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公安科長命令海軍:向英國客輪開炮,出了事我負責!

千年曆史千面遊 2024-04-06 17:24:25

“趕緊開炮!出了事我負責!”

1952年9月25日淩晨,廣東省公安部偵察科科長劉毖,突然對同行的海軍士兵,下達了上面那個命令。而讓人覺得奇怪的是,他下令攻擊的,居然是一艘英國客輪。攻擊外國非軍事目標,警方這是不怕國際糾紛嗎?

事實上,這確實是一次險過剃頭的事件,只不過這種“險”,不是因爲外交,而是關系到我國一位重要的領導人。在中國的反特曆史上,此事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那麽,這到底是一件什麽樣的事情呢?這一切還要從頭說起。

葉劍英元帥,是開國元帥中最特殊的一個。他雖沒怎麽上過戰場,但在統戰和情報工作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特別是在解放戰爭期間,他曾獨自留在北京,一方面與蔣介石政府周旋,一方面發展情報網絡。在蔣介石和特務機關的眼中,葉劍英比其他老將更爲危險。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這之後,葉劍英先後擔任過北京市市長和廣州市長、華南分局第一書記等職。當時,那些不甘失敗的特務,多次出手暗殺我黨幹部和民主人士,氣焰極爲囂張。而葉劍英,正是他們行動的重點目標。

特務們對葉劍英的第一次暗殺行動,發生在1950年4月。不過,由于群衆的警惕性極高,將一些蛛絲馬迹報告給了公安部門,這次刺殺行動未能實施;一個月後,他們又在葉劍英接待解放海南島兵將們的宴會現場,扔了一顆炸彈炸彈。但是,他們自己技術不過硬,炸彈在開闊地爆炸了,未能造成我方的人員傷亡。

幾次行動不成功,特務們又策劃了一個較爲嚴密的計劃:准備對葉劍英的汽車下手,先制造車禍,然後由其他槍手上前解決問題。但是,葉劍英的司機技術極好,察覺情況不對後,一腳狠踩油門,沖出了危險區域。特務們的一次最爲精密的行動,再次以失敗而告終。

面對越來越猖獗的刺殺行動,公安部門也加緊行動,搜捕特務組織。1950年6月23日,公安幹警果斷出擊,搗毀了一個大型的敵特組織,逮捕了主犯陳正、吳棠等23余名特務,還繳獲了一部電台、幾支槍械和一批自制炸彈。

這次抓捕行動後,特務們的活動變少了。但誰都清楚,這幫人不可能輕易罷休。因此,保安部門對葉劍英元帥進行了更爲嚴密地保護。毛主席也告訴葉帥:以後非必要的社會活動就不要參加了,一切以安全爲第一要務。

1952年3月,廣州市公安局監聽部門截獲了一份密電,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消息:保密局四邑情報站的少將站長趙一帆出動了,准備親自策劃並實施針對葉劍英的刺殺行動!

趙一帆可謂大名鼎鼎,他以擅長制造意外而著稱,因此有一個外號叫做“無聲手槍”。他的出現,足以給所有人敲響警鍾。6月17日,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和副部長陳龍,將消息告訴了毛主席。毛主席考慮到建軍節很快會到來,于是親自簽發了一份AAAA級別的加急電報,再次叮囑葉劍英提高警惕。

面對敵人的威脅,葉劍英自己的態度倒是風輕雲淡。他雖然回電感謝毛主席的關懷,但日常行動依然我行我素。他是大智大勇之人,自然不會畏懼敵人的威脅,可別人卻不能不重視。尤其是陳龍,爲了葉劍英的安全,他必須趕緊行動,早日搗毀四邑情報站,抓住趙一帆。于是,他親自派遣公安部政保局一處處長李廣祥,前往廣州破獲特務組織。

李廣祥的名聲,在當時可謂如雷貫耳,他曾偵破過很多大案要案,其中就包括震驚全國的“炮擊天安門”事件。對付敵特,他的經驗異常豐富,同時也自有一套工作方法。他到任後,立即開始了解趙一凡的各種情況。很快,他便對這位保密局的王牌殺手,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

