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太子胤礽的巅峰之作,一招“假癡不癫”,扭轉死局

卿心君悅 2024-04-03 11:51:20

文丨卿心君悅

對于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這一角色的評價,很多朋友偏向于:不堪大用,蠢笨無腦,德不配位。

對此,個人是無比贊同的。

九子奪嫡期間,其他阿哥是步步爲營,謹小慎微,生怕被人抓住把柄,影響奪嫡大計。

而太子胤礽卻反其道而行,一直不遺余力的給自己挖坑,渾身上下都是破綻,生怕儲君之位坐得太穩,影響他下線的速度。

可就是這樣的胤礽,也有其高光時刻,或者更准確的說法是,這是全劇他唯一一次智商在線的時候——一出“詐瘋計”,成功扭轉死局。

無德無能

作爲名分早定的大清朝繼承人,太子胤礽一出場,就是一副不太聰明的樣子。緊急開會遲到不說,還被老八輕輕松松的摁在地上摩擦,毫無還手之力。

老二胤礽能夠坐上儲君之位,無非憑借兩點:康熙的偏愛與嫡出的身份。除此之外,他幾乎是沒有任何優勢與優點可言——

論心計謀略,他不如老四;論籠絡人心的手段,他不如老八;論文采學識,他不如編書的老三;論行兵布陣的能力,他不如老十三和老十四……

關于太子胤礽的“無腦無德”,在下面的三件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第一件事:江南籌款赈災。

本來,太子舉薦老四去江南籌款赈災,可以是一件雙贏的事。即便老四有在康熙老爹面前刷分的私心,但同樣太子也可以借此刷分。

畢竟,老四是他舉薦的,老四有辦差的功勞,而作爲舉薦人的太子則有識人用人得當的功勞。

可太子呢?關鍵時刻總掉鏈子。

在八爺黨參奏老四縱容災民進城鬧事,逼迫鹽商捐款的時候,康熙的本意是無傷大雅,結果比過程更重要。

也因此,爲了統一思想與口徑,給事情做個定性,康熙叫來了上書房的三位大臣外加太子,召開了一場小型內部會議。

會上,最該維護老四的太子最先發言,而他一開口就來了個“欲抑先揚”,話裏話外暗指老四手段激進,沒有仁德之心。

太子的話音沒落,康熙的臉色就已經難看到了極點,而一旁的張廷玉更是難以置信的看了眼太子。

這件事太子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即便他擔心老四出風頭,也不該當著康熙的面表現得如此明顯,這樣只會讓康熙覺得,他這個太子既沒有容人之量,也沒有愛護下屬的仁善之心,更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第二件事:追比國庫欠款。

追比國庫欠款一事,太子將“無德無腦”展現到了極致。

先是來了出賣隊友的戲碼,舉薦老四出任辦差的大臣。至于目的,不是爲公,只是爲了更方便的走後門,不還錢而已,畢竟他這個太子是戶部最大的債主。

隨後,在欠錢不還的事被魏東亭捅破之後,太子轉身幹起了賣官鬻爵的勾當,用六個肥缺,換來了五十萬兩白銀。

雖說這樣的事在大清朝很常見,大家都不幹淨,但畢竟見不得光,在操作的時候多多少少會謹慎一些,或是找個能說得過去的名頭。

太子可倒好,連人都沒見,簡曆也沒看,大手一揮就賣了六個官,以至于破綻太大,被老八借老大之手直接捅到了康熙處。

本著不放棄,不抛棄的原則,康熙叫來太子,明裏暗裏的暗示他及時收手。可太子硬是沒聽懂康熙話裏的意思,在康熙無奈將話題轉移到追比欠款上時,太子再一次甩鍋老四,表示追比欠款不成,是老四做事操切。

最後,在康熙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太子單方面叫停了追比欠款的事,不僅將老四徹底推到了裏外不是人的境地,還讓康熙自掏腰包爲老臣還債,想著拿小錢換大錢的計劃徹底泡湯。這才有了總結大會上康熙的那句:

“昨天太子在戶部宣布,所有欠款官員分兩年還清欠款。兩年,朕還能說什麽呢?”

是啊,康熙還能說什麽呢?

