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各地“放管服”改革經驗總結

管理與決策 2024-05-11 08:44:28
關鍵詞:營商環境、“放管服”、 “一件事一次辦”

2022年,湖南省“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創新突破,政務管理服務部門幹成了一大批戰略性、開創性工作,爲優化營商環境、穩定經濟大盤提供了堅實基礎,4個市州、10個縣市區、5個省級以上園區“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成效顯著,被省政府予以表揚激勵,現刊發部分地區經驗做法,供各級各部門學習借鑒。

1.長沙市聚焦加快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高標准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

2022年,長沙市著力破解電子證照“互通互認機制不完善、共享服務體系不完備、應用場景不豐富”等突出問題,加快建設“無證明城市”。目前已累計梳理證照目錄1000多個,彙聚電子證照數據超2400多萬,打通320多個省部級證照對接接口,26類證明可在線開具,41類電子證照可實時調用,全市5088項政務服務實現“減證辦”“免證辦”,並根據企業群衆需要持續豐富應用場景,真正讓群衆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一、注重電子證照“鮮活度”,完備共享服務體系

將電子證照“鮮活度”作爲支撐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的重要前提條件,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實現高頻事項“刷臉辦”“免證辦”。

一是突出技術創新,通過三端互通實現“刷臉辦”。開發“無證明城市”應用系統,實現政務服務網廳端、“我的長沙”APP移動端和政務中心窗口端互通,著力完備共享服務體系。例如,群衆未隨身攜帶身份證時,可通過“我的長沙”APP進行身份認證,人臉識別核驗後手機將生成動態二維碼,經窗口端設備識別後,申請人即可直接調閱關聯電子證照,並作爲電子材料完成事項辦理,真正實現“拿著手機事就辦成了”。二是突出模式創新,通過證照複用實現“免證辦”。用活用好上級部門開放電子證照信息和市本級留存信息,實現窗口與電子證照庫數據信息共享聯動,讓群衆不攜帶證照也能把事辦好。目前,“戶口簿”“營業執照”“教師資格證”等41類電子證照可在申請人授權後實時調取,群衆不攜帶任何證照也能辦好“夫妻投靠落戶”“居住證申領”等高頻事項。例如,長沙市教師資格認定,原本申請人需要線上提交學曆證書等8類證明(證照),現在電子證照齊全的情況下僅提供一張免冠照就能完成辦理。三是突出管理創新,通過信息歸集實現“減證辦”。將所有辦件基礎信息歸集整理,形成動態擴容的曆史信息資料庫。根據企業群衆需要,可爲其建立專屬的電子檔案。同時,注重加強電子證照應用全過程規範管理,明確數據資源、公安和市場監管等部門的職責分工,嚴格保護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安全。例如,市民在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時曾上傳過“駕駛證”“行駛證”等資料,這類信息就可作爲電子材料綁定在其個人電子檔案中,今後辦事可直接複用,最大程度實現“減證辦”。

二、注重證明開具“便捷度”,推進信息互通互認

提供多種渠道便利企業群衆開具證明,通過線上開具、即時生成、部門核驗等方式推進信息互通互認,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應用,破解開具證明“多頭跑、反複跑”等問題。

一是線上開具一批證明事項。在長沙市政務服務網和“我的長沙”APP同步上線“無證明城市”專區,設立“線上證明開具”模塊,通過加強部門對接,推進證明開具業務流程再造,“戶籍證明”“律師無行政處罰證明”等16類證明事項由“企業跑”“群衆跑”轉變爲“數據跑”“線上跑”。原本需要預留半天的辦理時間,如今通過線上提交資料方式5分鍾就能完成。部門審核通過後,申請人可直接在網上下載證明電子版,也可選擇郵寄快遞等方式領取證明紙質版。二是即時生成一批證明事項。通過強化部門聯動、推進信息共享,聚焦群衆高頻辦理事項,將即時生成證明功能嵌入移動端平台。目前,“我的長沙”APP已可即時生成“有無房證明”“個人公積金繳存證明”“電子獻血證”等8類證明,群衆通過移動端進行身份核驗後,根據操作提示申請即時生成證明報告,並下載加蓋部門電子印章的證明電子版。三是部門核驗一批證明事項。依托“無證明城市”系統開發部門核驗功能模塊,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暢通各職能部門間相互核驗證明材料的信息渠道,提升數據信息互認共享服務能級,支撐窗口工作人員極簡快辦。同時,積極對接省部級開放數據接口,創新數據信息應用模式,探索將承接的獨立數據或字段歸集形成具有統一規範的“長沙市政務數據查詢單”,以此爲依據輔助窗口人員核驗審批,並向企業群衆開放查詢功能。