就在這時,又發生了兩件小事。也不知道是從哪裏出現的消息,說趙一帆能制造“燈泡炸彈”和新型的定時炸彈,他准備將這些東西放在葉劍英的起居、工作的地方,以完成刺殺。于是,公安人員加緊了排查力度,對幾乎所有葉劍英可以接觸到的照明設備都做了一遍檢查,結果沒有發現異常;接著,又有人傳來情報,說趙一帆近期活動頻繁,足迹幾乎遍及整個珠江三角洲。結果當公安戰士們趕過去的時候,卻並未發現趙一凡的身影。

這兩件事都很累人,也都不太符合常理,有些人因此放松了警惕,覺得趙一凡可能並沒有傳說中那麽厲害。

然而,李廣祥並不這麽認爲。他認爲這些消息,都是趙一帆放出的煙幕彈,他很可能會利用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來擾亂視聽,制造便于自己行動的機會。于是,他命令監聽人員,更加嚴密地監視往來電文。

幾天後,又有一封電報被截獲。趙一帆向毛人鳳彙報,稱自己已經掌握了葉劍英的住址、汽車車牌號碼和作息時間。這一情報不知真假,但卻很令人擔心。如果趙一凡真的掌握了這些信息,那情況就太危險了。當時,八一建軍節已經臨近,而葉劍英早已明確表示,自己無論如何都必須去參加慶祝活動。爲了確保集會現場的安全,公安部門不得不動用了一百多名便衣人員,讓他們混入人群,搜索可疑人員。結果,建軍節的慶祝活動沒發生任何異常情況,但是公安幹警卻給累得夠嗆。

李廣祥覺得,不能繼續這樣被動地等下去了。如果不掌握主動權,公安人員早晚會被拖垮。他仔細研究了一下敵特的行動路線,整理出了一個新的思路:敵特每次進出大陸,都會以香港、澳門爲中轉站。只要盯住這兩個地方,應該會發現趙一凡的蹤迹。在向陳龍彙報後,他命令廣州的公安人員前往港澳地區,主動打探趙一凡的蹤迹。同時,李廣祥還派出一路人馬,去探訪那些曾和趙一帆有過接觸的人。

不久之後,事情就變得柳暗花明了起來。經過警方的排查,發現了一位和趙一帆關系很深的人。兩人曾是同學,也一同在國民黨政府中工作過,有著很深的私交。李廣祥馬上找到此人,親自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幫助警方。經過一番勸說後,此人同意前往香港,協助警方尋找趙一帆。

時間很快來到了9月24日的中午,這位趙一帆的老同學終于發來消息:趙一帆將會在24日晚11點,乘坐英國客輪“德星號”,從香港去澳門。此外,他還提供了趙一凡的船艙號、座位號和所持護照的化名。看到了這個情報,公安幹警們不禁興奮得大喊:“總算有了這條惡狼的蹤迹!” 但是,光知道了對方的行蹤還不足夠,必須要成功抓捕才行。港澳兩地都是敏感區域,中國的執法力量完全使不上力。想要完成抓捕的最好辦法,就是在公海上展開行動。

然而,想要在公海抓捕趙一帆又談何容易。當情報傳到廣州時,距離“德星號”啓航僅剩11個小時。而離廣州最近的公海,是香港到澳門的必經之路伶仃洋。即使乘坐快艇加速航行,也需要至少10個小時才能到達,而且這期間還不能出任何差錯。稍有耽擱,趙一帆就會逃脫法網。

情況緊急,廣州公安局副廳長寇慶延立即帶著幾名偵察員,開上一輛車,就來到了海軍司令部。他想看看,能不能從海軍這裏尋求到支援。

當得知公安同志前來求助,抓捕要刺殺葉劍英的特務,海軍領導立即下令,派出了3艘快艇和1艘300噸位的掃雷艇,交由偵察科長劉毖全權指揮。劉毖大喜過望,馬上帶領船隊出發。同時,公安局還通知了在香港的偵查員,讓他們也買票登船,就近監視趙一帆。

連續十小時的高速航行是一項苦差事。海面上風浪很大,快艇在其中穿梭,顛簸得非常厲害。平時不怎麽坐船的劉毖和偵察員們,出現了嚴重的暈船反應,嘔吐不止,甚至連膽汁都吐了出來。然而,他們不顧身體情況,仍然要求加速。他們想著,必須要趕緊到達指定地點,完成自己的任務。

