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元宵節,賈府猜燈謎,賈政爲何郁郁不樂?

古城青衣 2024-02-27 21:03:22

人生的終點,就是通向不可知的絕望。

就像一步踏進深淵,滿懷恐懼地向著底部墜落,那不可知的所在是什麽地方?

活著的人不會知道。

《紅樓夢》就是這樣一本醒世之書。

讀完以後,只覺滿心悲劇。

這種悲劇感,不似那種長亭送別的兒女情長,就像人忽然間覺察出活著就是一場悲劇。

卻又無可奈何。

元春、迎春和探春的谶語

曹公擅長在大喜中暗藏大悲,又在大悲中暗藏大喜。

秦可卿去世的時候,托夢給王熙鳳,在甯、榮兩府沉浸在哀傷的氛圍中時,元妃省親的天大皇恩又從天而降。

賈家,真可謂如秦可卿所言。

可謂是處于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際。

這是大悲中的大喜,另外一件事則是大喜中的大悲。

元宵佳節到來之際,史太君衆人齊聚一堂,不亦樂乎。

小姐公子制燈猜謎,賈政也在盛情邀請下參與其中,看著各人的謎語。

賈政或許想起了年少的時光,又或者他在羨慕青春。

可是當他聽到小姐們的燈謎時,內心五味雜陳,臉上陡然升起一層陰雲。

本來有著開心的他,再也開心不起來。

且看這幾位女孩的燈謎,我們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元春燈謎的謎底是炮竹,她的謎面裏有這麽兩句話:

“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賈政學識深厚,從這兩句話中看到了元春的未來。

一聲震得人方恐。

元妃省親之際,連父母見了都要尊稱一聲貴妃,與前半句不謀而合。

後半句也暗示了人生的走向。

用紅樓夢裏面的詞彙解釋,這是谶語,谶語起源于漢朝。

董仲舒向漢武帝劉徹獻上了《春秋繁露》。

正式提出天人感應的思想,意思是說人間的皇帝與天有著神秘的聯系。

一旦天下發生自然災害,就是對人間皇帝的一種預警。

皇帝就要修德行、察己過。

元春的一句“回首相看已化灰”就是對未來命運的寫照。

如同她判詞裏的描述:

“故向爹娘相尋告!兒名已入黃泉,天倫呵!須退步抽身早。”

賈家的繁榮與元春,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她的命運,不正宣告著賈府未來的走向嗎?

如果一個家庭單個人的命運,還不足以說明家庭的未來走向。

接下來再看幾位女孩的命運,就會明白,爲何賈政要發出深重的歎息?

二木頭迎春的謎底是算盤,其中兩句如下:

“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

這裏主打的一個思想是人與天的關系,人力籌謀得再好,也無法與天相對抗。

迎春在悲劇的命運裏隨波逐流,嫁給了孫紹祖。

這家夥仗著迎春老實,賈赦、邢夫人索要的聘禮多。

一味地驕奢淫逸,根本不把迎春放在眼裏。

“有功無運”與“作踐得公府千金似下流”恰好互爲注解。

迎春的命運,也沒能逃過老天的算計。

下一個女孩是探春,連一向善于掌家的王熙鳳,都稱贊探春比自己厲害。

且她又識得字。

在“死魚眼睛”挑唆王夫人入大觀園抄檢時。

她的表現可謂可圈可點,她沒有一味地退讓,而是以家庭主人翁的姿態發表了個人的看法。

發言鞭辟入裏,入心入腦。

大致意思是賈家曆經百年滄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這樣的家族,從外面一時是殺不敗的,往往是內部先敗起來。

曆朝曆代莫不是如此。

在一個朝代的暮年,先人小人占據了朝堂,以國爲家隨意折騰。

其後才會進入一發不收拾的境地,非改朝換代不能解決根本。

探春謎底是風筝,她的謎面是有這麽兩句話:

“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牽著風筝的線一旦斷開,風筝就會飄向遠方,在一處陌生的地方自生自滅。

探春後來嫁到了番邦異域,如同斷了線的風筝。

真是“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抛閃”,相對于前兩個人,很多人說探春的結局算是好的。

昭君出塞的故事知道嗎?

江南女子到塞外,先後嫁給了祖孫三代。

以中原之思想,昭君豈能接受這樣的安排,但爲了兩地的和平,她義無反顧地奔赴塞外。

那種痛苦,悉數被她記錄到琵琶弦上。

惜春和寶钗的謎面

惜春是屬于那種萬事不爭,對人世毫不關心的主。

她的謎底海燈,謎面上有:

“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

惜春的判詞裏有“聞聽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眼看著三位姐姐的命運悲劇,惜春再也不敢踏入婚姻的殿堂。

最終,選擇了皈依佛門,成爲一名方外之人。

可是世界上哪有什麽方外方內?

只要肉身尚且處在塵世,就勢必要遭遇塵世的諸般苦痛折磨。

有人說惜春或許選對了。

我們以爲是我們在做出選擇,我們認爲我們在掌控自己的人生。

其實我們不過是在命運的指引下,做出選擇。

是命運安排好的選擇,並非我們的選擇。

或許以上太強調“天”的作用,試想一介扁舟在汪洋大海中,能做出真正切合內心的選擇嗎?

難,難上加難。

所謂的趕緊登岸,是不得已下做出的最終選擇。

這一點從薛寶衩的謎面中也能看出一二,她的謎底是焚香,謎面裏有這麽一句詩:

“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複年年。”

這不就是她後來的寫照嗎?

她與寶玉成婚,婚後沒多久寶玉就出家了,留她一人獨守空房。

真應驗了那句: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這些女孩在說出這些話時,並未想到其中藏著自己未來的命運。

賈政不忍破壞當前歡樂的氛圍,只能選擇離開。

一個人最無可奈何的事情就是,明明知道結局。

卻無法做出點兒什麽來,避免悲劇的發生。

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爛漫的春花凋零,除卻留下幾聲沒有用途的歎息,其他什麽都做不了。

曹公必定以血淚鑄就此書,當真稱得上:

“千紅一窟,萬豔同悲”。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