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老將請求林帥留隊遭拒,最終錯失大將,是因爲不救中央紅軍?

新新史界 2024-04-11 09:57:35

1955年,我軍進行了全軍大授銜,然而在授銜結束後,有人卻發現了一件怪事。

什麽呢?

在1949年整編組建的19個野戰兵團中,有18位兵團司令被授予軍銜、且最低爲上將,唯獨有一人沒有被授銜,此人就是第13兵團司令程子華。

中央在確定授銜名單時,裏三層外三層的篩選、確認,保證萬無一失。所以有人未被授銜,絕不是因中央疏忽導致,更不會有人從中作梗、故意爲之。

既然如此,那程子華是如何錯過授銜的呢?

一,授銜的硬條件

授銜,既要看軍功,也講究資曆,而且更偏向于後者。比如開國第一大將粟裕,論軍功,我軍能穩超粟裕者寥寥幾人,但由于資曆較淺,最終和元帥無緣。

程子華的資曆、軍功如何呢?

筆者在此多啰嗦兩句,大概介紹下程老的革命經曆,供各位參考。

1926年,程子華加入共産黨,並于次年參加廣州起義,之後,他跟隨隊伍在海陸豐一帶遊擊作戰。

1929年,程子華領導發動“大冶兵暴”,帶領起義士兵加入彭德懷紅五軍,正式開始其紅軍生涯。

由于程子華作戰勇猛且很有頭腦,很快獲得毛主席的賞識,先後升任第14軍第41師政委、第42師師長等職。

1934年,程子華遠赴鄂豫皖蘇區,擔任紅25軍軍長,和徐海東、吳煥先等人苦心經營根據地,先後擊敗西北軍、馬家軍等強敵,成爲第一支到達陝北的部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程子華奉命返回山西,和呂正操等人開創冀中根據地,在聶榮臻返回延安後,程子華扛起晉察冀根據地大旗,成爲真正的一把手。

抗戰結束後,程子華擔任冀察熱遼軍區司令、東北局委員,培養訓練出第8、9、11三支縱隊,冀察熱遼軍區由兩萬多人的小軍區,一躍成爲二十萬人的核心大戰略區。

遼沈戰役中,程子華帶領第8、9、11縱以及三個獨立師,先後攻下綏中、興城等地,切斷敵軍東北和華北溝通的要道北甯線,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在東野最先成立兩個兵團時,程子華擔任第二兵團司令員,這份殊榮少有人及。錦州戰役中,程子華再立巨功,帶領4、11縱死守塔山,敵軍調用飛機重炮,始終沒有突破我軍防守。

總的來看,程子華在資曆和軍功方面都沒有弱點,如果能參與授銜,大將絕對跑不了。

二,紅軍一樁隱事

對于程子華錯失大將的原因,近年來討論最多的當屬在平津戰役中,程子華誤打密雲之事。

當時傅作義手握第35軍這個王牌部隊,在華北一帶可以說是橫著走。

爲此,毛主席親自制定作戰計劃,由楊成武、楊得志、以及程子華帶領的東野先遣兵團,三管齊下,一口吃掉35軍。

然而,就在程子華行軍到密雲城時,竟擅自出兵攻打密雲,打草驚蛇,直接讓35軍嚇得縮了回去。

有人對此添油加醋,謠傳程子華因爲莽撞、破壞中央大局,讓毛主席大爲惱火,最終沒有出現在大授銜的名單中。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程子華只派了一個縱隊攻打密雲,借此吸引傅作義其他部隊。其余縱隊則繼續按照計劃前進,最終和二楊于新保安把35軍包圍並全殲。中央根本沒有把程子華進攻密雲,當做一個了不得的事情。

所以,這種說法不可信。

筆者要講述的是另一樁隱事,此事直到1954年還有人專門追問程子華,可見影響不小。

什麽事呢?

簡單來說,有人懷疑程子華曾經故意不救中央紅軍,而且還有證據!

作爲一名將領,仗打的好不好是一回事,忠不忠于中央那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後者性質更嚴重。

此事還要從1935年說起,當時程子華和徐海東剛在陝甘地區和西北軍交完手,准備進一步擴大根據地。就在這個時候,部門偵查兵偶然獲得中央已經抵達天水的情報。

不少將領主張派兵前往接應,但程子華卻不贊同貿然前往,他認爲情報日期距今已有一個月,部門和中央沒有取得聯系,無法確定准確位置。如果盲目離開根據地,敵人很有可能借機襲擊,到時首尾不能兩顧,可就麻煩大了。

最終,大家都同意了程子華的想法,沒有出兵接應,而是主動進攻敵軍,吸引火力,給中央紅軍更大的活動空間。

此事雖然沒有造成什麽嚴重的後果,但卻有人誇大甚至歪曲程子華的態度,指責他故意不救中央。

延安整風時期,有部門就此專門對程子華進行了調查,好在程子華身正不怕影子斜,有什麽說什麽,但由于戰局緊張,沒有說的太明白,就草草收尾了。

1954年,有人又提起這件事,這次程子華有充足的時間,坐下來把前前後後都梳理了一遍,事情才終于大白于天下。

三,地方任職才是關鍵

總的來說,程子華沒有參與授銜的原因,根本沒有那麽複雜。在1955年授銜時,中央制定了一個原則,凡是轉入地方工作的將領,原則上不參與授銜。

而程子華在新中國建立前夕,就調任山西省委書記,而後改任全國供銷合作社副主任。如果說程子華主政山西時,兼任了山西省軍區司令員,還和軍職有點關系的話,那等他擔任合作社副主任時,就已經注定和軍銜擦肩而過了。

實際上,程子華曾有過一次機會,能夠留在軍隊裏。

在聽說中央有意把自己調任山西後,程子華曾找過林帥,請求留在部隊,想爲解放事業出最後一份力。對此,林帥勸道:“我也舍不得讓你走,但中央已經確定了,像劉亞樓、肖勁光他們,也都沒有跟著部隊打完仗嘛,地方建設缺你這樣的幹部啊”。

至此,一切都塵埃落定,全軍大授銜名單中沒有了程子華的身影。

24 阅读:9748
评论列表
  • 2024-04-13 20:30

    四野太強大,所以肖、劉、程等軍頭分拆就是必然。

    用戶12xxx68 回覆:
    還有鄧華,去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
  • 2024-04-11 20:42

    致敬程子華將軍!

  • 2024-04-15 10:25

    四野人才太多了,海陸空全了。程老沒有軍銜,關鍵是轉到地方了

  • 2024-05-08 21:39

    大革命時代1926年入黨,黃埔軍校出身,參加過廣州起義,領導大冶兵暴屬于早期創建人民軍隊的建軍元勳,參加中央蘇區2--5次反圍剿,擔任過獨三師、40師、41師、14師、22師五個師的師長,尤其是14師和22師都是8000多人的大師。領導紅二十五軍長征、長征途中創建鄂豫陝根據地、第一支到達陝北的長征隊伍,爲黨中央落腳陝北奠定基礎!領導紅十五軍團東征西征。抗戰時期,在山西戰動委爲120師輸送2萬多名遊擊隊員。隨後在冀中堅持平原抗戰,推廣地道戰等等,1943年8月開始代理晉察冀中央分局書記、晉察冀軍區代理政委、1944年4月又兼代司令員。抗戰勝利後任東北局委員,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東北軍區司令員、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冀察熱遼中央分局書記、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員。這是程老解放前的簡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