三、注重企業群衆“滿意度”,不斷豐富應用場景

不斷推動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域廣泛應用的同時,更注重推動電子證照在全社會廣泛應用,聚焦公共交通、跨域通辦和構建“15分鍾政務服務圈”等方面不斷豐富“無證明城市”應用場景。

一是豐富“一碼通行”應用場景。強化統籌協調,將各部門、各領域“二維碼”歸並至政務服務移動端,根據企業群衆需要不斷拓展多場景疊加的亮碼功能。對于群衆而言,無論是公交、地鐵出行,還是寄送快遞、醫院就診,甚至進入網吧、酒店等特定消費場所,都可實現一碼通行、一碼通辦,讓群衆省去了隨身攜帶各類卡片、證照的煩惱。二是豐富“跨省通辦”應用場景。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和移動辦事平台,推動電子證照在補辦身份證、戶籍、出入境、車輛管理等領域應用並實現全國互通互認。以補辦身份證爲例,外地居民在長沙,只需提供可證明身份的有效證件即可在政務大廳進行補辦;長沙居民在外地,只需通過“我的長沙”APP就能實現身份證線上補辦,線下郵寄。三是豐富“就近好辦”應用場景。突出服務重心下沉,推進行政審批事項和便民服務事項向城區、園區、片區、縣區、社區延伸,全市累計布設94個政務服務驿站,並試點配置具有“無證明城市”系統的一體化政務服務自助終端,推進“無證明城市”應用在全市鋪開。市民在就近的政務服務驿站內,通過自助終端不僅能實時查看個人全量電子證照、曆史材料信息,還能免費直接彩印各類即時生成證明和已完成在線開具的證明,享受“15分鍾政務服務圈”。

2.永州市深耕“一件事”  推進“一網辦”

永州市聚焦個人、企業、項目全生命周期,以企業、群衆視角出發,整合各類“一件事”,以線上改革倒逼線下部門流程再造和業務整合,推動更多跨部門、跨層級事項實現“網上辦”“掌上辦”“集成辦”。2022年,永州市共建設16個主題式、套餐式“一件事”應用場景,其中10個“一件事”已實現全程線上辦理,極大提升了企業、群衆辦事的便利度和滿意度。

一、突出“好辦快辦”,做優個人生命周期“一件事”

聚焦提升群衆辦事體驗感,圍繞自然人生命周期高頻服務事項,將多個相關聯的“單項事”合理歸集,打造了新生兒出生、入學、就業、社保、退休、不動産登記、特殊群體服務等7個“一件事”,推進“一網辦”。“出生一件事”,在“永在線”APP上建設“出生一件事”主題服務受理模塊,市民在線申請後,資料通過同一平台共享、流轉,前置事項辦理完畢,自動推送下一環節,實體證照由郵政快遞送達,電子證照同步發放歸集,實現出生醫學證明、新生兒戶口落戶和醫保參保登記3個事項“一表申請、一網受理、一次不跑、一日辦結”,改革事例在《湖南日報》頭版推介報道。“入學一件事”,在“永在線”APP“入學一件事”專區已上線7個縣市區入學申報入口,提供報名申報、學位申請須知、政策解讀、教區查詢、系統操作指南和咨詢電話等服務,報名流程更加精簡高效。“就業一件事”,將就業服務涉及的多個事項集成爲“一件事”,依托“永就業”“永在線”等平台,實現求職應聘“一鍵直達”、就業事項“一次辦結”、就業登記“一網管理”。根據不同就業群體,細分辦理情形,將就業登記等18個就業服務事項納入“就業一件事”範疇,實行自主搭配、打包辦理。原先分別由人社、醫保、公安、公積金等多個部門辦理的多個事項,改革後申報材料從最多24個精簡到最多7個,辦件時限從48個小時壓縮到24個小時,辦事跑動次數從最多8次壓縮爲1次。

