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另一面古代經濟大師

文叔逗號 2024-04-24 10:22:10

屯田,三國名將必備技能

正史當中的司馬懿,是個非常有才能的人,不僅軍事能力突出,在經濟上也是一把好手,比如他最擅長的還有屯田策略,而我們知道最早屯田,其實是從曹操時代就開始做了,曹操也曾經設置過,度支中郎將,這樣的一些相應的官員。

但是真正大規模屯田,是到了曹丕時代由司馬懿來開啓的,屯田對後來北方的政權統一全國,有關鍵性的影響。

可以這樣講,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到這個時候也亂了相當長的時期,華北受到的破壞非常的大,等到華北逐漸安定下來之後,如何把北方的生産力再恢複過來是很重要。

可是這個時候三國之間依然戰爭不斷,都要養很多的軍隊,這對朝廷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困難。

看一下三國的地圖,你就知道曹魏的領土,是一個東西向的領土,所以部隊要調遣很困難,一旦東吳跟蜀漢從東西兩線發動攻擊的話,部隊就會陷于東西兩線疲于奔命,如何就地抵抗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就地抵抗的部隊就要駐守在原地,這個地方的糧食供應就要非常的充足,我們知道在曆史上諸葛亮爲了要北伐曹魏,屯田漢中,其實三國各國都在采取屯田。

所以屯田就是軍隊駐屯的地區,既是軍事區,也是農業生産地區,當然農業生産自然而然就會形成村落,就會跟當地的人婚配,人口慢慢就會增加,簡單講就是一個長期對抗的這樣一個策略。

所以司馬懿很早就看到了這一點,他早在當年他跟諸葛亮對抗的時候,就已經在上邽推行屯田。

而且後來又在京兆,也就是長安附近,天水郡,今天的甘肅的東部,南安郡等等,開始修築渠道,修了好幾條主要的渠道,引黃河支流的水源來灌溉這一帶的土地,在這裏養兵。

當時的目的就是要對抗諸葛亮,後來司馬懿曾經向曹操建議過,在全國各地廣泛的實行屯田,曹操也同意了,而且也開始做了。

曹操當時在朝廷裏面設了一個度支中郎將,度支就是財政管理的意思,古代的財政就是農業生産,就是在各地代表中央政府,督率各地的駐軍進行屯田很重要的一個職務。

等到曹丕稱帝之後,當時在關中地區的屯田已經頗有績效了,後來整個戰爭又開始在東線淮南這一帶發生之後。

當時司馬懿開始建議曹丕,後來他又建議過曹睿,必須要在淮南這一帶也屯田

也得到當時曹魏中央政府的支持。

所以就在241年,司馬懿跟東吳作戰的同一個時間,開始進行屯田,一開始在淮北後來推行到淮南。

而且他在這裏提拔了一個很重要的人,這個人是文武雙全,這時候還很年輕,他就大名鼎鼎的鄧艾,鄧艾等人在淮南淮北這一帶開始進行屯田。

屯田又可以分兩個部分,首先第一個是,必須新修水利,要有灌溉,根據晉書的記載,說:

司馬懿在于積谷,乃大興屯田(守),廣開淮陽,百尺二渠

又修諸陂于颍之南北

颍是所謂的颍川,就是今天的河南的東部,靠近安徽這一帶,也算是淮北地區,屯田萬余頃,短短幾年之內,灌溉了超過1萬頃的土地。

自是淮北倉庾相望,壽陽至于京師,農官屯兵連屬焉

就是從壽春,淮河流域當時最大的城市,一直到洛陽這一帶,就整個淮河南北。

甚至連結到黃河以南這一帶,完完全全都已經變成一個完整,而且相連屬的一個農業地帶,所以他的屯田取得相當大的成功。

史書甚至後來又記載:

遂北臨淮水,自鍾離而南橫石以西

盡沘水四百余裏,五裏置一營,營六十人,且佃且守

這句話很重要,佃就是一方面耕田的意思,二方面也開始興修防禦工事

兼修廣淮陽,百尺二渠

下通淮颍,大治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裏,溉田二萬頃

淮南淮北皆相連,自壽春到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什麽意思呢,這一帶的人口開始變多了,而且都變成一個農業的生産鏈,有農業的生産,人口就多,兵源就多。

再加上我們剛剛講司馬懿且佃且守,所以使得整個淮河南北,甚至一直連結到靠近京師,就是洛陽這一帶的生産完全都恢複正常,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一帶後來就成爲進攻東吳的跳板。

再加上我們剛剛前面講,它在西北這邊就是上邽到京兆,就長安這一帶,關中平原這一帶屯田成功。

甚至于根據晉書記載,有好幾次中原地區收成不好,關中地區的糧食竟然還可以去支援中原地區,也就是說,它的糧食生産已經成功到,不但它養兵夠,它還帝國的核心地帶如果發生饑荒的話,可以支援。

另外還值得注意一點,除了鄧艾之外,他還提拔了王基,州泰,賈越等人,當時一位很重要的大臣叫虞預,他說:經略之才,可謂遠矣,他就稱贊司馬懿,他不單只是軍事上有才能,在政治上,經濟上也頗有才能,可以說是當時一等一的,這樣的一個人。

可謂遠矣,而且他的思慮非常的長遠,所以簡單說,他在淮河南北,不是光打仗而已,他還在這一帶,拔擢人才,進行囤田,養兵又養人。

雖然司馬懿這個時候,他還沒有露出過多的野心,但其實他已經獲得非常良好的基礎,不但壯大了他的部隊,也強大了他的隊伍,我想司馬懿的特點就在這裏逐步呈現戰略思考。

1 阅读:38

文叔逗號

簡介:記者、資深媒體人、主流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