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不是媽媽,研究:這個人帶娃,孩子智商更高

小叮當育兒 2024-05-15 19:08:44

你們家是誰帶娃?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孩子最好媽媽帶。畢竟網上常說“爸爸帶娃活著就行”,可見爸爸帶娃確實不太靠譜。

但是娜姐的分享,讓我改變了想法,原來爸爸帶娃也很重要,甚至比媽媽更厲害。

娜姐說,她家二寶自從上了小學,每天都很折騰人——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好好寫,考試經常倒數,脾氣還很差,每天都能跟她大戰三百回合。

年初娜姐身體不太好,照顧二寶的任務便交給了娜姐老公。

3個月過去了,二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上課認真聽講,說話不再嗆人,也不再跟娜姐吵架。這次期中考試,二寶更是考了班級18的好名次(進步32名)。

對于二寶的改變,娜姐有些稀裏糊塗。

糾結半天,得出了一個結論:爸爸娃好像更靠譜,孩子也更聰明一些。

事實真的如此嗎?

帶著疑惑,叮媽查了一些資料,發現了幾個關于爸爸帶娃的研究,也論證了爸爸帶娃確實有很多媽媽無法替代的好處。

01.

耶魯大學曾追蹤調查過一些由不同家長帶大的孩子。

這項調查曆時12年,最終得出這麽一個結論:從小就由父親照顧的孩子,智商普遍較高,並且有較強的交際能力和活力。

也就是說,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普遍更高一些,性格也比較樂觀外向。

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裏也有關于孩子智商跟父親關系的研究。

研究者調查研究了一萬多名普通人,結果發現:跟爸爸互動最多的孩子,智商普遍更高。即使孩子已經成年了,爸爸對他們智商的影響也非常顯著,甚至可能延續到成年以後。

02.

爲什麽爸爸對孩子的影響這麽大?

不少專家表示,可能跟爸爸特定的性格和行爲特點有關。

1、冒險精神

很多爸爸喜歡冒險探索,這可以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培養他們的勇氣和獨立性。

比如騎自行車、單杠、打籃球、爬山等運動時,很多媽媽總害怕孩子受傷,不讓這樣不讓那樣,孩子玩不盡興,一肚子委屈。

爸爸就不一樣了,大部分爸爸比較“粗心”,不會糾結太多,也不會絮絮叨叨影響孩子。

他們更傾向于,先給孩子講明白遊戲/運動規則、注意事項,然後再要求他們勇敢嘗試。

2、邏輯思維

不少研究表明:爸爸在幫助孩子發展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之前我一直覺得我跟孩子爸爸的腦回路不同,事實也真是這樣的。

相同的一件事,我經常因爲考慮太多而放棄,放棄後還會經常胡思亂想,而且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

孩子爸爸就比較幹脆利落,想做就做,即使錯過了也不會內耗自己,每天都很積極向上。

在爸爸的影響下,叮咚成爲了一個樂觀開朗,幹脆利落的孩子。很慶幸他沒有被我影響。

3、規則和界限

你是慈媽還是虎媽?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虎媽,對孩子也比較嚴肅,但是孩子好像更“害怕”爸爸。

後來才發現,我看似嚴格卻非常心軟。不能做的事情,不可以違反的規則,我經常會因爲孩子的哀求而心軟。

在這些方面上,爸爸通常會更嚴格一些,能夠幫助孩子了解和遵守規則,讓孩子更能適應這個社會,並且遵守規則和法律。

4、心態寬廣

有了孩子以後,媽媽的注意力幾乎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擔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擔心孩子的性格、健康和學習。

尤其是上了小學以後,經常會因爲成績跟孩子爭吵。

爸爸的心態就不一樣,他們不會盯孩子太緊,也不會因爲孩子的成績過于焦慮。

就像娜姐老公一樣,照顧二寶的3個月,娜姐老公每天放學都會帶二寶玩,聽故事、拼積木、下象棋、騎單車……不怎麽關注學習,二寶反而開竅了,學習也有了很大進步。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爸爸在所有方面都比媽媽更合適。

媽媽在育兒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她們通常更多地負責孩子的情感需求、日常照料和情感交流。

每個孩子和家庭的需求都是獨特的,最佳的育兒方式通常是父母共同參與,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爲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支持和指導的成長環境。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1 阅读:467

小叮當育兒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