二、突出“降本增效”,做優企業生命周期“一件事”

聚焦激發市場活力,深入挖掘企業訴求,打造了企業開辦、變更、綜合納稅、注銷、融資5個“一件事”和“一件事一次辦”園區版,爲企業減環節、減時限、減跑動,降低了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開辦“一照通”,在全省率先推進市場主體准入“一照通”改革,把涉及10個部門的24個涉企許可事項,與營業執照申辦合並辦理。通過推行“七個一”服務流程(即“一表套餐、一單告知、一門服務、一標核准、一照准營、一戶一檔、一體監管”),推動“四項配套改革”(即“企業開辦一件事”“告知承諾制”“先照後核”“集中核查”改革),使跨行業經營“多業多證多照”變“多業一照一碼”。改革推行以來,核發“一照通”營業執照1.2萬余戶,申請人提交材料數量平均減少30%,辦理時限平均壓縮85%。企業融資“一鍵辦”,建設“永州市綜合金融信用服務平台”,打造“融資”一件事,搭建金融信用數據庫和網上信易貸産品超市,發布貸款産品155款,突出信用數據分析應用,強化智能匹配,實現金融機構和企業達成融資業務“一鍵辦”,爲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目前,平台已入駐金融機構430家,注冊企業13萬余家,發布信貸産品168個,實現授信金額174億元。園區服務“一站式”,在園區開設“企業開辦、項目開工、竣工驗收、納稅、惠企政策兌現、水電氣訊報裝”6個“一件事”專窗,爲園區企業提供套餐式集成服務,加快實現“園區事園區辦”。目前,已爲園區企業辦理“一件事一次辦”事項2萬余件,惠及企業1800余戶。

三、突出“全鏈服務”,做優項目生命周期“一件事”

聚焦服務項目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抓好項目“生成”“開工”“竣工”三個“一件事”,形成項目全流程服務閉環,打造多圖聯審施工許可、聯合驗收、水電氣網聯合報裝等場景應用,助推項目早落地快建設。項目生成“一件事”,在項目生成階段,實施洽談即服務,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制”。設立工程建設項目立項用地規劃許可窗口,並實行項目聯合審批。2022年,永州市政府統籌安排2億元項目前期工作經費,確保項目早審批早開工,全市新立項項目3.45萬個,總投資3.52萬億元。項目開工“一件事”,在項目開工階段,推行“互聯網+圖審”“分階段施工許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用時壓縮約40%,社會投資建設項目總審批時限由58個工作日壓縮至35個工作日,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由76個工作日壓縮至45個工作日,項目落地速度平均提高70%,2022年企業因提前開工受益約30億元。項目竣工“一件事”,在項目竣工階段,規範竣工驗收備案辦理程序,並行辦理聯合驗收和工程竣工驗收,提前進行消防預驗收,竣工驗收由過去的3至4個月壓減到6個工作日。目前,全市已有245個項目實現“竣工即辦證”。

3.漣源市“政策超市”惠企直達打造助企“漣源樣板”

近年來,漣源市高度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優化營商環境攻堅年爲抓手,縱深推進“七大平台”建設、13大重點領域攻堅和“六項指標”能力提升,尤其是“政策超市”平台推進迅速、反響良好。目前,漣源“政策超市”已收集涉企惠企政策4288條、入駐企業21622家、兌現資金4521.68萬元,成爲助企纾困增效、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平台。

一、堅持“三高”,推進建設。高位推動。出台《漣源市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分管領導定期調度督導,高位推進平台建設。高標謀劃。優化辦組團赴長沙等標杆城市取經,市行審局科學論證建設方案,市發改局組織梳理惠企政策、編制政策清單和辦事指南,其他成員單位優化辦事流程、建立惠企資金直達市場主體機制。高效落實。市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調度、研究解決問題,市領導多次現場督促指導。2022年4月份即完成惠企政策的歸集和梳理、制定辦事指南、組織人員培訓、設立政策兌現窗口等工作,2022年5月“政策超市”平台建成並正式運行。