到了晚上11點多,一行人總算來到了預定海域。也就在半小時之後,幾束航行燈的光柱,就從地平線上照射了過來,“德星號”出現了。劉毖立刻下令,讓炮艇頂在最前方,3艘快艇橫向排開,用一個標准的戰鬥隊形,攔住了英國客輪的去路。

按照國際慣例,一個國家的警方在公海執法時,客輪有配合的義務。但是,劉毖接連發出了3次燈光信號,要求“德星號”停船接受檢查,對方卻仍然自顧自地向前行駛。劉毖不得不命令解放軍的炮手,對“德星號”進行了警告性的炮擊。但是,對方仍然沒有停船的意思。“德星號”的船長是個英國人,仍然有著當年“日不落”的傲慢,不屑于配合中國海軍的任何行動。

“德星號”是一艘上萬噸的巨型郵輪,比一般的驅逐艦、巡洋艦都要大。如果它要硬闖,中國海軍的幾艘小艇根本無法攔阻。那該怎麽辦?難道就這樣放過這艘客輪,讓趙一凡逍遙法外嗎?

情急之下,劉毖下了一道非常特殊的命令:讓海軍炮手向“德星號”的船尾開炮。炮手嚇了一跳,炮擊客輪,而且還是世界強國英國的客輪,這不是給人以口實、制造外交危機嗎?真的要把事情做得這麽絕嗎?他們一時疑慮,不知該如何是好。

看著漸漸靠近的“德星號”,劉毖急了,很霸氣地喊道:“趕緊開炮!出了事兒我負責!”海軍炮手這才穩定了心神,將炮彈打了出去。這一炮,直接命中了英國客輪的船尾。

“德星號”上一陣慌亂,英國船長也沒想到,中國人居然真的敢開炮。他一愣神的功夫,第二發炮彈又打了過來,集中了同樣的地方。

兩次炮擊,使用的都是小口徑火炮,並未造成多大的損失,但是已經足夠讓傲慢的英國船長,感受到中國海軍的決心。他馬上打出燈光信號,然後乖乖地停了下來。

劉毖一揮手,帶著自己手下的偵察員,登上了“德星號”。他徑直來到船長室,用擴音器向旅客宣布了自己的身份。之後他表示,自己登船是爲了查找一名“僞鈔制造者”,請所有人不要動,事情會很快解決。他之所以這麽說,是爲了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來逮捕趙一帆。

此時的趙一帆,早已如同驚弓之鳥。他在“德星號”遭到炮擊時,已經感覺到大事不好。爲了能混過去,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和別人調換了衣服和位置。可是他沒想到,自己早已被天羅地網籠罩。就在他的身邊,正有一位偵察員緊緊跟隨。當劉毖查到他附近的時候,趙一帆剛要說話,就被身邊的人控制住了。結果,他被五花大綁,帶上了中國海軍的炮艇。

隨著趙一帆的落網,特務們精心策劃的一起針對葉劍英元帥的暗殺行動,還未正式開始便胎死腹中。中國警察在與特務的戰鬥中,又一次取得了勝利。但是,劉毖命令海軍向英國客輪開炮的行爲,也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一些國際爭端。第二天,香港、澳門甚至英國的報紙,都刊登了相關的報道。同時,英國駐北京的辦事處,也向我國外交部提出了強烈抗議。然而,由于是英國船不配合執法在先,自身並不占理,所以交涉的底氣不是很足。我國與他們進行了幾次爭論後,此事便不了了之。

事後,公安部副部長陳龍對所有參與行動的人員大加褒揚。他認爲,這次的抓獲是成功的,完美地保護了葉劍英元帥的安全。如果爲了顧忌所謂的國際影響力,而讓葉劍英陷入險境,那麽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惡果。

英國曾經是中國苦難的近代史的制造者之一,曾經在神州大地上爲所欲爲。而面對解放軍,他們卻從來沒討到過便宜。早在解放前,就發生過“紫石英號”護衛艦被我軍擊傷的事情。而這次的炮擊客輪事件,更是有著十足的標志性。事實證明,站起來的中國人民根本不怕西方列強。在保護領土完整、保護國家領導人和人民安全的問題上,不管面對什麽樣的敵人,我們的軍警都不會退縮!

1 阅读: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