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市場面面觀】老街新韻意味長

經濟日報 2024-04-27 06:20:50

老街“藏”不住了。在時下最流行的“Citywalk”(城市漫步)中,一些曆史文化街區成爲近悅遠來的網紅新地標,像杭州的清河坊、蘇州的平江路、紹興的倉橋直街……行走其上,如同翻開一本本城市記憶之書,讀的是曆史文化和歲月變遷,品的是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的相融互促、相得益彰。

老街有故事。清河坊自古就是杭州的商貿中心,這裏商賈雲集、商鋪林立,非遺老字號品牌就有56家。平江路是蘇州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路並行,河街相鄰”的園林建築美學,彰顯古代城市規劃的智慧。文旅産品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與衆不同,比起千街一面的仿古街、商業街,這些曆史文化街區蘊含獨特的地域文化,成爲吸引國內外遊客的重要旅遊資源。對曆史文化的挖掘與創新,不僅讓文旅“出圈”、城市“出彩”,還爲經濟社會發展賦能。

老街有品質。紹興的倉橋直街不僅保持街隨河走、粉牆黛瓦的水鄉風貌和建築特色,還留下800多戶原住民;揚州的仁豐裏是古代“裏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區,如今依然延續古城小巷的生活氛圍。今天的人們之所以還能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古街風貌,緣于當地城市更新沒有搞大刀闊斧的改造,而是堅持慢工細活,小尺度、漸進式有機更新,“一針一線”無不體現城市管理者以民爲本的理念。留住古建築和原住民,就是留住活態曆史,也讓居民的幸福感、文化認同和情感歸屬不斷加深。

老街有活力。非遺傳承人樂于在此沉浸式創作,文創店、咖啡館生意興隆,每位經營者都盡可能地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進行傳承創新,遊客在這裏買文創、逛夜市、品美食,流連忘返。老街區通過文商旅融合,孕育出文旅新業態、消費新場景、文創新産品。這啓示我們,保護與發展並不對立,善于借力優秀傳統文化經營城市品牌,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以保護促發展,更能爲經濟注入新動能,讓城市煥發新活力。

在城市更新中,老街老巷只是“風景一隅”。近年來,許多城市以獨特的曆史文化爲載體,注重傳統市井街巷與現代生活的自然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品位。事實證明,曆史文化是城市發展的寶貴財富,用心挖掘、巧妙盤活,才能實現文化與經濟的交融互動,城市才有“靈魂”,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還有一些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不珍惜文化記憶,有的城市將寶貴的文化遺産當包袱,認爲它們的“老”影響美觀,阻礙發展。有的城市熱衷面子工程,拆舊建新,進行整容式改造;有的城市商業利益至上,大搞破壞性開發;還有的城市對承載中華曆史文化的古街古鎮視而不見,反而挖空心思規劃所謂“北美風情”“歐陸風情”……這些“彎路”亟待扭轉。

老街區成爲新網紅,彰顯文化自信之美,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結晶,也是人文經濟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平衡城市建設與文化傳承的關系極爲重要,而這種平衡,考驗的是一個城市的韌性、耐心和定力。 (作者:姜天驕 來源:經濟日報)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