二、強化服務,打造特色。全市統一平台,政策查詢“一張網”。全面收集尚在有效期內的中央、省、市、縣涉企惠企政策文件,並進行標准化、結構化和標簽化整理,形成覆蓋全面、要素完備的政策庫。將涉及財政兌現的惠企利民政策文件拆分到最小顆粒,提取關鍵信息、確定申報事項、統一申報入口,企業申報扶持資金由過去的“一對多”轉變爲“多對一”。例如,原來一家企業想要獲取市級出台的全部扶持政策,需要分別聯系對接20多個主管部門,而現在所有部門集中在平台發布政策、受理業務,企業只需注冊登錄一個平台即可“一網統攬”,大大降低了申報過程中的人工和時間成本。線上線下同質,項目申報“在線辦”。將政策發布、申報指南、材料填報、部門評審、資金撥付等業務全部由線下搬遷上網,建立“服務集中化、流程標准化、材料清單化、指南格式化”的政策兌現機制,對特定項目做到“即報、即批、即付”,真正達到“空運式”政務服務。企業根據匹配推送信息、按照政策申報指南、在線全流程“少填快報”;責任部門按線上自定義的流程模式進行在線審核、在線統計、在線監管。同時,豐富移動終端功能,提供微信小程序等移動化、便利化辦理方式,實現數據同步更新,讓企業只需動動“指尖”就能夠隨時隨地查政策、辦業務。項目閉環管理,審批服務“透明化”。全閉環辦理政策發布、推送匹配、指引辦理、申報審批、結果公示等業務。同步設立線上法律服務專區,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律師服務、公證服務、司法鑒定、人民調解等七大類服務,全方位滿足企業的法律需求,讓企業既能看到政策、又能看懂政策,同時可以“一事一評”形式隨時隨地開展在線評價,確保政務服務便捷透明。開設兌現專窗,惠企政策“一站式”。在政務中心設置政策兌現綜合窗口,爲企業提供政策獲取、項目申報、幫辦代辦、跟蹤督辦等政策兌現“一站式”精准服務,方便企業辦事,避免多頭跑、多次跑、兌現難,讓各類惠企政策盡快落地。

三、精准協調,快捷兌現。惠企政策應上盡上。按稅收優惠、降本增效、資金獎補、金融支持、要素保障五個類別在政策超市平台上發布。企業入駐應享盡享。平台依托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台注冊用戶,企業可在省政務平台及婁底金融超市平台共享賬號,實現一次注冊、多平台使用,方便辦事。政策資金兌現高效快捷。對于符合免申即享政策的企業,由主管部門直接撥付到企業賬戶;對需要企業提供相關信息進行申報和審核的政策,由主管部門根據企業申報情況按流程進行審核和資金撥付。“四免服務”助企纾困增效。全面推行“免費郵寄資料、免費刻制公章、免費法律服務、免申即享政策”等服務,目前,已免費郵寄資料4.5萬件次,爲企業群衆節約52萬元;爲1700家新辦企業提供免費刻制服務;提供法律服務1400次,法律援助1500件;歸集免申即享政策五大類,漣源“政策超市平台”“金融超市平台”協同發力,爲華潤電力、創安防爆等公司提供信貸支持,貸款規模達5億余元。

四、完善機制,提升實效。圍繞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直達”“快捷高效兌現”等方面,持續加大工作力度,著力打造助企服務品牌。強化宣傳推廣,提高“政策超市平台”的知曉率、使用率。將政策超市平台建設推進情況納入政府重點工作月調度月講評月考核內容,由工作專班按月開展專項督導,下發通報,不斷提升平台的應用成效。“政策超市”平台的建設運行,有效優化了全市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有力助推了穩投資、穩增長,爲對沖疫情影響、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4.耒陽市以“清廉審批”助推“安商”環境持續優化

