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社交行業:強用戶粘性、高變現潛力賽道,關注頭部産品玩法創新

報告研讀小助理 2024-04-22 23:35:59

報告出品方:東吳證券

以下爲報告原文節選

------

1、AI社交:強用戶粘性賽道,C.AI、talkie領跑

1.1 AI社交:強用戶粘性、高變現潛力賽道

AI社交:我們在此前AI AGENT深度報告中重點提到陪伴類AI AGENT會成爲未來AI行業重要原生應用之一,而AI社交核心價值即在于通過AI虛擬角色爲人類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的、實時性的、1對1的陪伴,爲用戶提供“情緒價值”。

•大模型強大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生成式AI回複的不確定性,加上用戶對聊天陪伴的需求,使得AI社交成爲目前AI重要落地場景。根據a16z,截至2024年1月生成式AI産品獨立月訪問量前50名中,網頁端和移動端分別有8家/2家爲AI陪伴應用。龍頭Character.AI(後簡稱C.AI)在網頁版排名第三,僅次于通用聊天機器人chatgpt和gemini。

• AI社交應用展現出遠好于其他類AI應用的用戶粘性。AI角色既能陪伴,也是一種內容,用戶沉浸感強。以C.AI爲例,雖然用戶數不如chatgpt(根據SENSOR TOWER,24年3月C.AI APP MAU約1500萬人,chatgpt APP MAU約1.2億人),但用戶留存率、DAU/MAU(24年3月 C.AI APP DAU/MAU約31%,chatgpt約15%)、用戶使用時長和使用次數等指標均遠好于chatgpt。

•後續大模型多模態能力升級以及更多玩法創新有望驅動AI社交用戶進一步增長,而參考移動互聯網發展經驗,更強的用戶粘性和使用時長有望賦予平台更強的用戶變現能力,我們看好AI社交賽道發展潛力.

1.2 主要産品:C.AI穩健,TALKIE加速追趕,linky新秀崛起

Character.AI: 2022年9月推出beta版本,根據SENSOR TOWER和similar web,截至2024年4月19日,APP DAU約460萬人,網頁日訪問量約750萬次。

Character.AI采用GPT-3大模型並用大量書籍、電影和其他媒體中的虛構人物數據進行訓練,使AI角色能夠根據人物的個性和特征生成對話和文本響應。根據官方信息,Character.AI發布5個月後,用戶已經發送超過20 億條消息,活躍用戶平均每天花費超過2小時與AI 互動。

Talkie:國産大模型公司MINIMAX在2023年6月海外推出的AI多模態社交應用,正加速追趕Character.AI,根據SENSOR TOWER數據,截至2024年4月19日, APP DAU約120萬人。

LINKY:昆侖萬維推出的AI多模態社交應用,近期用戶數據增長迅速,4月20日google play美國區免費社交榜已上升至第5名。截至4/21, LINKY在DISCORD成員數約3.6萬人,已達到約爲TALKIE的55%。

1.3 Talkie下載量屢創新高

相比C.AI,talkie下載量多次創新高,如23年9月、24年2月和24年4月出現三次下載量高峰,我們認爲可能系:

•買量驅動部分用戶增長,如23年9月公司付費下載量環比增長了270%,24年2月環比增長49%。

•快速的版本叠代,以ios端爲例,截至4/20,近一年talkie/C.AI版本分別更新88/23次,linky雖發布較晚,但也更新了38次。

•玩法創新:作爲國內大模型公司出海産品,再現國內互聯網強産品強運營基因,後續産品多模態能力升級/玩法運營上的創新有望進一步驅動産品用戶增長。

1.4 需求定位:C.AI可滿足需求廣,動漫遊戲及助手最受歡迎

Character.AI:角色類型多樣,可滿足的用戶需求較廣,涵蓋助手、圖像生成、語言學習、討論、書籍、宗教、曆史、動物、哲學、政治、動漫遊戲、喜劇、Vtuber等。如專業性較強的心理咨詢師、音樂家、英文潤色等聊天機器人能夠成爲用戶的得力助手,提升用戶生産力;動漫、遊戲等二創角色的聊天機器人符合原本人物設定,能夠給用戶提供深度沉浸感,滿足用戶和原IP人物的互動需求。

從用戶會話數和點贊數來看,動漫/遊戲相關(即IP粉絲)以及助手類AI角色最受歡迎。

需求定位:Talkie和LINKY更多滿足陪伴/戀愛需求

相較于C.AI,Talkie和LINKY以原創IP、虛擬男友/女友類角色爲主,陪伴屬性更重。男性用戶占比顯著高于C.AI。

• Talkie涵蓋範圍相對更廣,包括奇幻、現代、語言學習、遊戲動漫、Vtuber、書籍、助手、電影、政治、哲學、宗教等領域AI角色,但除了虛擬男友/女友以外的角色數量及人氣度相對較弱。

• Linky:滿足用戶情感需求的特征更加明顯,AI角色基本都是虛擬男友/女友,設計戀愛向劇情,打造戀愛氛圍感。

2、用戶玩法對比

2.1 Character.AI:角色列表模式,風格簡潔

聊天:聊天頁面可以便捷地找到與AI角色的對話框,也可以查看、隱藏和分享角色。

創建:用戶可以使用創建功能①創造個性化AI角色和AI群聊②制定自己相對于AI的個性化形象③上傳音頻以合成屬于自己的聲線/使用現有音頻。

探索:用戶可以和官方創建的AI角色、其他用戶創建的公共角色對話,也可以將多個角色拉進同一群聊。

• 公共角色:顯示角色的簡介、聊天窗口數和點贊量。可以根據官方設定的標簽篩選角色,也可手動搜索關鍵詞,檢索角色、創建者或聲線。

• 群聊功能:2023 年10 月推出的新功能,用戶可自定義群成員,群聊最多支持10位用戶和10個AI角色。在對話框中可以選擇某一聊天對象,也可以擲骰子隨機選定對話者。

