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原總裁沈亞楠創業:進軍萬億賽道,用造車方式改造家裝業

Tech星球 2024-04-26 11:24:58

來源|Tech星球

文|王琳

作爲普通人一生中第二大消費品,很少有人能從裝修中全身而退。面對不靠譜的設計、不透明的價格、不確定的工期,不少消費者一步步被逼成了專家,他們要研究沙發填充物,水電走線、馬桶坑距,甚至燈槽的形狀。

沈亞楠想改變這個行業。這位曾經的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一直在追求對命運的掌控力,喜歡挑戰成長極限。2022年年底離開理想後,他投入到管理半徑和難度指數級升級的家裝行業,創辦了楠社科技,沈亞楠的初衷很簡單,再爲用戶創造一個幸福的家。

Tech星球獲悉,智能住宅品牌「Habit@ 棲息地」近日完成天使輪、Pre-A輪融資,累計金額6.53億元。Pre-A 輪由理想汽車領投,石頭科技、新北科創基金等投資方跟投。該輪融資將被用于智能住宅産品研發、數字設計系統研發以及全國交付基礎設施布局。

眼下,中國的房地産市場正從投資屬性變爲居住屬性,但沈亞楠認爲這不是終局——房子最終會延展出智能屬性。因此,楠社科技自研環境控制系統和智能控制系統,控制房間內的空氣、光、水和全屋電器,讓家成爲一個完整的智能終端。

理想汽車對沈亞楠的影響無處不在,在采訪過程中,他提到了80次“車”,他希望裝修像造車一樣,能以一個完整的産品交付到用戶手中,而不是像傳統裝修公司一樣東拼西湊。在沈亞楠看來,只有賣産品才能獲得規模效應,才能進一步去做品牌。

爲此,楠社科技包攬研發、設計、生産制造、施工、交付、服務全流程,核心産品自産自銷,消費者無需像過去一樣爲多個品牌支付溢價。250多個研發人員2年的第一個成果,是針對三房兩衛的裝修産品棲息地L32。以套內90平計算,整體需要39.98萬元,55個工作日交付。

這背後,楠社科技團隊自研了 iVD (intelligent Virtual Design)數字設計系統。在IVD系統裏,消費者可以清晰得看到每根管道的走線,方便工人施工,也利于後期檢修,還可以確認全部裝修物料的報價表、工期計劃。

沈亞楠介紹,他們將整個裝修項目拆解成1000多個模塊,比如,將廚房拆分成烹饪、水槽模塊、操作台和冰箱等模塊,這些模塊全部數字化,每次設計直接往系統裏拖模塊就行,大大提高了效率。模塊化的另一個好處是,産品可以不停生産,保證交付時間,同時價格透明。

萬億裝修市場從來不乏挑戰者,沈亞楠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他要面對的是不景氣的房市、不完善的供應,以及比楠社科技大得多的競爭對手。

以下是Tech星球對楠社科技創始人沈亞楠的專訪,有刪減:

家裝市場像堰塞湖,需求即將爆發

Tech星球:爲什麽會選擇家裝行業?

沈亞楠:造車時,我們瞄准家庭用戶,理想汽車的願景是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但今天來看,移動的家已經很幸福了,固定的家體驗很差。尤其跟發達國家比較,北京的人均 GDP 已經超過葡萄牙了,但葡萄牙的居住環境和我們的差別太大了。

家裝市場比汽車還要龐大,有人說3萬億,有人說5萬億,如果加上設備和服務,可能不止,理論上商業機會很大。

Tech星球:你覺得家裝行業,有哪些是需要改造的?

沈亞楠:裝修基本上是中國家庭第二大的消費,第一是買房,之後是買車。

但是花四五十萬元裝修,最終你能買到什麽,是不可知的。裝修公司只給效果圖,不知道真實裝修後的細節,過程中買的材料也不清楚。

要花多少錢,也不可知。裝修公司邊施工邊增項,雖然有時候他不是故意增項,但因爲你買了啥就不知道,所以花多少錢不知道也很正常。

什麽時候能搬進去,也不知道。裝修完後,全生命周期誰服務,也不知道。

Tech星球:這 4 個“不可知”,是導致“整個行業機會大沒有大公司”的核心原因嗎?