近年來,耒陽市聚焦“清廉大廳”建設,圍繞審批權力規範、審批流程優化、審批服務提升,紮實推進政務服務標准化建設,有力推動政務服務效能持續優化。“清廉審批”經驗受到新華社、湖南日報等多家媒體推介。

一、聚焦審批事項,規範權力運行。一是緊扣標准抓整合,建成“三級”審批體系。堅持規範全市政務服務場所建設標准,出台《耒陽市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中心暨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建設規範實施方案》,明確從機構名稱、建設面積、窗口設置、服務措施、規章制度、評價監督等方面統一建設標准,全市30個鄉鎮(街道)、376個村(社區)均實現全市“十有”標准。強力推進“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出台《耒陽市政務服務中心進駐實施方案》,明確進駐部門、事項、人員等內容,實現應進全進,建立了市、鄉、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實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的目的。目前市政務服務中心共進駐部門51個、事項1688項、人員550余人。二是緊扣規範抓辦理,構建“三口”審批程序。堅持“減材料、減時間、減程序、減跑動”目標,建立“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三口”運行模式;整合設立企業開辦、工程集中報建、不動産交易、惠企政策兌現等9個綜合受理窗口,厘清綜合受理窗口和審批部門的職責劃分、工作流程。嚴格推行企業開辦審批時限不超過1個工作日、辦理環節不超過3個、每個環節所需資料不超過6份的規定,推動受理窗口與審批部門有效銜接、相互制約。據統計,推進“三口”審批程序後,辦事材料平均壓縮25%,辦理時限平均提速率達80%以上。三是緊扣效能抓治理,杜絕“三類”審批頑疾。推行行政審批事項清單管理,編制公布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55項、行政超時默認事項清單553項、“一件事一次辦”事項清單268項、市經開區行政審批和經濟社會管理事項清單130項、鄉鎮(街道)行政審批和社會經濟管理事項清單214項、村(社區)政務服務事項清單44項,主動向社會“亮家底”。同時,緊盯行政審批服務中“不作爲、慢作爲、亂作爲”問題,嚴明辦事拖拉、指定服務等“六條禁令”,出台“清廉審批”“行政審批超時默認”等8項創新制度。將反複出現超時審批、不及時或拒絕辦理超時默認、索拿卡要等問題納入整治重點,嚴肅查處了市住建局、市衛健局等2起行政審批股長“索拿卡要”典型案件,均給予免職處理。

二、聚焦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一是突出“標准+規範”推動審批“提效”。緊扣打造“開放、便捷、規範、溫馨”的“市民之家”,通過政府采購聘請專業公司開展以“新政務、心服務、興耒陽”爲主題的政務服務標准化建設活動,編印了《耒陽市政務服務中心現場管理服務標准手冊》等6本標准服務手冊,建立了現場管理、窗口服務、政務禮儀、設備設施管理等管理標准1300余項。堅持以推進政務服務標准化建設爲契機,全面梳理辦事指南、制作一次性告知單、公布辦事二維碼,統一規範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同一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條件、辦理流程、辦理時限等要素,推動政務服務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徹底化解辦事“多頭跑”“多次跑”問題。目前我市“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台共有政務服務事項5469項,網上可辦事項2918項,網上可辦率達99.93%。二是建立“政務+監務”推動審批“提速”。聯合市紀委監委、市委組織部建立共享電子監察系統,以“雲監察”打通政務服務評價監督“最後一公裏”。將“好差評”、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等系統覆蓋到市、鄉、村三級政務服務場所;對所有線上政務服務事項實行全過程監控,實行“時限內亮綠燈、臨近時亮黃燈、超時限亮紅燈”,有力推動“易事秒辦、急事快辦、特事特辦”。凡是電子監察系統出現黃紅牌的、“好差評”系統出現差評的,均實行一事一調查,確保100%調查、問責、整改到位。2022年行政效能監察系統實時監察服務事項122.06萬件,沒有出現一起紅牌;所有事項在“好差評”系統實時評價,滿意率達100%。三是聯動“部門+紀檢”推動審批“提廉”。將“清廉大廳建設年”“幹部作風建設年”和“營商環境優化年”有機結合,聯合進駐部門、派駐紀檢組等多方力量,建立“日常監督+明察暗訪”機制,實行日巡查、周晨會、月考核、季評比、年績效的考評機制,定期通報違紀違規情況。