2.2 Talkie:左右滑模式,角色可視化,沉浸感更強

主頁:類似陌生人社交應用的左右滑切換模式,每頁展示一個角色,包含角色照片、背景信息和語音條。用戶可在該頁面關注角色、和角色語音或文字互動;也可以點擊進入抽卡頁面和皮膚商城,爲角色獲取新的皮膚和主題。

聊天:和AI角色及關注的角色聊天。

創建:用戶可創建AI角色、故事線、新的皮膚卡片,未完成的創建會被自動歸類到草稿箱。

搜索:根據搜索欄和標簽快速篩選感興趣的AI角色。

個人:①設定個人信息②查看通知③購買會員④查看角色皮膚卡包⑤創建和查看自己設定的角色。提供青少年模式。

2.3 Linky:模式類似TALKIE,亮點在于個性化推薦模式

主頁:與talkie相似的左右滑切換角色模式。左上角可點擊進入角色創作頁面,右上角可點擊進入搜索模式,展現AI角色的人物設定、照片和用戶數。可以快捷搜索和使用標簽篩選感興趣的角色。

個性化推薦:根據用戶偏好推薦匹配度高的角色,角色已內置故事線和以往聊天記錄,用戶可以直接進入一段設定好的故事。

聊天:用戶可以和AI角色及朋友聊天。

個人:①設定個人信息②創建個性化角色,③升級和充值④購買和查看已擁有的角色皮膚卡包

2.4 聊天功能對比(網頁版):C.AI玩法複雜度上限高,TALKIE沉浸感強

2.5 聊天功能對比(APP):TALKIE産品細節最佳,對應更多付費點

C.AI和Linky用戶與AI角色的聊天功能主要包括發消息和給AI角色的回複反饋這兩項

Talkie的聊天功能更加豐富,也對應更多付費點:支持用戶語音輸入、用戶可自由交流也可以選擇AI提供的靈感回複AI角色,使用角色卡片/付費還可以生成更多特別的回複選項;可與角色進入專屬時光,直接進行視頻對話等(有時間限制)。

2.6 互動玩法對比:Talkie玩法創新力強,用戶粘性相對穩定

Talkie創新性推出了關注機制、關系升級、故事玩法和抽卡機制,進一步提高用戶粘性。相比C.AI,用戶粘性保持相對穩定。

•關系升級:用戶和AI角色聊天到一定次數、抽卡得到一定卡牌數量時可升級,獎勵玩家免費抽卡機會。

•故事玩法:當創作者允許故事貢獻時,用戶可爲故事創建一個情節和一張卡片,有利于進一步豐富該角色人設。

2.7 Talkie與LINKY抽卡機制對比,未來可相互借鑒

• Talkie:抽到的卡片可出售,用戶自行定價。

• Linky: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魔法卡,每張卡包含一張角色照片和一個基于對話內容的秘密情節。用戶有一次編輯卡片信息的機會

3、創作機制對比

3.1 Character.AI:定義角色能力強大

在快速創建模式中,用戶可自定義角色頭像、描述和開場白,爲角色添加聲線,設定角色是否在對話時生成圖像等。

“添加角色定義”的高級創作模式可以輔助用戶最大限度打造角色。用戶可以添加任意類型文本,最多可輸入3200個字符,其中可以包括代表角色和代表用戶的變量,以更好讓AI學習角色和用戶的互動對話。

3.2 Talkie:角色設定精細化,AI生成平衡門檻與效果問題

安信Talkie的AI角色創建過程顆粒度更細。需用戶配置的主要包括角色故事設定、皮膚卡片和聲線,通過AI生成功能可大幅降低用戶創作門檻。

• 形象:普通和高保真創作模式,普通模式只需上傳一張形象圖,高保真模式需上傳 20-40 張人像照片,用戶可增加對AI角色的描述,增強准確性。

• 圖生文、文生圖功能:根據用戶上傳的參考圖片可自動生成文字提示詞,用于更好地生成個性化角色;根據參考圖片和文字提示詞,可以生成3×6個皮膚卡片供用戶挑選• 個性化調配聲線:用戶可從聲線庫中選取適合角色的聲線,並進一步細調,如混合不同聲線、調整聲線的音高和速度等。

--- 報告摘錄結束 更多內容請閱讀報告原文 ---

報告合集專題一覽 X 由【報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別說明:本文來源于公開資料,摘錄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報告派

科技 / 電子 / 半導體 /

人工智能 | Ai産業 | Ai芯片 | 智能家居 | 智能音箱 | 智能語音 | 智能家電 | 智能照明 | 智能馬桶 | 智能終端 | 智能門鎖 | 智能手機 | 可穿戴設備 |半導體 | 芯片産業 | 第三代半導體 | 藍牙 | 晶圓 | 功率半導體 | 5G | GA射頻 | IGBT | SIC GA | SIC GAN | 分立器件 | 化合物 | 晶圓 | 封裝封測 | 顯示器 | LED | OLED | LED封裝 | LED芯片 | LED照明 | 柔性折疊屏 | 電子元器件 | 光電子 | 消費電子 | 電子FPC | 電路板 | 集成電路 | 元宇宙 | 區塊鏈 | NFT數字藏品 | 虛擬貨幣 | 比特幣 | 數字貨幣 | 資産管理 | 保險行業 | 保險科技 | 財産保險 |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