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我的座右銘

劉興亮 2024-05-10 20:51:46

01

五一假期,參觀了魯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一來是魯迅對我們這代人的影響很深,無論在文字還是思想上都不可避免地烙上了他的印痕;二來是有一點私心,想看看我的座右銘的原版形象。

我的座右銘正如上圖所示: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鳴。

其實這是魯迅先生挂在自己書房的集句。所謂集句就是從不同的詩歌中尋找兩句相對稱的放在一起,引起一種重組後既連貫又別出心裁的氣象和意蘊。

由此可見,「崦嵫」、「鹈鴂」兩句不在一首詩中,也並非魯迅所寫,分別出自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yānzī)而勿迫。」和《離騷》:「恐鹈鴂(tíjué)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爲之不芳。」大意是指,希望時間流逝得慢一些,以便讓有限的人生能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

讀高中時,我聽二哥劉繼興說起這句話,深有所觸,從那時起就把這句話當作了自己的座右銘。後來又托托我大哥劉照興請書法家劉志強老先生所書,挂在我辦公室的牆上。

02

讀書人都知道,魯迅先生曾在課桌上刻了個「早」字自勉,這個故事讓很多小朋友做出了相同的事情。後來再看到上述對聯,沒想到這種珍惜光陰的精神伴隨了他一生。

魯迅在北京生活了很久,花費八百大洋置辦了一座院子,把一家老小都接來生活——那時北京還叫北平。

在這座院子裏,發生了許多故事。如今置身期間,想到先生當年曾在此進進出出,焚膏繼晷地寫作,爲中國人民操碎了心,不禁感慨萬千。

許多年後,我踏入魯迅故居,今天特來尋找陪伴我多年的座右銘的真迹。這副對聯就在上圖我身後的房間內(先生自稱其爲「綠林書屋」,還有一說叫「老虎尾巴」書屋),可惜不讓進去。對聯挂在先生書桌背後的牆上。

03

魯迅先生一生都忙于啓蒙民智,試圖用手中的筆給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敲響警鍾。

在那個時代,更多的人在精神和思想上仍然深陷中華文化的閉目塞聽中,處于一種甯靜、古樸的農業文明的生活狀態中;與此相對照的是,世界曆史正滾滾向前,西方列強以摧枯拉朽地氣勢將其他文明拽入了新的曆史時期。

對于當時的中國人而言,思想的中古特征與社會朝向現代性的轉變,造成了內外世界的激烈沖突,精神的安頓方式與外在的處世哲學不再統一。

社會處于變革的進程中,社會撕裂,一些舊的東西被打破了,而新的東西尚未建設成型。內部的矛盾和外部列強的環伺,讓當時的知識分子憂心如焚,如何抓緊時間大聲疾呼,讓更多人覺醒,就變得尤爲迫切。

對魯迅而言,時間當然是最爲珍貴的,須臾不可浪費。當然,每個人有不同的性情,有的人生性懶散、迂闊,有的人激流勇進,剛猛。魯迅正是這樣一位敢于直面慘淡人生的真的猛士。

他留給中國人的精神遺産十分豐富,這個座右銘只是滄海一粟,被我在青少年時期就拿來自勉了。

因此,這次拜訪先生的故居,也有另一層含義,就是想對他老人家說一聲「謝謝」,雖然,這句感謝來的晚了一些。

04

如今時代已然發生巨變,中國不再是魯迅當年所處的中國。但是對于每一時代的青年學子而言,魯迅的批判精神和憂國憂民的心態卻是彌足珍貴而可爲我輩楷模的。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價值正在于人可以在有限的人生中建立自己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旨趣,這就是文化的來源,也是文明的根基。

屍位素餐而無所追求,蠅營狗苟或碌碌無爲,這不是人應當追求的境界。

寫至此,我不禁想套用流傳已久的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回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雖然如今再提爲人類解放而奮鬥,多少有些言過其實,但是爲了自己和更多人謀福利,是很可以當作人生的目標的。

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獨一無二的自己吧。

0 阅读:4

劉興亮

簡介:知名互聯網專家,資深營銷顧問。央視財經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