三、聚焦審批監督,倒逼服務提質。一是以“企業評部門”推動審批服務問題及時纾解。出台《優化營商環境九條措施》,每月開展“企業家日”走訪活動,及時收集、處理企業反映的行政審批、政務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12個“企業家日”走訪企業112家(次),現場辦結行政審批方面問題24件。建立“12345+營商環境”“12345+好差評”“12345+電子監察”等聯動監督機制,全天候接受企業、群衆反映問題,倒逼部門及時解決問題、提升服務。二是以“萬人評百人”推動審批服務理念向好轉變。對全市具有行政審批權力的市直部門100名關鍵崗位中層幹部,采取現場評議、網絡評議、電話調查、大會測評等方式進行多維度、動態化監督評價。對全年各項評議基本滿意率均低于85%,且綜合排名倒數三位的,按照程序予以免職。三是以“群衆評窗口”推動審批服務水准全面提升。定期組織辦事群衆、企業就進駐部門窗口人員紀律作風方面情況進行評議,分發調查問卷表、設立舉報投訴意見箱;建立“延時服務、預約服務、幫代辦服務、上門服務”等特色服務制度,實行新開辦企業首套公章、證照郵遞、辦事材料打複印等利企惠民服務措施,讓企業、群衆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同時,推行“紅旗窗口”“服務明星”等激勵機制,確保了窗口辦事時間無“斷檔”、辦事事項無“空檔”、優質服務無“阻檔”。

5.華容縣創優服務模式  提升辦事體驗推動“一件事一次辦”落地見效

近年來,華容縣堅持以“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爲總抓手,圍繞企業群衆更宜業宜居、辦事更便捷滿意的目標,高標揭榜省個人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全覆蓋,打造了城鄉齊頭並進、“華容有道,辦事周到”的一流營商環境,有力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集約服務,做到簡便易辦。一是設置“一件事”窗口。推動52個部門、245名工作人員進駐政務服務大廳集中辦公,入駐率95%以上,夯實一窗辦理、一站辦結基礎。設置“一件事”綜合窗口,開發“無差別一窗受理系統”,通過一窗系統一次收件、受理登記、流轉辦件、集中出件,推動“一件事一次辦”從“物理一窗”向“網上一窗”升級優化。二是精簡“一件事”流程。全力推動系統、部門、區域之間流程並聯實施、表格集成歸並、材料共享複用、一次提交申報,全面精簡再造“一件事”辦理流程。各單位優化後的承諾時限爲3.89個工作日,時限壓縮程度達到了83.07%;優化後“平均材料數”爲1.65件;“平均跑動數”0.51次;“四級辦理深度”53.91%。三是編制“一件事”指南。組織28個縣直部門進行全方位梳理、可行性測試和點對點培訓,按照一事(事項)一碼(二維碼)一單(材料清單)一表(一次表單)一圖(流程圖)一說明(相關事項說明)的總體架構,對“單個一件事”和“聯辦一件事”分類分級梳理,一件一件編制標准化服務指南,全部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四是延伸“一件事”內涵。梳理形成企業用工招聘、企業開辦、企業注銷“一件事”和個人出生、退伍、退休、身後、婚育、入學等更多“一件事”服務事項,組織部門聯合辦、並聯辦。如“出生一件事”,集成新生兒出生涉及的《出生醫學證明》、預防接種、戶口登記、醫療保險參保登記及繳費等事項,出生即可辦、一次能辦好。

