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009:爲什麽我們講的道理很正確,但孩子卻聽不進去?

周豔家庭教育 2024-03-26 15:42:51

家庭教育視點

請不要想熊貓花花;

請不要想花花DuangDuangDuangDuang地跑出來;

請不要想譚爺爺在餵花花小蘋果;

請不要想花花在吃小蘋果……

來,請告訴我,你在想什麽?

一、人類聽不懂“否定詞”

發現了嗎?

人類是聽不懂否定詞的。

這是一個特別典型的心理學現象,父母和老師們特別喜歡用“你別做某件事”來勸說孩子。例如:

“你別玩手機了,

你上課別說閑話了,

你別和同學打打鬧鬧了,

你別把數學考砸了……”

生活中,我們也喜歡這麽勸人:

“你別太難過了,

你別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你別太在意別人的批評,

你別太累了……”

結果如何,通常我們會發現這些勸說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對于孩子們來說,甚至適得其反。

其實,並不是人類聽不懂否定詞。

而是,我們無法幹涉別人的思想!我們無法幹涉別人的思想!我們無法幹涉別人的思想!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二、我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

我們不僅無法幹涉別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我們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

大家在看《西遊記》的時候,一定記得一個成語——心猿意馬。

古往今來,無數有識之士都喜歡打坐,借以“靜心”。

當我們什麽都不做,不看不聽地獨處時,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大腦,一刻不停地在産生各種各樣的、紛繁蕪雜、跳躍性極強的意識流。

我們常常以爲我們是自己思想的主人,我們控制著自己的一言一行。

仔細想一想,我們會發現,往往我們的語言或行動,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或是沖動行事。

過後,我們反思時,往往會比較奇怪,爲什麽我會說這些“蠢話”,做這些“傻事”。

反思以後,不久,可能我們又會重蹈覆轍,再次上演這些“蠢話”或“傻事”。

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我們,其實是被自己的大腦支配的。

三、你相信自己嗎?

“我不行,我不會,我沒這種好運氣……”

“我既沒有……又沒有……”,是人生的旅途中,常常伴隨我們的“心語”。

你相信自己嗎?

不,其實你壓根不相信自己。

你我都一樣,我們經常在不斷地否定自己。

在我們力所能及範圍之內的求之不得,大多數其實源于我們壓根就不相信我們能獲得。

觀察奧運賽場上的選手,我們會發現,他們往往在最重要的比賽關頭,心態會極不平靜,需要用極強大的意志去控制自己的思想,讓自己不胡思亂想,專注于比賽。

因爲,我們作爲旁觀者,幾乎可以感同身受他們的緊張,我們甚至會下意識地去想,可千萬不要怎樣怎樣啊!

而比賽結束,我們往往發現,那些心態更穩定,更好地控制了自己緊張情緒的選手,獲得金牌的概率更高。

與其說是他們控制了自己的大腦,不如說是他們用超強的自信,催眠了自己的大腦,讓大腦相信了他們一定能贏。

當然,這超強的自信,建立在他們超強的能力基礎之上。

四、把否定詞換成肯定詞

不論是想要改變自己的思想,還是想要改變他人的思想,事實上都很難實現。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把肯定詞換掉否定詞,來嘗試引導自己或他人變得更好。

不是——

“你別玩手機了,

你上課別說閑話了,

你別和同學打打鬧鬧了,

你別把數學考砸了……”

而是——

“你特別喜歡閱讀,

你上課特別專注,

你特別擅長與德才兼備的同學成爲朋友,

你很有學好數學的天賦……”

不是——

“你別太難過了,

你別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你別太在意別人的批評,

你別太累了……”

而是——

“你的笑容特別有感染力,

你善于記住那些愉快的事,

你擅長用正能量的語言滋養自己,

你很會擅長勞逸結合……”

生活中,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可能會被否定詞擊垮。

以前我在《羊皮卷》之類書籍的時候,其實不太理解爲什麽會把“愛”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甚至會覺得比較空、比較虛。

走過人生順境逆境,風雨坦途後,我發現:

智慧其實並非實實在在地去教某種方法,而是由內到外地重塑自己,讓自己的思想、心靈,遠離陰影,盡最大努力去沐浴陽光。

用煩躁、憎惡等負面情緒,無論講出多麽有道理的語言,也很難讓他人接受;只有有愛、有溫度的語言,才能真正驅散霧霾,重現正確的方向!

【關注我】

我是周豔,曾任學而思、作業幫、騰訊企鵝輔導等知名教培機構語文負責人。

通過經營華師出版社教輔資料,深耕家庭教育行業。

關注我,一起踏上傳承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自媒體輕創業旅程。

0 阅读:13

周豔家庭教育

簡介:易閱讀易寫作主編,三位一體語文創始人,從教2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