不同意?不僅打了太子的臉,自己還成了惡人;同意?欠款只追回了不到三成,國庫依舊空虛。

這件事太子最大的問題在于,看不清形勢,拎不清輕重,自己德行有虧,還遇事就推诿撇責,沒有擔當,更沒有作爲儲君該有的爲國爲民之心。

第三件事:清理刑部冤獄。

經曆了前兩件事,康熙對太子已然有些失望,而刑部冤獄一事,再次刷新了康熙對太子的認知。

堂堂一國儲君,竟能幹出收錢買命,誣良爲罪這種駭人聽聞的枉法之事。

更可笑的是,在老八接手了差事之後,太子一本正經的去找老八,暗示其凡事不爲己甚,還天真的以爲與老八達成了默契。

看到這一幕時,我都替太子的智商著急。

老八是什麽人?沒事給你下藥的選手,巴不得你多露些破綻,僅憑你一句話就能與老八統一戰線可能嗎?這不是輕敵,這是赤裸裸的無腦行爲。

果然,老八用實際行動打臉了太子,一招瞞天過海,連夜誘審肖國興,順利拿到太子的罪證,成功踩著太子上位了。

經此一事,太子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如果不是爲了大局,康熙就廢了這個無藥可救的兒子了。這才有了熱河狩獵,太子遭冷待的劇情。

縱觀上述三件事,太子的人物性格與形象已經很明確了,能力不行,品性德行更不行,總之一句話,幹啥啥不行,挖坑自曝第一名。

只不過,太子的段位雖然不高,但好歹做了三十多年的儲君,又是康熙一手培養的。在皇宮這個大染缸裏泡了這麽多年,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偶爾也有學以致用,超常發揮的時候。

瘋了?

在熱河狩獵一行中備受打擊的太子,頂風作案去找春華私會,以發泄內心的苦悶。好巧不巧,正好被同樣郁悶的康熙撞了個正著。

爲了給自己和太子留些臉面,康熙沒有當衆捉奸在床,而是命隨從的圖裏琛等人扶他回行宮。而意識到事情敗露的太子,第一時間來到了老四的住處。

太子此行有兩個目的:其一,托付家小;其二,慌了神,想問問精明的老四他還有沒有救。

只不過,他沒等來老四,卻等來了他的十三弟。意識到老四擔心惹火上身,不想見他,太子本打算就此離開,卻被仗義的老十三攔下了。

就在太子抱著老十三哭訴命運多舛,他在劫難逃的時候,另一個罪名又從天而降——

得到風聲的老十四,帶著僞造的太子手谕找到老八,設計了一出“逼宮”的戲碼,准備徹底將太子拉下馬。

由于事發突然,康熙並沒有深思各種隱情,以爲這真是太子狗急跳牆之舉,于是一邊沉著冷靜的調來狼覃進駐八大山莊,控制住了局面,一邊派人去找尋太子的蹤影。

不久,太子出現了,老十三也陪同在其身邊。而他一回來,就做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掌掴張五哥。

雖然找到了太子,但康熙並不打算直接處置了太子,他需要時間冷靜,捋清下思路,好好想想如何處理太子,也因此,張五哥受命攔住了太子的腳步:

“太子爺,皇上累了半夜,這會兒剛歇著,不想見您。”

見此,太子沒有絲毫猶豫,直接給了張五哥一個耳光,狠狠的罵道:

“混蛋,睜開你的狗眼看看,我是誰。我是當今太子,將來的皇上。”

這種大不敬的反常舉動,嚇得身後的老十三一把拽住了太子的胳膊,可依舊沒能阻止太子的癫狂行爲。

暫且不說,毆打奉皇命阻攔的禦前侍衛該當何罪。單說當衆叫囂自己是未來的皇上,這無異于是在挑戰康熙作爲統治者的底線。

也因此,所有人都像看瘋子一樣,看著太子唱著小曲,大搖大擺走進了康熙所在的戒得居。而接下來的事,似乎更能證明太子“瘋了”。

進入戒得居之後,看到一臉怒火的康熙,太子當即跪了下去。已經氣到不想說話的康熙,讓老大問話。

面對老大咄咄逼人,夾槍帶棒,一句連著一句逼問,太子的神情更加恍惚,甚至語無倫次的自言自語的起來。

至此,在所有人的心中,包括康熙,都認爲太子的精神出現了問題。而之後老三揭露老大暗地裏對太子使用魇鎮,似乎更驗證了此事。

最後,瘋瘋癫癫的太子被馬齊單獨帶下問話,而康熙則當衆宣布了廢黜太子的決定,同時削去了老大的爵位,罷爲庶人,永遠圈禁宗人府。

一場充滿陰謀與變數的“逼宮”,到此暫告一段落。

假癡不癫

寫到這裏,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太子是真的瘋了嗎?