沈亞楠:這不是核心原因,只是表象。

核心原因是,整個行業現在是一個裁縫行業,他只能帶你去逛一下布料市場,在現有布料中選擇,照著已有的版型做衣服。但裁縫沒有研發的勢能,他做不了滑雪服。因爲滑雪服的裁剪需要研發,面料要研發,拉鏈也需要研發。

倒推來看,世界上所有的行業都陸陸續續由裁縫變成了産品。汽車行業在福特汽車做T型車之前,也是裁縫,找點零部件,攢一個車,後來福特覺得又貴又慢,質量還不好,開始自己研發,才成了大公司。

Tech星球:現在整個地産行業其實現在是比較蕭條的,這會對家裝行業有什麽影響?

沈亞楠:毋庸置疑是有影響的,但我們對家裝市場十分樂觀。原因是在我們看來,中國的房市經曆了三個周期。

第一個周期,中國人先解決有沒有房子,房子是投資品。你有1000 萬,大概率拿990萬買房子,10萬塊錢裝修,因爲房子要漲價,你要賣掉。

第二個階段,房子從投資屬性變回了居住屬性。現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城區已經被蓋完了,新房很少。

這時候,你想改善居住,大概率是少買三平(以北京房價計算),花950萬買房子、50萬裝修,而不是像之前10萬塊裝修,990萬買房。所以,未來長一段時間中國城市核心區居民的居住改善就是二次裝修。

Tech星球:存量再改造的需求很旺盛嗎?

沈亞楠:我們可以做個對比參考,譬如,日本中産階層如果有 1000 萬改善居住,他會花500萬買地、蓋房子,再花500萬買設備,用于裝修。而中國消費者購買房子和裝修房子的資金投入比例,可能10:1都不到。

一次裝修到二次裝修間隔10年到15 年,北京目前有900萬套房子,15年裝一次,理論上每年應該有60萬套房子裝修。但北京實際上每年只有20萬套在裝修,每年的裝修率不超過3%。

現在,整個市場的需求是堰塞湖狀態,而且面積越來越大,基本就要到頂了,所以我堅決的要趕緊來幹。

Tech星球:第三個階段是什麽?

沈亞楠:裝修改善不是這件事的終局,只是這件事的前奏。居住屬性之後會延伸出智能屬性,因爲大家的共識是下一代的智能生態是基于空間的自然交互。

三維空間的交互無非三種終端,一種終端就是 MR (Mixed Reality )、Vision Pro,另一個終端是車機(汽車)。它們能承載20%的生活場景。

還有一個巨大的智能終端,就是家。單個的音箱、空調並不能算智能終端,而是應該把家整體當做一個完整的智能終端,這才是家下一步要添加的屬性。

用造車的方式再造一個家

Tech星球:爲什麽最開始主推的産品是棲息地 L32呢?

沈亞楠:我們服務的第一批客戶,是中國核心城市的家庭。中國城市家庭,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基本上三房兩衛是最主流的戶型,這也是很多人的終極住宅。

面向的市場和造車時是差不多的,年收入35萬以上的中高收入家庭。這樣的家庭在中國有3500萬左右,假設每年有7%的家庭裝修房子,算下來有200多萬戶家庭。

Tech星球:楠社科技做了一個iVD系統,這個系統和其他裝修公司的有什麽不一樣?

沈亞楠:iVD這套系統的本質,是在數字世界先裝一遍,隨後在物理世界還原。我們把管道、櫃子、煙機很多東西都模塊化,形成數字資産,每次設計往裏面拖模塊就行。設計圖清晰到可以看到每一根管子是如何連接的。産品最終售賣的是一系列的模塊以及模塊的組合關系。

當然,你可以讓設計師用CAD制圖,但讓設計師詳細到每個管、每個釘子如何連接,就不一定。大部分情況是工人現場自己去琢磨怎麽連是最合適。

圖注:iVD數字孿生系統設計。

Tech星球:這個系統的研發投入了多少?

沈亞楠:前期公司的投入基本全是研發,我們將近500人,有250多個研發人員, 陸陸續續投入算起來大概超過一個億。

Tech星球:楠社科技自研核心産品,比如全屋環境控制系統(控制空氣、光、水)、智能控制系統(控制所有電器);還自研了很多設備,全熱交換新⻛機,自建了木作工廠,選擇如此重投入的模式,背後是什麽考慮?

