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曾經在火星發現生命?40多年前的謎團,真相到底如何?

科學信仰 2024-02-22 09:42:29

在地球之外,人類最爲了解的星球莫過于火星了,而在火星的探測研究之中,尋找火星生命曆來都是優先級最高的任務。

遺憾的是時至今日人類也未能確認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不過有很多人一直都堅信火星是存在生命的,而這種堅信則是源于40多年以前那次探測所留下的謎團。在1976年的7月,NASA所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海盜1號”成功著陸火星,這台探測器與之後所發射的火星探測器都大爲不同,它攜帶了生命科學實驗模塊,其主要任務就是在火星土壤中尋找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

海盜1號所攜帶的生命科學實驗模塊由三項生物實驗組成,分別爲氣體交換實驗、熱解釋放實驗和標記物釋放試驗。

這三項生物實驗都是基于同一個原理設計的,不論火星生命與地球生命有多麽地不同,有一點應該是相同的,那就是作爲一個生命體,它必須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說白了就是攝取營養並排泄廢物,所以只要能夠檢測出火星土壤中有生物排泄物的出現,也就等于證明了火星生物的存在。

在海盜1號成功著陸火星之後,馬上便開始掘取火星土壤進行實驗,最先進行的就是氣體交換實驗。

該項實驗首先會將實驗艙內的火星大氣抽掉,然後注入氦氣進行替代,之後會向收集的火星土壤之中注入營養液,然後靜靜等待土壤中的微生物攝取營養並排泄廢物。遺憾的是,在多日過後,仍未能在實驗艙中檢測出任何氧氣、氮氣、氫氣或者甲烷,于是第一項實驗失敗了。接下來,海盜1號馬上開始進行第二項實驗,即熱解釋放實驗。

熱解釋放試驗就是先在土壤樣本之中加入水,並提供人造光源和含有放射性碳14的氣體。

之後讓土壤樣本在這個微型生態之中培養數日,再將實驗艙中的氣體全部抽走,之後把剩下的土壤樣本加熱到646℃,然後再檢測加熱後所産生的氣體之中是否包含有放射性碳14。這個實驗的原理十分明了,假設火星土壤之中存在微生物,那麽這些微生物在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時,會將放射性碳14留在體內,空氣抽走之後,再通過加熱將這些微生物分解,放射性碳14就會再次被釋放出來。遺憾的是最終依舊什麽也沒檢測到,第二項實驗也失敗了。

最後就是標記物釋放試驗了。

這項實驗也是向火星土壤樣本中加入營養液,同時還在其中添加一定量的放射性碳14,然後對所産生的氣體進行持續監測,結果真的在一段時間之後監測到了放射性二氧化碳的産生。這些放射性二氧化碳是否是火星生物吸收了放射性碳14後所産生的?這還要進行下一步確認,就是對實驗艙進行徹底的高溫清潔,將其中的所有生命殺滅,然後再次注入營養液和放射性碳14,結果真的沒有再産生放射性二氧化碳。這基本已經可以證明放射性二氧化碳就是火星土壤中的微生物所産生的。

不過對于這個結果一直是存在爭議的,有些科學家就認爲這些二氧化碳是火星土壤中的氧化物和水反應産生的,並不能證明火星存在生命。

就這樣,這個問題爭論了很久也沒有定論,直到一個錯誤的代碼從噴氣推進實驗室被發送了出去,從而導致海盜1號將天線轉到了背對地球的方向,從此便與NASA永遠地失去了聯系,這不禁令人産生了更多的聯想,一個正處于工作巅峰的探測器竟然因爲如此愚蠢的疏忽而失聯了,現在海盜1號仍舊矗立在火星表面等待著人類去破解有關火星生命的謎團。

1 阅读:199

科學信仰

簡介:科學是一種規律,信仰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