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體減少對經濟社會的不利影響

樊稠我見 2024-04-25 20:55:07

目前,中國房地産已進入擠泡沫階段,國人的財富也隨著20多年來房價的起伏,出現了一輪大幅波動,從房價暴漲時期的家庭財産增值,到如今暴跌後的大幅貶值,仿佛坐了一趟過山車。正如俗話說,“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想不到,如今中國老百姓自己也親身經曆了這一戲劇般的過程。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現在大約有4億中等收入群體,還有9億人是低于中等收入的群體。想要實現共同富裕,重點是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提升低收入群體的人力資本。”

未來按照國家的發展目標,中國將在未來10年-15年時間裏,推動中等收入群體再增加一倍,新增的4億中等收入群體基本都分布在民營中小微企業裏。

從國際經驗看,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進入到中等收入階段後,如果制度安排得當,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能夠占總人口的40%左右。到了高收入階段,會提高到60%以上,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爲主的社會結構,即橄榄型結構。

事實上,中等收入群體是“橄榄型”社會結構的主體,是社會和諧的“穩定器”,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堅力量。

然而,截至目前,中國中等收入群體數量距離“橄榄型”社會結構的目標依然較遠,這也是中國實現共同富裕的主要制約。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培育壯大中等收入群體,不僅是中國經濟抵禦風險、對沖下行壓力的關鍵所在,以收入分配改革爲核心的社會財富再分配,還將關系到中國社會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曆史周期率的關鍵問題。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由于不能順利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長期停滯的一種狀態。

當一個國家發展到中等收入階段,即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萬-1.2萬美元左右後,可能出現兩種結果:1、持續發展,逐漸成爲發達國家2、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些發展中國家會發現自己卡在勞動力成本上漲和成本競爭力下降的中間,無法與高技能創新的先進國家,或低收入低工資的國家在廉價市場制成品上相互競爭,導致經濟發展徘徊不前。後一種結果就被稱爲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銀行關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是指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地跻身爲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陷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人力成本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制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當前,中等收入國家的典型代表有,巴西、阿根廷、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菲律賓、墨西哥、泰國等。

央行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家庭資産70%以上是房地産,金融資産僅占30%,股票、基金、保險和養老金比例偏低,這幾類資産合計占居民總資産的8%。中國家庭平均負債率爲57%,其中77%的家庭有房貸,房貸占總負債的75%。

房地産泡沫破滅所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房價下跌使得大量中産階級的財富縮水。住房是中産階層最寶貴的財産。他們一般都會把自己的存款拿去買房子,即使有很高的抵押貸款也在所不惜。但是,一旦房屋價格下滑,這些人的財産就會縮水,甚至低于他們的負債。

胡潤研究院最近發布了《2023胡潤財富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1日,中國擁有600萬資産的“富裕家庭”數量爲514萬戶,比上年減少4.1萬戶;擁有千萬資産的“高淨值家庭”爲208萬戶,同比減少2.7萬戶;擁有億元資産的“超高淨值家庭”爲13.3萬戶,減少5200戶。

目前我國這一輪房地産市場調整,是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的,經曆了連續兩年下跌後,全國平均房價相比高峰下降了23%,而部分地區部分樓盤的實際降幅更大。手握一到兩套核心城市房産的中産是房價下跌的最大受害者。

由于中國家庭70%的資産是住房,這就意味著,房價每下跌10%,居民家庭財富規模就會縮水數十萬元至數百萬元,結果便導致中國的“富裕家庭”和“高淨值”家庭數量同比減少。

房價大幅下跌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經濟狀況將産生更大的負面影響。房價下跌導致居民資産縮水,如果房價持續大幅下跌,很多人將一夜之間變成負翁,這將導致社會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加劇社會的不公平現象。

而居民財富的縮水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民衆沒錢消費,導致消費降級,從而使得中國經濟內循環受阻,進一步增加了拉動內需和經濟複蘇的難度。

中等收入群體比重過低給經濟社會造成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約經濟社會發展

事實證明,如果中等收入群體占比過低,國家就難以爲民衆提供更好的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公共服務,也難以滿足人民對更高生活水平和更多消費選擇的需求。一個國家如果長期處于中等收入水平,就難以擺脫對傳統能源和資源的過度依賴,推進綠色發展和低碳經濟,實現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

二、制約消費潛力釋放

近些年來,由于樓市進入擠泡沫階段,股市又常年處于熊市狀態之中,我國中等收入群體並沒有隨著經濟發展而增長,反而出現了減少的趨勢。許多人的財富隨著房價和股價的持續下跌而不斷縮水。

在此情況下,一些中等收入群體的生活現狀正如網絡段子所形容的那樣,“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數量的減少,導致社會整體消費能力的下降,是當前出現消費降級狀況主要原因。

三、導致社會結構失衡,社會矛盾激化

根據“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增加同樣數量的收入,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增加消費量是不同的,所以社會中不同收入水平結構會帶來不同的消費傾向,進而影響全社會的總消費。

收入差距擴大時,高收入者增加了收入但邊際消費傾向較小,增加的消費有限。而低收入者因爲收入太低,沒有消費能力,從而導致了全社會消費疲軟。整體而言,收入差距擴大導致居民的平均消費趨勢向下,進而引起全社會消費水平的降低。由此可見,我國的消費降級現象,是由收入差距擴大所導致的消費需求不足造成的。

四、加劇利益矛盾沖突

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得不到擴大,反而減少,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貧富差距破壞了人們的正常價值觀

窮人認爲,自己貧窮都是社會的責任,因此對社會充滿仇恨並産生仇富心理。正如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此大的差距,資本利得(即錢生錢)遠超勞動,再努力也沒用,因此他們不再努力。

而富人和中産則認爲,我們是靠自己的努力才獲得了今天的財富,社會給了大家同等機會,窮人之所以貧窮,是因爲你們自己不努力所造成的結果。

2、社會階層的固化

現在中國的社會階層日趨固化,表現爲,富人的下一代仍然是富人,“富二代”,而窮人的後代依舊是窮人。因爲富人的孩子一出生就可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占有更多醫療、教育等社會資源,正如同人們所描述“出生時嘴裏就含著金鑰匙”。

在沒有社會資源和家庭背景的情況下,個人僅憑自己奮鬥是很難改變命運的,所以,在當今社會狀態下,很多人從一出生的那一刻起,其一生的命運基本上就已注定了。因此,許多看破紅塵的年輕人不再努力,幹脆選擇躺平。

3、破壞正常社會秩序

由于社會階層的固化,一個人出身在一個什麽樣的家庭,基本上就已決定了其一生的命運。一個人的發展、前途要靠“拼爹”,哪裏還能體現出什麽公平競爭?和諧社會應有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也無法得以實現。

盡管我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目前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力爭盡快進入到高收入國家行列之中。目前全球發達國家中,人均GDP基本都在2萬美元以上。

如果以2萬美元作爲中高收入的分界線,我國還需要多久才能成爲高收入國家呢?按照我國未來15年的經濟發展目標看,平均增速在5%-6%之間,如果以5%的增速計算,我國的人均GDP預計可在2033年左右突破2萬美元。

總之,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消費已經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解決制約居民消費的堵點和難點,而采取各種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民衆收入水平,才是化解這一難題的根本。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0 阅读:61

樊稠我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