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鍾消除恐艾心理(11):HIV恐懼真能靠安慰和檢測徹底好起來嗎

恐艾幹預心理 2024-02-25 22:28:17

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恐友覺得要快速擺脫心理的恐懼,一是靠不斷地檢測,二是靠醫生們不斷地安慰,盡可能說好聽的言語,久而久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能真正的脫恐。可是很多HIV恐懼症恐友,在網上問了成百上千名艾滋病防治醫生,反複詢問收獲了網絡上幾萬名志願者的無數肯定和保證,甚至有的醫生和志願者已經開始使用百分百,一定等限制性的絕對語言,很多HIV恐懼恐友聽了,舒服一陣子,然而沒過多久,他們內心中又開始犯嘀咕,自己真的能像別人所說的完全沒問題嗎,萬一出點什麽差錯,最糟糕的結果始終是沒有辦法面對的。檢測和安慰在恐友用來脫恐的過程中屬于相對安全信號,它的特點是來的快,去的也很快,這也是爲什麽給恐友們說沒事,他當時會很開心,但卻沒有辦法持續獲得開心和穩定的根本性原因。

就像我們嘗嘗談及的被動口行爲,這個行爲張老師在中心在線答疑區回複了大約幾百個相似問題。HIV恐懼恐友也能從其他地方獲得一個初步的艾滋病高危風險的評估傾向,事實上,絕大多數的肯定已經可以說明問題,能夠流傳對外展示的數據也佐證了被動口不算嚴格意義的高危行爲,可是爲什麽很多HIV恐懼症恐友在明明知道自己沒有問題的時候,還一直沉溺在痛苦的過程中,用一種“萬一論”的儀式審判方式來傷害自己,尤其是傷害心理和精神呢。

逃避只是暫時擺脫恐懼的一種保護

對于咱們HIV恐懼恐友來說,既然是恐懼,那絕非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如果因爲發生婚外行爲或出軌感覺到開心快樂,收獲了男人的尊嚴和自信,強化了該行爲,就極有可能從此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成爲他人口中的“不怕艾滋的老P客”,但是才幾次體驗,HIV恐懼恐友就給它的評價爲緊張後悔恐懼。盡管可能HIV恐懼恐友在網絡上東拼西湊也學習了一定的艾滋病科學防範知識,有一定的科學判斷,但是如果您本身對心理知之甚少,對我們人在受到應激反應後,潛意識和意識的矛盾沖突無法理解。那麽自然也會對判斷的絕對化影響不太熟悉了,就很容易陷入明明我知道我沒事,但是我就是會特別害怕,如果您認可這句話,說明您在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找一名艾滋病防治的專家繼續普及HIV基礎知識,而是應該怎麽去調整您意識與潛意識的沖突,打破慣性思維的壁壘,脫恐並不是靠自我感覺,就像不能靠先人看見太陽東升西落就說太陽是圍著地球在轉動,地心學說就是最典型的以自我感覺做出的第一反應判斷,但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這是錯誤的結論。同樣我們不應該把因爲心理判斷的誤差交給一名HIV研究的醫生,當恐友在度過窗口期檢測還在糾結,懷疑抽血或護士做了手腳,甚至因爲日常生活中的一點點刺激就敏感擔心,都屬于恐艾心理解決的範疇。

檢測在恐艾初期還是很好的支持

整個艾滋病感染知識體系只占據整個脫恐的20%的部分,這也是爲什麽很多恐友自己掌握了艾滋病知識,成爲了像專家一樣的存在,可以在網絡上去安慰他人,但說到自己卻沒有辦法放下心的根本原因了。檢測只是一個獲得相對安全信號的方式,它來的快,去的也快,不夠穩定,這也是爲什麽大家檢測以後瞬間舒服和安穩,有的人可能在這個時候嘗試轉移注意力,焦慮緩解,心理應激就被下沉到心底了,但是下沉並不代表被治愈了,以後有一些非常小的刺激,這些刺激可以會累積,但單次或多次的作用下又會將曾經受到心理傷害恐友,心底曾經的應激和經曆喚醒,此過程就是恐友們常常稱之爲的“複恐”或“恐艾後遺症”。

真正用以脫恐的絕對化安全信號,它起勢很慢,同樣被消除和代替也不容易,張老師其實特別希望恐友們靠一個檢測結果,或者一個保證就逃出生天,然而事實是,檢測和保證促使了我們轉移注意力,阻斷了精神交互作用在無意識中對我們的層層壓迫,但是他沒有從根本上轉變我們對一些事件的看法和態度。咱們HIV恐懼恐友很多時候急功近利,無法容忍自己需要付出不少的時間和精力,都希望自己一覺醒來,一切都想通想明白了,顯然世界是個平衡體,沒有任何付出,單純靠感覺去走,自然也獲得不了絕對的安全信號支持。大家最想掌握的就是快速脫恐的方法,檢測,再檢測,多次檢測更容易導致檢測依賴,變成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但是在中心十五年的所有徹底脫恐個案中,沒有誰是靠逃避就解決了最終恐懼艾滋病的問題。這一點,在其他的恐懼症上也能得到體現,比如恐高,恐幽閉,恐密集。或者恐友們同樣也能身同感受的恐狂症,基本都是需要評估嚴重程度和制定系統的方案,並且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調整,最終千錘百煉後獲得穩定的絕對安全信號。

張老師和郭老師正在分析恐艾個案的心理

特別很多有既往恐艾史的恐友,或許當時靠檢測強行壓制了恐懼,但是它沒有改變對艾滋病的認識和體驗,在以後再受到未來不可控的刺激源的時候,除了第一時間感受到恐慌以外,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周而複始的檢測,但是HIV恐友需要明白,那不是脫恐的最終方式。真正脫恐的方法,前提是您求助的老師務必需要了解您的很多基本信息,您的人格特征,您的三觀等等等等,在一個相對的脫恐模型中,去矯正您在認知上的錯誤,您在心理體驗上的誤區,以及針對您個人給予的一些行爲幹預方法,並且不斷在交流和溝通過程中,反複評估,最終變得越來越好。所以脫恐二字說的簡單,但它絕不是誰安慰您兩句就領悟的,它是一個不斷進化和提高的過程。張老師相信咱們反複恐艾的迷茫恐友們,只要願意多在中心自學,多願意了解自己的心理和思維,去總結在脫恐過程中的不合理信念,終將越來越好的,希望大家都好好加油,中心永遠是您們背後所能依靠的靠山。

0 阅读:10

恐艾幹預心理

簡介:優秀防艾組織 專業脫恐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