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理學漫談|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內明書院 2024-04-26 15:29:11

如果你以前聽過我的這個系列的其他音頻,可能你會知道,我這個人是非常親中華的,或者說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非常喜歡的;相對來說對于這個西方文化我是頗有微詞。雖然如此,我並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任何的地方都喜歡,我也有一些對中國傳統不太喜歡的地方。

比如說,我覺得中國文化有一個地方我就不喜歡,就是他們對那些權威人物,有點太看重了,這一點就讓我感覺有點反感。還有一個我不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地方,我就覺得他們太缺少邊界,對吧?很多時候,可能是因爲中國人特別強調人際關系,特別強調人和人之間的那種親密,那種不分彼此,結果走的有點過,所以有的時候就對個人的那個邊界就不夠尊重。

所以我們中國就會出現這種,什麽婆婆直接不敲門就進入兒子兒媳婦的房間,這一類的事情,大家都覺得好像不太是個事似的。但是呢這個其實是很讓年輕人難受的,我覺得難受的也非常有道理,好像邊界太差。有的時候我們知道你是好心,但是好心你也不能就沒有邊界了,對不對?

比如說老人怕孩子們吃不飽,就會使勁兒讓他們多吃點,多吃點,或者怕他們著涼,就逼著他們穿很多很多的衣服。過去有一句話我覺得特別精彩,就是“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這個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人特別缺少邊界的一個表現。

在這一點上似乎我就覺得中國文化不如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會給每一個人更多的自主的權利。這個有邊界和自主這兩件事是有聯系的,就是劃清楚了人我邊界,哪個範圍是你的,哪個範圍是我的,然後在邊界內就是我的地盤我做主,對吧?出了我自己的這個邊界,那麽在別人的邊界,那我就需要尊重別人的自主性,別人的需求。

不過呢,我後來思考了一下。我意識到一件事情,就是說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這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它背後其實是有一些不同的社會形態,或者說是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所導致的。

比如西方人他爲什麽特別強調邊界?可能是因爲他們相對的在感情上更獨立,就好比說有兩只老虎,各自過各自的日子,大家在一起就很容易發生沖突,一山不容二虎,那麽怎麽辦呢?那就需要劃分一個邊界,就是這個山是你的,那個山是我的。咱們各自呆到各自自己的山上,邊界很清晰,就會減少很多很多互相之間沖突的風險。

而中國人呢,可能他就更像一群狼,那麽一群狼是生活在一起的,一起去打獵。你就不能說在山上畫出很多邊界來說,哪塊地兒是屬于哪一個狼的。不能啊。因爲狼不是獨立生活的,它是群體生活的,那麽它就需要什麽呢?需要的不是邊界,而是“位”,或者是“份”。就是實際在什麽樣的一個身份上有一個什麽樣的地位,有一個秩序。然後通過這樣的一個秩序,保證他們之間不會發生那種破壞性的沖突。

比如說誰是頭狼,這個很重要,那麽我們知道了誰是頭狼,然後我們就服從這個頭狼,然後呢,好多沖突就避免了。

所以中國人,就因爲他是生活在一起,因爲他是沒有辦法劃清特別細的邊界,因爲大家感情上有很多的糾葛,所以就導致中國人非常重視“位”和“份”。就是比如說尊卑,我們就有一些關于尊卑的更細致的一些規則。然後大家呢要遵守這個規則,我們大家遵守了這個規則,秩序就更容易形成。

比如說有一個傳統的規則叫做“年長者爲尊”,所以當年長者跟年輕者有一些不同的時候,我們就傾向于要求大家更多的尊重那個年長的人。所以在我們中國的這個社會裏面,我們說一個人你怎麽沒大沒小呢?這就是一個批評。沒大沒小,就是你違反了年長者爲尊這樣一個規則,你對年長者沒有更多的尊重,你試圖跟年長者平等的互動,這就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有一點犯規的行爲,叫做沒大沒小。

那你看“沒大沒小”這句話,如果拿到歐美社會,它好像就不是一個什麽事,不是一個什麽值得批評的事。所以我們中國人對那些官職更高的人,對他們更服從,固然他一定程度上是全人類都有的那種勢力眼,但是他也不完全是如此,一定程度上他也是遵守中國社會的這樣一種規則,就是有尊有卑。

孔子對那些非份的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說按照他的級別,他跳舞的時候應該是多少個人,然後後來他就人數不對,應該六個人,他用了八個人,跟他這個級別應有的是不一樣的。孔子就非常生氣,說這個要能忍,還有什麽是不能忍的。那我們覺得有啥不能忍的,人家自己家有錢,人家歌舞團多請幾個人有什麽關系喽?!