從表面上看,太子舉止異常、言語混亂,似乎確實瘋了。至于瘋的原因也勉強說得過去,心理壓力太大,驚嚇過度,導致精神失常,畢竟他無法確定,康熙是否會一怒之下殺了他,即便這種可能性很低。

可事實上,太子的瘋是裝的!

至于理由,有三個:

其一:老大確實詛咒了太子,但這屬于怪力亂神之說,不足以真的讓太子精神失常。

其二:太子瘋的突然。

太子與老十三在一起的時候,精神狀態一點問題都沒有。這一點從他一下子就揭穿了老十三的謊言,表示老四不是喝多了,而是根本不想見就能看出。

同時從太子掌掴張五哥,老十三的震驚表情也能看出,在此之前,太子並沒有什麽反常的行爲,否則以老十三的性格,勢必會在回來的第一時間向康熙奏陳。

其三:好的太快。

從後續的劇情可以得知,回京之後不久太子就好了。等到推舉新太子,八爺黨失敗的時候,太子已經徹底恢複正常。

要是真的瘋了,怎麽可能好的這麽快,還好的這麽合時宜?

那麽問題來了,太子爲何要“裝瘋”?

原因很簡單:這是他唯一的選擇!

與春華的事暴露之後,擺在太子面前的問題: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錯誤的程度?(逼宮的事不在太子的考慮範圍內,畢竟確實不是他幹的)

直接認錯請罪?

可以倒是可以,但是這對降低錯誤程度沒有任何助力,該受到的懲罰不會有絲毫減輕。

打死不承認?

這樣康熙只會更生氣,更覺得他無藥可救。

指認是春華主動勾引他的?

偷情這種事,向來是一巴掌拍不響。就算真的是春華主動的,那他同樣難辭其咎。同時,如果他當時真的這麽說了,只會讓康熙認爲,他是爲了自保所以才詭辯撇責,反而容易罪加一等。

當然,太子還有一個選擇——逼宮造反。不過,這對太子來說,應該不算是選擇了,更應該叫作死,因爲一點勝算都沒有。

在這種情況下,裝瘋成了是太子唯一且最優的選擇。

因爲“瘋了”,有些事就說不清了;說不清了,責任與錯誤程度就容易被淡化,誰會計較一個瘋子做了什麽。同時,他瘋了,還會引起康熙的憐憫之心與父子情,進而因不忍心,從輕發落太子。

也就是說,只有“瘋了”,太子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康熙的怒火與他受處罰的程度,也爲康熙手下留情做好了鋪墊和台階。

至于老大對太子使用魔法的事,這對太子來說,完全是個意外之喜。有了這件事,他的瘋,更加合情合理。

而從後續的劇情可以得知,康熙雖然廢黜了太子,但在不久之後,又再次複了他的太子之位。

從某種角度來說,太子這招裝瘋,屬于三十六計中的假癡不癫。

所謂假癡不癫,是從民間俗語裝瘋賣傻、裝聾作啞轉化來的。

此計多應用于:回避某種矛盾、渡過某種危難,或是對付某個實力強大的對手時,迷惑對方從而達到自保的目的。

太子裝瘋,便是爲了達成前兩種目的。

而當年龐涓要挖孫膑的雙膝蓋骨,孫膑用的也是這一招——裝瘋避禍。至于其他案例,這裏就不過多贅述了。

可能有人會問,太子是如何想出這麽高明的招數的?

可能看過兵法,畢竟南書房不止教《論語》,兵法應該會有涉及;可能是危機時刻,潛力被激發出來了,畢竟好歹人家做了這麽多年太子,被下套下的多了,學會一兩招也屬正常。

還有一種可能,老四給的靈感。老四爲了逃避刑部冤獄的差事而裝病,那麽太子又爲何不能裝瘋避禍呢?其原理都是一樣的。

不過無論太子是如何想出這一招的,他在裝瘋都是事實,而這也是全劇他唯一一次智商在線的時刻。

卿心君悅,讀別人故事,過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溫暖你,我。

0 阅读:28

卿心君悅

簡介:情感觀察者,書評人,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