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戚用了這個方,長期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被調好了,我不信調不好你!

中醫脾胃教授余幼鳴 2024-03-07 17:31:41

我一位親戚因脾胃功能失調,常感胃部不適和飯後脹氣。她的體態偏瘦,面色蒼白無華,常覺乏力。

醫檢發現她略有貧血,舌苔顯示不尋常。我建議她嘗試中藥調理,我給她服用了一周的參術芍甘湯後,胃痛和脹氣症狀有所緩解。

繼續服藥一周後,她轉而服用丸劑,隨著時間推移,貧血狀況得到改善,面色也恢複了紅潤。

中醫理論認爲,脾胃是氣血生成的根本。因此,治療氣血不足時,重點在于強化脾胃功能。這不是簡單的“輸血”或“灌氣”,而是通過促進脾胃健康來增強氣血。

如果消化能力弱,過量服用補品反而會導致消化不良,損害脾胃。脾胃如同身體的“能量工廠”,將食物轉化爲氣血,供應全身。

長期脾胃不足可能導致胃痛、脹氣、疲勞、面色暗淡、呼吸急促、頭暈和貧血等症狀,進而引發多種疾病。

以下是我給她開藥的劑量和方子組成:

參術芍甘湯,由黨參15克、茯苓10克、白術15克、甘草10克、川芎10克、當歸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木香10克、陳皮10克、烏藥10克組成,適用于脾胃虛弱和氣血不足的情況。

現代生活中,不規律飲食和偏好油膩食物加重了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下降。

此外,過度追求涼爽也會損害脾胃的陽氣。

脾胃虛弱時,食物無法正常轉化,營養輸送受阻,可能出現面色蒼白、全身無力等症狀。

在使用參術芍甘湯時,應注意平衡脾胃功能和氣血,避免藥物滋膩影響消化。

藥方中的木香、陳皮、烏藥等成分有助于氣血流通,緩解脾胃不適。

這些藥材大多溫和,有助于驅散寒氣,特別適合脾胃虛寒和氣血不足的症狀。

21 阅读:1743
评论列表

中醫脾胃教授余幼鳴

簡介:脾胃科|主任醫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