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M7起火,扒了華爲一層皮

品牌觀察員 2024-04-30 08:14:58

邁入2024,國産新能源從技術到知名度都迎來井噴式發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態。

可陽光普照的背後隱藏著可怖的陰影,長久以來人們疑惑的新能源安全等問題淹沒在一片叫好聲中。

直到這兩天,華爲的“親兒子”問界引爆了這顆定時炸彈。

4月26日,山西運城某高速公路,一輛問界M7追尾養護車後起火,事故造成車內三名乘客遇難。

車禍本身並不複雜,但牽扯到新能源車和反複被討論的ABS技術,一時間引發全網熱議。

據網傳資料顯示,問界M7車頭處燃起大火,之後整部車被火勢吞沒。但在事故中,現場曾有多名群衆參與救援工作:砸破車窗、反複開門,這也是本次事故的一大焦點問題:問界M7被質疑事故後車門無法開啓。

除此之外,人們驚覺心心念念的 AEB 和智駕系統似乎並未承擔起其宣傳中的功效,大量的質疑聲音圍上了問界,而華爲作爲問界的供應商之一同樣陷入輿論漩渦。

4月29日,山西高速交警四支隊再次回應,事故正在調查中,關于責任認定需等待後續官方通報。

據車主姐姐表示,事故車輛是今年1月購買的,車型爲2024款M7 Plus 後驅版6座。

同時,面對暫不清晰的交通事故提出了幾點質疑:關于養護車是否按規操作,事故後有無及時參與救援;還有最關鍵的開了三個月的新車,大肆宣傳的AEB自動緊急制動、電池阻燃、防撞擊等等功能,事故發生時是否正常運行?

圖注:內容來自抖音@三個沐沐

問界官方做出回應,公布了車輛發生事故後的部分數據,表示安全氣囊和動力電池等特性均無異常,撞擊時車輛時速爲115 kph。

圖源:AITO汽車微博

這場事件中,養護車是否違規操作,事故車是否有違規行爲,已經不再是網友們關心的重點,現在的問題似乎只剩下一個:誇的神乎其神的AEB,爲什麽實戰中一碰就碎?

畢竟安全問題一直是問界系列引以爲傲的優勢,官方曾宣傳,AITO問界銷量近30萬台,電池保持0自燃記錄。

另外,余承東多次在問界、智界等發布會誇下“遙遙領先”的海口,表達了對于自己AEB系統的自信,這些都成了若幹消費者購車理由的首選。

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問界銷量達8.58萬輛,憑借M7等爆款車型問鼎銷冠,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遙遙領先”。

但這次的事故更像是一顆釘子,誰都不願意多碰一下。

事實上,余承東曾在問界M7發布會上介紹過,如果用華爲高階智駕系統 ADS,可以在 90 kph 完成緊急制動。

有消息稱,事發車型是入門非智駕版,未搭載華爲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而是使用的博世方案。

但博世發布聲明表示,涉事車輛沒有搭載博世智駕系統(含 AEB),究竟這頂鍋誰來背成了個“無頭懸案”。

這起事故,讓輿論如潮水般湧向了問界和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再次成了人們擔驚受怕的話題。

但在我看來,各方都應當有所警醒,智駕或是AEB系統不應當被過度神化。

這幾年,新能源車得以彎道超車離不開新技術的快速叠代應用,但一直以來都難以逃脫一個問題:電池起火咋辦?

特斯拉就曾頻繁陷入車輛事故糾紛中,各種各樣的維權讓其苦不堪言。

而圍繞短板,車企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哺育了新技術,AEB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咱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AEB系統在事故中的神奇操作,救人于危難之中。

這也給消費者留下了不少錯覺,認爲搭載了AEB系統等于上了安全保障。

不能怪消費者太迷糊,之前余承東與何小鵬也曾圍繞AEB展開明裏暗裏的論戰,中心主題只有一個:AEB究竟有沒有這麽牛?

即便是車圈老板們,在這個問題上依舊看法不一,並且對于AEB的介入模式究竟該高速刹停,還是警惕高速誤刹等問題,誰也不敢打包票。

其中很難說哪一方有錯,因爲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核心問題就在于當下的技術無法滿足各種複雜條件的應對。

畢竟車輛行駛過程中無法預知的風險太多,AEB尚處在一個不斷叠代升級的過程中,想要用它抵禦任何風險,現在看來不可能實現。

圖注:懂車帝AEB現場測試

即便是車企們普遍加持的智駕系統,道理同樣如此,因爲技術尚未完全成熟。

因此,對于車企來說,在宣傳新技術新功能的過程中是否能夠留有余地,更多的展示給消費者不足的一面,以防範未知的風險這是個問題。

畢竟在紛繁複雜的互聯網信息場中,有太多信息幹擾著消費者的決定,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判斷標准,那麽同樣的事情絕對會再次上演。

看完這場悲劇的發生,我還有個想法,就是現在的新能源大環境一片繁榮下,掩蓋了不少急需防範的風險。

今年截止到目前爲止,新能源市場一波又一波的降價,一浪高過一浪的營銷氛圍,成爲了市場討論的主要話題。

很多時候對于車企老板的關注度,甚至超越了車輛本身。

圖注:北京車展截圖

如同大佬們卷向直播間、沖向“網紅圈”一樣,比誰能整活成了車企們關注度最高的話題。

爲了更好的生存與發展,這並沒有問題,只是許多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並就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許多功能並沒有充分的了解和熟悉。

以至于車輛上路,還沉浸在營銷氛圍的喜悅中,帶來的很可能是風險的放大。

咱們經常在網上刷到各種新能源牛掰視頻,可同時總能看到類似的事故同樣層出不窮,這是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

因爲說到底,相比傳統車輛,新能源算是一個新事物,新事物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咱們似乎有些忽視這個弱側。

不過也正因如此,每一個問題被放大討論的背後,還需要警惕對于國産新能源多年成果的抹殺。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需要討論的問題,往往都是問題本身!

0 阅读:0

品牌觀察員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