二、下沉服務,做到就近好辦。一是事項精准下放。通過直接賦權、委托下放、服務前移等方式,將116項行政審批事項和58項公共服務事項管理權限全部賦予鄉鎮,梳理18個高頻事項升級成爲“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實現村級受理、鄉鎮審批;啓用15枚行政審批服務專用章,實行鄉鎮、村(社區)“一枚印章管審批”。二是數據充分共享。成立大數據服務中心,有效整合全縣數據資源,破除數據壁壘,完成“一網通辦”基礎軟件平台搭建運行,與“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系統進行數據共享,有力夯實縣鎮村三級聯辦的數據支撐。三是要素全力保障。優化鎮村服務條件,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按“2+X”模式(即2個綜合窗口、若幹個專業窗口)設置窗口,集中受理涉及鄉鎮本級、基層站所相關公共服務事項;村(社區)綜合服務平台大廳設立便民綜合服務窗口,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系統平台延伸至村(社區),做到縣、鄉、村三級聯通,實行“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材料網上流轉、統一窗口發件、快遞免跑到家”模式。強化基層人才保障,通過職能劃轉、人員轉隸、工作調動等方式,實施“本土大學生回村任職”工程,全縣共有基層政務服務工作人員275名,並確保每個村(社區)至少配備一名35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曆、熟悉電腦技術運用的年輕幹部。

三、升級服務,做到隨時可辦。一是開展預約延時服務。落實“網上預約”措施,實現了預約前提下的“5+2”“白加黑”錯時延時服務,周末可辦理61個事項,總服務能力320件/天。二是實行24小時自助服務。縣級大廳建成了金融、公安、市政公共服務、稅務、政務等自助服務區,實行“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全縣14個鄉鎮、65個村(社區)自助服務點部署到位並實際運行。三是完善網上辦理服務。高標准開發政務服務網上辦理系統,構建“一號申請”“幫代辦”“電子證照數據沉澱”“以證控稅”“智慧不動産”“網上中介超市”“全域通辦”等個性化模塊,設置網上咨詢、網上申請、網上預審、物流快遞等功能,全縣網上可辦率達92%以上。開發“華容都管”綜合APP,設立政策文件、政務公開、縣長信箱、網上辦事等欄目,實現掌上查詢並受理政務公開事宜。

四、主動服務,做到全程幫辦。一是做實“跑代辦”。探索“零跑腿”政務服務新模式,設立“幫代辦”機構,建立縣鄉村三級達244人的幫辦代辦隊伍,實行政務窗口人員領辦制,構建了“現場解答、協助辦理、全程代辦、上門服務”四級深度的“跑代辦”服務。通過“網辦”和“跑代辦”的有機結合,鄉鎮、村(社區)可以咨詢所有政務服務事項,並做到156項事鄉鎮辦結,其他需求在家完成預約、資料填報,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縣級辦理跑一次”。二是做實“上門辦”。全面啓動特殊群體服務“一件事一次辦”,內容包含“我要申請老年人福利補貼”“我要辦理殘疾人證”等二十余項,主動開展“上門辦”,打通服務特殊群衆的“最後一公裏”,做到“一次也不用跑”。三是做實“全程辦”。成立涉企審批服務中心,開發“企業項目審批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采取直接賦權、委托受理等方式賦權400多項審批服務及公用事項,辦理招商引資、園區企業、政府投資等事項75件,對企業實行全鏈條幫辦代辦。

6.自貿區郴州片區、高新區落實“免申即享”跑出政策惠企加速度

自貿區郴州片區、高新區將惠企政策兌現作爲助企纾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抓手,聚焦惠企政策落實中存在的“政策散、流程繁、兌現慢、到賬難”等痛點堵點問題,積極探索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策資金上門,以真金白銀助力園區企業纾困解難,實現政策紅利革新模式,打造“惠企通”綜合服務平台,用制度和技術主動送政直達直享,跑出政策惠企加速度。

一、簡化辦理流程,實現政策精准落地

(一)優化流程,惠企事項“一清單”。依據國家、省、市三級出台的惠企纾困政策,重點對焦行政給付、資金補貼扶持、稅收優惠政策,梳理編制了74項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項,涵蓋諸多領域,最大限度幫助園區企業便捷享受政策紅利。同時精簡“免申即享”流程,將惠企政策獎補資金兌現的七個環節優化爲“數據比對、意願確認、撥付到賬”等三個環節,實現由“企業先報、政府再審”轉變爲“系統匹配、確認領取”的主動服務模式,確保惠企政策應享盡享。

