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就是曆史——成都耳機展,聊聊ForTheMusic的索尼

耳機林sir 2024-05-11 15:10:22

我這人,喜歡曆史,在我看來人對曆史的情感,宛如塵埃對大山的情感一樣——你本就是從它這裏衍生揮散出來的,它定義了你的意義,而你的存在又是它的一部分延續。我們對于這無盡厚重精彩的本源,有所著迷,應該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並且,曆史和當下似乎也有著曼妙的聯結,這聯結在大多數時候不會被刻意察覺,卻也總有那麽幾個當口,會將你適時的驚醒。

就比如前幾天我在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耳機展上逛展,走到索尼的房間裏時,一開始我只是覺得“哎呀你看索尼最近真的是很勤快,尤其是2023年把Slogan改成For The Music之後,耳機類的展會每次都會出現,也都會給到單獨的一個小房間,來把自己的各類設備在更安靜的環境裏做展示、試聽和試用”這樣子,我轉悠著去欣賞這一房間的設備,順便看看有沒有認識的人在這個屋子裏,也就是在這時,給予我的驚喜,到來了。

聲音來自于現場的一名工作人員,咨詢他的那位小夥子似乎並非耳機發燒友,我猜他應該是一位個人音視頻內容制作者(B站俗稱“Up主”),工作人員正對他說:“您剛剛說的這個需求,可以看看這款我們新發布的C-80麥克風,再加上這副7506耳機,湊在一起就OK啦。”

然後我就愣住了……

朋友們,7506是哪年發布來著?C-80麥克風又是哪年?

一個是1991年的産品,另一個是2022年的新品,兩者跨度拉開31年,然後,做搭配!?

我沒有說那位工作人員推薦得不對的意思,我是想說,在那一瞬間,我忽然意識到自己並不只是單純站在一個品牌的展廳裏,而是站在了某些曆史和現在的交彙點——別的品牌肯定也會說拿上市年份不同的産品去做搭配,可那種跨個兩三年的沒有辦法給人太驚愕的感喟,你要明白這可是整整31年啊!怕是有些正在看我文章的朋友歲數都沒有到這麽大吧?

于是不禁回想,三十多年前的1991年,我們又在經曆怎樣的音頻時光呢?展會裏其它的品牌絕大多數想必都還沒有誕生,那時的中國,老百姓最常接觸的“聲音類設備”無疑是收音機,以及那種雙倉式的台式卡座機。而對于索尼來說,彼時Walkman和Discman在這個地球上正大殺四方風光無兩,中國孩子則需要家庭條件很富裕才能在那時擁有這樣的好東西。

那句話的驚醒,讓我一下子站在原地卻仿佛轉換了時空,緩過神之後,我開始用另外一種角度來審閱這個屋子裏的所有東西。

Walkman還在,從金磚到A306這些都還在,誠然這些年中國便攜播放器品牌勢頭很猛,然而金字招牌的魔力是迷人的;其實要讓我說,索尼的Discman也完全可以被複活,索尼Walkman系列的磁帶機同理——畢竟潮流這東西是一個圈,這些年大家也都看明白了,不少廠家已經開始動手了,這些情懷既然是從你這裏種下來的,自己站出來官方圓夢也更順理成章嘛。

來,讓我們漫步一下,這時光與曆史的集結點,看一下這個屋子裏的東西的重量:

1、Sony 360 RA臨場音效 相關技術:

首先要重提一下“For The Music”這個新Slogan,咱們可以簡單理解爲“索尼不光是能讓你聽音樂,這裏是可以包括從音樂制作、到傳播、到聆聽回放一整套”這麽一個立意,實際上這個立意非常能發揚其特長,畢竟會場裏的其余品牌往往只是覆蓋回放端,關于音樂制作音樂傳播,很多牌子就是有心他也無力。所以一進門的地方右手邊最顯眼的位置就給了Sony 360 RA臨場音效 相關技術展示,主體是protools和索尼開發的一套強大的插件系統,該插件不僅支持現場使用的Pro Tools, 也支持幾乎所有主流的DAW(數字音頻工作站),

現場演示內容使用了多達112條軌道並且可以全半球做調整,等于說這麽一套東西加上一副自帶360度環繞聲的索尼MV1,你就擁有了在音樂制作方面極高的自由度,每個樂器的位置和具體的表現力想怎麽擺布就怎麽擺布,整個聲音空間裏的元素仿佛樂高一樣由著你支配,弄過歌的朋友應該明白這意味著什麽。

實際上我發現這個之後趕緊喊來了在電台工作的徐冉美女,因爲我就想著這麽多條軌,肯定她這種老在台裏玩推子的會一看就熟嘛,然後她試完說:“咱們那個出過專輯的嘯哥肯定用得到這個”——這真就是給做音樂的人專門准備的好東西。

2、MV1開放式監聽耳機:

既然提到索尼MV1,那麽再提幾句我也不嫌多:之前人家索尼發布這款耳機的時候,真的就是奔著音樂制作這個初衷,它最亮眼的屬性包括並不限于十分標准、同時又極富自然度的聲音表現,很漂亮的頻響和素質水平,以及聲場重新做了樂器排布——不再是大家都扔在同一個平面這個簡單,而是做到了無論是什麽前端它的聲音都來自360度的整個空間,不同樂器的位置有高有低,能夠支持空間音頻混音,高解析度立體聲的混音與母帶制作,真正實現了空間聲場大革新,于是上文所說的系統必須搭配MV1才能完全體現。

更有意思的MV1這款耳機果然如我所預言的那樣達成了無心插柳柳成蔭效應,音頻器材愛好者們基本都很肯定它,不管是古典流行爵士搖滾它都能帶來出色而有新鮮度的體驗,而像電子樂這種頗具科技創新探索精神的音樂類型,MV1能帶給你的空間體驗比別的耳機明顯更爲精彩,這次展會有不少前端品牌廠商會在展台擺一支自己買的MV1給消費者做試聽,這是真正被業內肯定的型號,才會有的待遇。

3、C-80大振膜電容麥克風:

既然都在幫忙制作音樂了,那麽人聲的錄制方面索尼自然也會在硬件上推陳出新,C-80屬于那種我把旗艦級的技術拿出來,做一款又成熟又新銳又具備強悍性價比的麥克風,以期爲做直播、主播的和錄歌配音的人,提供錄音室級別的專業麥克風體驗,讓你在家就能錄出很高的品質,這樣的産品自然會大受歡迎。

4、IER-Z1R、MDR-Z1R、Just ear

之前那三個産品屬于音樂制作的範疇,而這三款産品則是索尼如今在聆聽回放音樂上的中堅力量,是索尼耳機的三款支點級産品,這其中IER-Z1R作爲索尼圈鐵耳機代表作,它對空間感的理解是教科書式的,實際上很多其它品牌的圈鐵耳機都會以它去參考“索尼會怎麽做”,而它也在這幾年傳遞著索尼對于混合換能原理的理解和探索。

MDR-Z1R我的朋友中不乏擁有者,70mm的誇張單元直徑,鎂質球頂振膜鍍技術,便攜播放器可以驅動的體質,較爲寬容且低頻充沛的設置,以及給足推力之後頗多可能的提升空間,使得它這幾年的口碑充滿了複雜性,這種複雜性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不同使用者手上前端的不同,當然聽音喜好的差異也是變數之一。而作爲一款發布八年之久,依舊在持續收獲新用戶新好評的型號,它早已成爲經典了。

如果說MDR-Z1R是經典,那麽Just ear則更像是索尼的一個傳奇。作爲索尼出品的手工定制動圈耳塞産品,這副塞子我只聽過各種版本的公模,而在這些公模裏個人較爲欣賞的是Listening版,即XJE-MH2LS版,它其實對于聲音的理解,非常的索尼,也非常的容易區別于市面上其它産品,那種對于空間感應該怎麽回放,樂器的線條感基音泛音之間的關系應該怎麽描述,包括所有聲音的秩序感該怎麽構建,它都有很獨到的地方。

5、ULT WEAR:

作爲ULT POWER SOUND澎湃低音系列的新品,這副ULT WEAR耳機戴上的一瞬間,我脫口而出三個字:“大輪胎!”

是的,它讓我想起了索尼XB系列的XB300、500、700的聽感(上圖爲XB700,有年頭啦),上來就是一頓黑雲壓頂的低頻輸出,其量感之大沖擊力之猛都令人咋舌,搭載了DSEE數字聲音增強引擎與頭戴5V1芯片並且可調低音輸出的它,恐怕會毫無疑問的成爲新一代的低音轟炸機,坦率來說這個低頻真不是誰都能接受的,但是一方面這個誇張的低頻傾向使得它不光是聽歌,看電影之類的也會是一把好手;另一方面就要說到路徑依賴了,幾十年前索尼正是靠著在磁帶機上的附加BASS音效,取得了對于松下愛華的市場優勢——人耳對低頻更爲敏感,是會有人一聽就喜歡就上瘾的, 這個系列後面也會上一款藍牙音響,我很期待它們接下來收獲的市場反饋。

所以你看,細究一下咱們剛剛羅列的這些參展並提供試聽體驗的産品,你能在裏面找到三十多年前的産品,也看得到三十多年前的思維延續,同時這裏面也有很新很具引領性的想法和探索,昨天今天和明天,彙聚在同一個空間裏,空間裏滿是“SONY”的LOGO,這個LOGO,似乎和我們每個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羁絆~

有的品牌,正在努力創造曆史,我們看得見他們的努力和脈絡,我們希望他們能創造屬于自己的篇章;

有的品牌,已經不幸的成爲了曆史,我們回望他那一條來時的路,路的終點止沒于某個令人唏噓的地方;

而對于索尼來說,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一體的;

For The Music,繼續走吧,而這,就是曆史~

0 阅读:20

耳機林sir

簡介:音頻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