但是孔子就覺得這個很有關系,爲什麽呢?因爲他破壞了一個秩序。如果我們沒有特別的清晰的邊界,把人和人隔離到不同的區域,那就意味著我們大家都是在同一個區域。如果大家都在同一個區域,再不遵守這些關于“位”和“份”的這些規則,那麽我們就沒法保證一個秩序,我們就會導致混亂。

那麽按照秩序去做就一定是更對的嗎?就是年長者說的話就一定是更對了嗎?官大的人說的話就一定是更對了嗎?

他不一定,很不一定,對不對?因爲有的時候肉食者,可能肉食者鄙不足以謀,但是呢,如果我們遵守了這樣一個規則,至少我們就不會再來混亂。

大家想象一下,在一個軍隊裏面,如果有一個小兵站出來說,說營長你說的不對,這個仗我覺得不該這麽打。或者他更自信的說,師長你做的不對,我覺得咱們的戰略不應該是這樣。

這樣的話仗還怎麽打呢?就沒法打了。所以有時候我們就會要求這些士兵,你理解也要執行,你不理解也要執行。這樣的話,固然有可能有的時候有一些正確的意見被壓制了。但是從總體上來說,這樣一個令行禁止的一個秩序,它本身是對整個這個團體的成功,應該說多數時候都還是更有幫助了。當然啊,極少數情況下,如果那個尊長者犯了很大的錯誤,那的確很慘。

就像一個狼群,如果那個頭狼領錯了路,那這個狼群也很慘;但是如果這個狼群沒有秩序,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這個狼群就更慘。

所以我們就知道說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會,它有的時候會有很多很多的不同的“潛規則”,或者是“明規則”,它不見得這個規則就一定永遠都好,但是它有它的道理。

中國這種文化,它相對來說更強調秩序,更強調關系,更強調人情。在這個過程中,它對人的自由,對人的自主性,對人的個人成就,有時候的確會有一些阻礙;但是呢,它也有它好的一面。

心理學上有一個研究,就是說相對更獨裁的領導和相對更民主的領導哪一種好?

最後就發現了一個結論,說在一些比較危急的時刻,那麽相對來說權力更集中的那種領導,好像效率更高。在一些更安全、平和,沒有什麽危險的時刻,那種相對來說更平等的、權力更分散的這種領導方式,大家會覺得更愉悅,最後的工作結果也會更好。所以沒有哪一種是永遠好的,也沒有那種是永遠不好的。

中國形成了一種相對比較集中的、注重團體,而對個人的獨立、自由和自主性相對有一點限制的這麽一種文化,也許就是因爲我們說的啊,中國這個文化它在遠古都是共同抵禦災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吧?我們的最早的社會是在治水,再有水災要去治水,這種活動中構成了我們中國最早的社會。這就導致我們的這種社會,會有這樣一個特點。

它是好還是不好?這個其實不是說好不好的事情,我們很難去拿中國的社會和歐美的社會去比較,然後我們就得出一個永恒正確的結論,說哪一個更好,它們可能會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表現。

當然了,西方雖然每一個個體,他在感情上是很獨立的,但是他們也並不是不可以把大家集合起來共同做一個事情。而且他們還在曆史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大套的方法,然後去讓很多獨立的個人進入一個團體,然後形成一種合力,他們也是有他們的獨有的方法的。這個我們今天來不及談,以後我們看什麽時候,我們可以再說。

所以回到最後的結論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歐美的文化,古代的文化和現代的文化,哪個是更好的?這個沒有一個絕對的正確答案。

對我們整個地球來說,可能還是有多樣性,就是更好的。就像是我們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有像貓這樣的獨來獨往的,有像老虎這樣子獨來獨往的,也有像狼群這樣子成群結隊的,它們構成了一個多樣性的存在。這個就蠻好的。

END

關注我們

讓心理成長走進生活

讓生活有溫度

作者 | 朱建軍

編輯 | 內小明

0 阅读:0

內明書院

簡介:倡行心理服務,科普心理知識,與您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