沈亞楠:現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區域,基本人均居住面積已經被鎖死了,中國也不太可能像美國一樣,突然一天中産階層都搬到鄉村去。在有限的面積下,要實現的功能越來越多,它必須像筆記本一樣,高密度的軟硬件一體的設計,才可能在單位的體積之下,實現更多的功能。但現在的裝修市場,就像是從台式雜牌機向台式品牌機遷移的過程,筆記本的主板在市場上是買不到的。

新風系統是和供應鏈合作,我們要定義新風的參數,比如靜音指數,怎麽和智能系統連接,怎麽換濾芯更方便。這和造車的邏輯是一樣的,雖然空調是法雷奧做的,但我要給他開SPEC,提技術要求,和自研並不沖突。

木作系統有點像我們的車殼,它相當于是骨架。

Tech星球:在江蘇常州、廣東順德都有很多木作工廠,怎麽在效率和質量上和他們 PK 呢?

沈亞楠:我們尊重家裝這個行業,今天效率肯定沒人家高。但它的核心,不是對比效率,而是今天你花10萬塊買的木作,出廠可能只有4萬,你爲品牌支付了溢價。

Tech星球:你提到了很多次模塊化,模塊化的組合讓整個效率提高了,這個可以展開講講。

沈亞楠:比如廚房,一個中産階層的廚房抽象起來就是幾個模塊:烹饪模塊(吊櫃、煙機、竈)、水槽模塊、操作台,有些人可能會把冰箱放廚房,也有人放客廳,也有些人放桶模塊(由高到低的置物架)。如果房間更大,你可以再放櫃子。

這些模塊可以隨意組合。但物理上,我不可能把每一種戶型都展示給用戶看,但你看到這些模塊後,再對照著數字世界很快就明白了。

第二,既然你買的是這些模塊的組合,價格就是透明的。這些模塊我是不斷生産的,交付時間就是明確的。這種報價方法是裝修曆史上最簡便的報價方法,假設你的面積稍微有點變化,就乘以相應的系數就可以。

既然我都賣給你完整的産品了,那就像車一樣,會配備定期保養服務,10年質保。就不用像以前一樣,每個零件都要單獨找廠商。

Tech星球:楠社科技現在有多少客戶?今年的目標是什麽?

沈亞楠:今年是開局年,我們4月推出了新産品,現在有幾十個客戶。接下來我們要在8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成都、重慶)開直營店。

主要目標是穩,把我們的産品推出去,服務好這8個城市的客戶,希望第一批客戶成爲我們重視的KOC。這已經很難了,不貪大求全。

圖注:棲息地智能住宅産品。

比造車更難,但難有難的好處

Tech星球:公司現在差不多有500人了,你們現階段最缺什麽樣的人?

沈亞楠:現在缺的是對居住産品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引入了一些人才,他們做過萬科、龍湖精裝房項目的,這些人是最接近于做過産品的人。只不過他們還是一個裁縫模式,不過是批量性裁縫。

家裝不像汽車,每個零部件都有成熟的供應商、工程師,這個行業找不到一個零部件工程師,即便找到了,也不理想。一個汽車工程師研發空調知道要配合出風口,但是家裝行業很多人沒有整體性思考,很多人覺得怎麽安裝和自己沒關系。

更可怕的是,造車的時候,無論從豐田還是大衆來的工程師,他們的工作方法論是一模一樣。但家裝行業,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論,溝通起來很難。

Tech星球:你之前的幾段職業經曆,有什麽是值得在家裝行業學習的?

沈亞楠:義無反顧,毫不吝惜研發。

企業的社會價值,首先要做出好産品。如果你只是做了一個me too的産品,賣得很好,這只是捕獲了價值,搶了別人本來應該捕獲的價值,沒有 additional 的創造價值。只有真正面向客戶需求,投入研發,做好産品才是真正additional。

Tech星球:第一次涉足家裝行業,對你而言,有什麽是能力短板嗎?

沈亞楠:很多人不敢碰裝修行業,是因爲現場施工難以管控。

我之前管過很多工廠,但無論是通訊還是汽車行業,工人都在一個流水線上。現在的裝修師傅就相當于汽車的總裝線打散了分散到千家萬戶,管理半徑和難度都提高了。

最近我們在學習物流行業,你看物流小哥的動作只有幾個,也沒人盯著,全靠自己,整個系統的運作卻很流暢。但裝修行業動作很多,如何管理是個問題。

行業雖然特別難,但問題如果解決好的話,它恰恰就是一個很大的競爭壁壘。所以,難也有難的好處。

0 阅读:65

Tech星球

簡介:聚焦互聯網前沿科技和新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