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監高接連“換血”,華夏銀行的頑疾有救了?

達摩財經 2024-03-19 22:55:09

出品|達摩財經

開年連續人事調整後,華夏銀行又迎來新行長。

3月18日,有多個媒體報道稱,華夏銀行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幹部會議,北京信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瞿綱在履行完相關程序後,將正式出任華夏銀行行長。

瞿綱爲1974年生人,曾任職于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建銀投資、中投信托等金融系統。2013年,瞿綱入職北京信托,任公司副總經理。2023年8月,監管部門批准瞿綱北京信托總經理任職資格。

值得一提的是,現任華夏銀行董事長李民吉同樣也來自北京信托。2017年3月,李民吉接棒樊大志出任華夏銀行董事長,加入華夏銀行前,李民吉曾在北京信托擔任黨委書記,董事長。

北京信托與華夏銀行的第一大股東都爲北京國資背景。華夏銀行控股股東爲首鋼集團有限公司,實控人爲北京市國資委;北京信托注冊資本22億元,由北京市國有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股34.30%。

公開資料顯示,李民吉的董事長任職資格于2017年4月14日獲得監管部門核准。這也意味著,至今年4月份,李民吉或將觸發“7年輪崗期限”的監管要求,華夏銀行的高管調整可能仍將持續。

不久前,華夏銀行剛剛披露了2023年度業績快報,雖然華夏銀行2023年淨利潤增長表現好于行業,但營收卻同比下滑,且淨資産出現二十年來首次下降。從華夏銀行目前狀況來看,在高管人事變動頻繁的同時還將面對多個層面的變化和挑戰。

三個月內高管密集調整

除了瞿綱本次將赴任行長一職外,事實上,自2024年開年以來,華夏銀行的管理層就經曆了多次調整。

1月13日,華夏銀行發布公告表示,董事會收到關文傑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工作原因,關文傑辭去本行執行董事、行長、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關職務,該辭職自2024年1月12日起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關文傑此前就任華夏銀行副行長一職,2022年11月,其被聘任爲華夏銀行行長,2023年4月21日,其任職資格獲監管批准。截至辭任日期,關文傑擔任行長一職的時間還不足9個月。

2月20日,華夏銀行監事會主席王明蘭也因到齡退休辭職。由于王明蘭的辭任會導致職工監事人數少于監事會成員的三分之一,所以其將繼續履職,直至新一任職工監事被選舉産生。

2月23日,華夏銀行公告稱,該行董事會審議通過了聘任韓建紅、唐一鳴任職該行副行長,目前二人的任職資格尚待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核准。

唐一鳴擁有碩士學位,曾曆任北京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通州管理部總經理,在北京銀行南昌分行和北京分行還擔任過“一把手”。韓建紅則屬于華夏銀行內部提升,其曾在華夏銀行湖州分行、溫州分行、南京分行等多家分行擔任過行長、黨委書記職務。

3月5日,在華夏銀行第八屆監事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職工監事郭鵬被選舉爲監事會主席。

至此,華夏銀行的副行長和監事會主席更換完畢,即將到任的瞿綱,加上此前副行長楊偉、劉瑞嘉、高波,華夏銀行將形成“一正五副”的管理格局。隨著“7年輪崗期限”將至,李民吉的董事長一職或也即將更換,屆時,華夏銀行“董監高”三大首腦也將徹底換新。

營收連續兩年下降

頻繁的人事變動對華夏銀行來說也意味著重要的經營管理調整,近年來,華夏銀行一直處于增長乏力、各項排名落後的局面。此次人事變動,能否對華夏銀行現有情況加以改善也同樣值得業內期待。

華夏銀行發布的2023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23年華夏銀行營收下降0.64%,達93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54.39億元,較上年增長5.53%;實現歸母淨利潤263.63億元,較上年增長5.30%;整體業績看起來還顯得比較出色。

雖然在銀行業業績下行、息差收窄的行業大趨勢下,大部分銀行出現增利不增收的情況,但華夏銀行營業收入的下跌卻更值得考究。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華夏銀行的營業收入爲711.09億元,同比下滑2.54%。其中,利息淨收入爲512.31億元,占營收比重超七成,同比下滑9.16%;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則僅有53.5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6.9%。

可以看出,華夏銀行的主營業務收入其實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但整體營收上並未出現明顯下降主要是由于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其他業務收入出現了罕見的高速增長。

2022年前三季度,華夏銀行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其他業務收入分別爲44.55億元、27.93億元和3.91億元,合計收入爲76.39億元。而2023年同期,三者合計收入達到141.34億元,同比上漲超85%。

縱觀2023年全年,無論是房地産市場還是金融市場,整體走勢都比較慘淡。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華夏銀行仍然能實現如此高的增長不免讓人難以理解,而如此罕見的收益表現,華夏銀行並未在三季報中做出詳細解釋。

事實上,華夏銀行營業收入自2021年起就出現壓力,2022年和2023年更是連續兩年出現同比下降。

華夏銀行一直更側重于對公業務,雖然對公業務有利于快速做大公司資産,但對公業務也面臨更長的回報周期,以及更大的風險敞口,也因此近兩年受外部環境影響,華夏銀行經營業績持續下滑。

2021年,華夏銀行實現營收958.7億元,僅同比增長0.59%,較2020年12.48%的同比增速下滑了11.89個百分點。到2022年,華夏銀行營收出現負增長,全年營收938.1億元,同比下滑2.15%。

內控不足屢收罰單

比起連續下滑的業績表現,華夏銀行的內控問題也同樣值得新的領導班子重新審視。

剛剛邁入2024年,華夏銀行就收到了一筆罰單。1月3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龍岩監管分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因流動資金貸款“三查”不到位,信貸資金被挪用,華夏銀行龍岩分行被處以60萬元罰款。

2月18日,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又因個人經營性貸款管理不到位,資金被挪用等七項規定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罰款461萬元。同時,五位相關負責人均被處以警告,合計被處罰46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以來,華夏銀行多次被監管部門處罰,累計罰沒金額已經超過2800萬元。通過對罰單的梳理發現,涉房貸款是近年來華夏銀行大額罰單的重點領域。

在李民吉剛剛調任華夏銀行時,華夏銀行制造業貸款占比偏高,且該類貸款不良率的增加,使得華夏銀行的不良率一直處于較高的位置。近幾年加上房地産行業的陸續暴雷,對于更傾向于對公業務的華夏銀行來講,資産快速積累的同時也埋下了不少風險。

華夏銀行也早已意識到不良率高企的問題,並且在李民吉的帶領下,華夏銀行在不良貸款的處置上也確實做出了不小的成績。過往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華夏銀行的不良率均呈下降趨勢,分別爲1.8%、1.77%和1.75%。

2023年,華夏銀行的不良率進一步收縮,業績快報顯示,去年該行不良貸款率爲1.61% ,實現了不良率的“四連降”。但是橫向對比來看,截至2023年9月末,華夏銀行1.72%的不良率仍在9家上市股份銀行中處于墊底位置。

由于資産質量問題,華夏銀行頻頻計提信貸減值損失。2023年前三季度,華夏銀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238.99億元,其中,以貸款和墊款爲主的經營風險或仍保持增長趨勢。

因此對華夏銀行來說,除了解決業務增長的問題,其自身經營質量問題同樣值得關注。新領導班子就任後,如何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才是華夏銀行的當務之急。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