,來對龍卷風進行准確的觀測。相對來說,多普勒雷達是比較有效和常用的一種觀測儀器。通常,如果多普勒雷達發現龍卷風的‘初級胚胎’或已經開始生成,氣象工作者可加強監視和跟蹤,根據各種資料分析這個龍卷風可能會向哪個方位移動,然後向那些位于龍卷風移動路徑上的地區發布預警。

圖17 多普勒雷達

美國目前的龍卷風預警發布分兩個層面:一是國家級的預警中心,發布1至3天的趨勢性預警。二是美國各個地區的預警中心,一旦監測到龍卷風出現,就及時發布預警。龍卷風預警一般會提前15分鍾發出;個別情況下可在1個小時內提前預警。

美國國家氣象局還開展了一項SKYWARN計劃,教會人們如何觀測龍卷風、漏鬥雲、雲牆以及其他極端天氣現象。觀測者一旦發現這些天氣現象,就可報告當地氣象部門,然後結合多普勒雷達的監測資料進行分析,從而提前發現龍卷風的蹤迹,以發布預警。

監測技術的進步以及預警傳播手段的現代化,大大降低了美國因龍卷風死亡的人數。據統計,美國1925年龍卷風死亡率爲每百萬人1.8人,到2000年,已下降至每百萬人0.11人。

近年來,氣候變暖導致我國龍卷風等極端性天氣事件頻發,近幾年廣東汕頭、海南文昌、江蘇鹽城等地都出現過龍卷風,造成人員傷亡。目前,我國對于龍卷風監測預警能力還很不足,建議加強建設。

另外,預警系統並非每次都能成功,很多情況尚無法提前預測,也會造成的重大損失和人員傷亡。在這種情況下,被動防禦龍卷風就尤爲顯得重要了。

如何被動防禦龍卷風?

采用電影、電視和移動互聯網等現代化信息傳播手段,可讓龍卷風多發地區的公衆了解,當龍卷風出現時必要的一些緊急自救避險措施。例如以下幾個措施:

(1) 在家時,務必遠離門、窗和房屋的外圍牆壁,躲到與龍卷風方向相反的牆壁或小房間內抱頭蹲下。躲避龍卷風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 在電杆倒、房屋塌的緊急情況下,應及時切斷電源,防止電擊人體和引起火災。

(3) 在野外遇到龍卷風時,因爲龍卷風一般不會突然轉向,應在與龍卷風路徑相反或垂直的低窪處,伏于地面,但要遠離大樹、電杆,以免被砸、被壓和觸電。

(4) 乘汽車外出遭遇龍卷風時,因汽車可能隨時會被龍卷風卷走,所以不能開車躲避,也不要待在汽車中。應立即離開汽車,到低窪地躲避。

在龍卷風多發地區,建議可像預防地震那樣,進行龍卷風突然來臨時的避險演習操練。一旦發生龍卷風,即可按操練進行躲避。

補篇

2016年6月23⽇下午,江蘇鹽城發⽣了曆史罕⻅的龍卷風災害。新華社記者林晖6月24日在<中國政府網>發表的專稿中,引用了文章“龍尾不卷曳天東”中的文字,寫道“天津⼤學王振東教授介紹,⻰卷⻛是⼀種⻛⼒極強⽽範圍不太⼤的渦旋,狀如漏⽃,⻛速極快,破壞⼒很⼤。⻰卷⻛的⽣存時間⼀般只有⼏分鍾,最⻓也不超過數⼩時。⻰卷⻛經過的地⽅,常會發⽣拔起⼤樹、掀翻⻋輛、摧毀建築物等現象,有時把⼈吸⾛,危害⼗分嚴重。” 全國各地許多報刊當天都引用了新華社記者這篇文章。

作者| 王振東 天津大學力學系教授

0 阅读:0

高級物理知識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