(二)多措並舉,線上線下“雙體系”。搭建開發“惠企通”綜合服務平台,建立園區統一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信息資源彙聚宣傳和服務管理載體,通過數據共享、自動比對、智能審批等手段,實現基于政策條件顆粒化、市場主體數據結構化、審批流程標准化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線下開設政策兌現專窗,爲園區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業務受理、現場答疑等綜合服務,同時,推行“企業服務‘碼上辦’”,開通“企業服務110”熱線、園區官方網站、微信公衆號等多個服務渠道,全面公開惠企政策文件、辦理流程和所需材料等,園區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一站式”獲取政策信息、申請兌現、查詢辦理進度。

(三)全程監督,獎補兌現“零差錯”。針對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項清單科學制定“免申即享”服務過程中的監管機制,確保全程監督可追溯。通過“惠企通”平台在線“晾曬”,實時“巡檢”,將“免申即享”政策清單、兌現標准、資金走向全部具體化和公開化,全程陽光透明“可視化”,園區企業可實時掌控每筆獎補資金的兌付路徑。超時可預警、終身可追溯、監督于未然,做到惠企政策獎補兌現環節最少、材料最簡、時間最短。

(四)專員服務,政策落地“全閉環”。以企業需求爲導向,首創企業服務專員和項目服務專員“兩員”服務機制,安排園區幹部爲園區企業、項目“一對一”提供服務,服務專員負責跟蹤督促“免申即享”政策落實,並創辦政企“早茶會”、“自貿夜話”等聯企品牌,及時向企業家收集彙總反饋兌現信息,形成政策落實閉環管理,讓惠企政策在園區落地見效。

二、啓用智能化手段,暢通資金撥付渠道

(一)政策信息“精准推送”。通過大數據核驗、信息共享、自動比對、智能審批等技術手段,精准鎖定符合條件的企業,主動發送短信提醒園區企業進行申報確認,企業無需搜集政策信息、無需提交申報材料、無需緊盯辦理進度,變“企業上門找政策”爲“政府上門送政策”。

(二)政策兌現“智能聯審”。通過“惠企通”綜合服務平台,實現各部門間業務協同,平台自動篩選符合條件的對象,智能提醒部門進行初核,將最耗時的審核環節前置,實施並聯審批、智能審批,變“企業申報、部門再審”爲“系統智審、人工輔助”。

(三)扶持資金“一鍵申領”。在部門初核、系統智審後,平台主動將政策兌現短信發送至園區企業進行確認,企業無需提出申請、提供材料,只需一次點擊確認領取,即可坐等政策扶持資金到賬,切實做到免申報、零跑腿、速發放,真正實現惠企紅利“送上門”。

三、布好政策“及時雨”,成爲企業“定心丸”

(一)真金白銀惠企纾困。從兌現數字來看,2022年全年兌現各類普惠型政策資金200多筆,惠及園區企業130多家,累計落實金額約5億多元,其中,通過“免申即享”兌現“留、抵、退”政策資金1.7億元,撥付穩崗補貼244.8萬元,穩定就業崗位7596個,穩崗返還覆蓋率、資金發放率100%。園區企業獲得了發展的“真金白銀”。

(二)惠企政策溫暖企業。2022年8月,園區首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項清單一經發布,立即在企業圈引發強烈反響,園區企業紛紛轉發朋友圈推廣並點贊“新政”,從企業感受來說,“免申即享”不僅緩解了園區企業資金短缺的困難,更重要的是讓企業騰出時間精力到生産經營中,好的政策,優質的服務,爲園區企業送去溫暖,帶去了信心。

(三)企業服務提質提效。企業服務上,園區以“免申即享”改革爲契機,減環節、壓時限、優作風、強服務,全面推動業務流程再造和政務服務優化提升,兌現效率比改革前提升了60%以上,首創“兩員”服務工作機制受到省市通報表彰,政企“早茶會”獲湖南衛視新聞聯播推介。

0 阅读:0

管理與決策

簡介:積累國內外20年的企業管理精華文章,與你慢慢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