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4個不一般,60年一遇,老話“3人不上墳”,有啥說法?

青絲評文化 2024-03-17 08:45:07

節氣的發展曆程始于商周時期,商朝首先確定了四個節氣:仲春、仲夏、仲秋、仲冬。東周時代,隨著《呂氏春秋》對八個節氣的記載,節氣的概念逐漸豐富並廣泛傳播。這表明節氣觀念的形成與發展與中國古代的曆史緊密相連。到了西漢時期,二十四節氣體系最終形成並,標志著古代中國對自然界季節變化規律的深入觀察和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一體系的建立,不僅對農業生産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也深刻影響了中國古代的文化和社會生活。

節氣,簡而言之,是基于太陽曆的一個系統。這個概念可能對一些人來說不太熟悉,但它實質上是通過太陽的位置變化,來劃分和指示一年中的不同時間段。

爲了適應農事活動的需求,結合了夏朝起源的陰曆(月亮曆)和二十四節氣的太陽曆,形成了“農曆”。這是因爲僅依靠月亮的運行規律(陰曆)來安排農事活動並不實用,秋收冬藏等農事活動需要根據太陽的運行來規劃。因此,二十四節氣的産生爲農作物的耕種和收獲提供了一個准確方便的時間框架,從而使得農曆在實際使用中更加符合農業生産的實際需求。

清明節,雖初看似乎只標志春季的一個節氣,實際上擁有獨特之處:它的日期通常與三月三上巳節和寒食節(禁火節)相近或重合,從而逐漸取代了這兩個傳統節日,並融合了它們的習俗。這種特殊性不僅體現了清明在春季的標志性位置,也反映了它在文化和傳統中的重要角色,成爲一個承載豐富傳統習俗和文化意義的節日。

唐玄宗在公元732年,因應唐朝社會中存在的奢侈浪費現象,決定將祭祀活動集中在清明節一天進行,禁止在其他節日(如上巳節、寒食節)進行祭祀。這一決策背後反映了唐朝大貴族之間的攀比現象,他們在節日裏紀念先人時,常常舉行各種形式的祭祀,私下裏大肆奉獻,互相競爭。上巳節,作爲唐朝被大肆慶祝的三大節日之一,與清明、寒食節緊密相連。這些節日不僅彼此間日期接近,而且都蘊含了慶祝春天和紀念先人的傳統,最終融合想來也是必然。

從那時起,人們便將拜山和祭掃先人墓地的活動統一安排在清明這一天進行,使清明節成爲專門紀念和緬懷先人的重要時刻。

清明節的"掃墓"風俗,綜合了農業、物候、太陽曆以及上古"上已節"的仲春慶祝習俗和寒食節因農業生産而産生的禁火風俗。這樣,清明節不僅承繼了上巳節和寒食節的傳統,還發展成爲一個具有專門用于祭掃先人墓地的深厚文化意義的節日。

盡管漢代的知識分子面臨秦始皇焚書坑儒導致許多古代記載喪失的困境,他們還是創造了“介之推”的故事予以附會。這種努力至少保留了寒食節和清明節禁火的傳統,同時也使得清明祭祖等文化故事得以流傳至今。

今年清明4個特別之處

1、“六十年不遇”一說,根源于幹支紀年法,其中由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結合,形成60種不同的組合。這樣的組合循環一次需要60年,例如今年的甲辰年,根據這個循環,每個特定的組合每60年才會重複一次。

2、,2024年按公曆計算是個閏年,且由于公曆和農曆閏年的計算方法有所不同,所以這一年雖然是公曆閏年,卻沒有對應的農曆閏月。

3、俗稱爲“寡婦年”和“無春年”的2024甲辰龍年,在農曆上的特別之處之一便是缺少立春節氣。

4、民間所稱的“早清明”也在今年,今年清明節落在了農曆二月二十六日。通常,被稱呼爲“三月節”的清明節,應出現在農曆三月裏,而節氣與既定的農曆月份相差懸殊還是較爲少見的。

三人不上墳

1、新墳

部分地區有“新墳不過社”的習俗,即新墳的清明祭掃需要在春社日之前完成。春社日定義爲立春之後的第五個戊日,這一習俗反映了部分地區根據農曆特定日子進行祭掃的傳統還是相當普遍的。

2、孕婦

雖然火葬推廣多年,但多數老墳依舊遠在山地,山路不好走,加之清明氣候細雨潮濕使得道路泥濘打滑,孕婦遠足多有風險。

3、古稀老人

人生七十古來稀,雖說“老當益壯”,不過多數老人難敵歲月無情。身體素質大不如前,同樣存在與孕婦一樣的遠足風險。同時,上墳掃墓睹物思人,容易觸景生情産生暮年悲愁,所謂“怒傷肝,憂傷脾”。我們更希望老人晚年沒有憂愁,笑口常開。

0 阅读:2

青絲評文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