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第2次回家,嫂子把人性“醜陋”展現的淋漓盡致!

周亦見 2024-05-16 18:50:36

這一篇,繼續精講《資治通鑒》。

周顯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333年)

【原文】

洛陽人蘇秦說秦王以兼天下之術,秦王不用其言。

蘇秦乃去,說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趙之爲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戰于千裏之外;趙之攻燕也,戰于百裏之內。夫不憂百裏之患而重千裏之外,計無過于此者。願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爲一,則燕國必無患矣。”

文公從之,資蘇秦車馬,以說趙肅侯。

(1)史料故事

系統講講蘇秦。

《資治通鑒》裏對他記載的不多,所以想了解這個人,就必須再看看其他的古籍。

《東周列國志》裏,詳細講述了蘇秦的人生。

蘇秦,生在洛陽一個普通家庭,窮N代。

如果不出意外,蘇秦會繼續父親的腳步,守著那一畝三分地,繼續窮一輩子。

但蘇秦不願意,他想出頭,想要榮華富貴。

可是窮人沒錢,又沒有資源,該怎麽崛起呢?

蘇秦找到了一個辦法,讀書。

有個成語叫“懸梁刺股”,描述的就是蘇秦用功讀書的樣子。

少年的時候,蘇秦拜了鬼谷子爲師,跟孫膑、龐涓成了同窗。

後來,孫膑、龐涓出山,都成了當時的大人物。

蘇秦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也想出去闖闖,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一次地點,他選擇了秦國,想著在那裏一展宏圖。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骨感的。

當時,秦國正在處理商鞅,對這種外來的士人很是不待見。

他的建言被秦王一口否決,還被人家嘲諷了一頓。

蘇秦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可謂是顔面掃地。

《戰國策》記載,“蘇秦羸滕履蹻,負書擔櫜,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

蘇秦穿著草鞋,背著書,一路步行從回了洛陽。

回去的時候,神情憔悴,面目黝黑。

這還不是最慘的。

長途跋涉後終于回到家,本以爲能稍微休息會,但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心如刀絞。

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爲炊,父母不與言。—《戰國策》

見到蘇秦回家,妻子擡頭看了一眼,繼續織布;嫂子也不給他做飯,連他的父母,也不願意跟他說話。

當時的蘇秦,心中苦澀可想而知。

但正是這種屈辱,激起了他內心深處的鬥志。

他拿起老師給的《陰符》,開始閉門苦讀,日夜鑽研。

每當困倦時,他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提醒自己不能懈怠。

經過一番苦讀,蘇秦終于再次出發,這次他選擇了趙國。

雖然一開始沒得到賞識,但他沒放棄,又輾轉到了燕國。

在燕國,他的才華終于得到了燕文公的認可。

蘇秦憑借自己的誠信和智謀,成功地說服了燕文公,提出了聯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合縱”策略。

就這樣,蘇秦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開始在六國之間穿梭遊說,把他的“合縱”理論傳播得淋漓盡致。

一人之身,挂著六國相印。

底層士人蘇秦,終于崛起了。

這時候,別人對他是什麽態度呢?

合縱成功後,蘇秦北上向趙王複命,途經洛陽。

一路上,車騎連綿,隨從如雲,簡直像是帝王出巡。

很快,消息傳到了“真帝王”周顯王的耳中,他不敢怠慢,急忙下令淨水灑街、黃土鋪路,以示隆重。

甚至,還特地派遣使者前往洛陽郊外,以最高禮節迎接並慰問蘇秦。

蘇秦衣錦還鄉,家人態度大變。

蘇秦的兄弟、嫂子、妻子,平日裏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哪見過這等場面?

他們紛紛低頭,不敢直視。

當蘇秦走進家門,他們更是恭敬有加,一個個俯首帖地,小心翼翼地端茶送水,生怕有任何閃失。

蘇秦看著這一幕幕,心中五味雜陳。

他忽然想起了往日裏大嫂的刻薄,于是笑著問她:

“大嫂,爲何你以前對我那麽傲慢、刻薄,現在卻變得如此恭敬、順從呢?”

大嫂聽了這話,尴尬萬分。

她扭扭捏捏地爬到蘇秦腳下,臉貼著地面,聲音顫抖地說:

“這……這還不是因爲您現在官做得大,黃金又多嘛。”

有一說一,這嫂子,也是實在人。

蘇秦心胸寬廣,沒有計較。

他只是感慨了一句話。

"我還是我,從沒有變過。如今富貴了,親人們害怕、恭敬;想當初貧賤的時候,他們卻又那樣輕視我。親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假如當初我在洛陽近郊有兩頃好田,過著安穩的日子,又怎會有機會佩戴六國相印呢?"

對人性,蘇秦看的很透。

回到家鄉後,他修建房屋,幫助家族致富。

此外,還讓自己的弟弟蘇代、蘇厲跟著自己學習,培養他們成爲有用之才。

盡管蘇秦最後的人生以悲劇收場,在齊國被人謀害,但他的家族依然興旺發達。

他的弟弟們在齊國、燕國擔任大臣,繼續著他的事業。

北宋的王安石評價蘇秦:“想君魂魄千秋後,卻悔初無二頃田。”

是啊,底層人民想要逆天改命,實在是太難。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堅信,老天總會給人留下一條活路。

無論遭遇多少艱難,都不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只要心中有希望,腳下就有路。

回顧蘇秦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奮鬥、胸懷,這些品質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正是這些品質,讓他從一個窮小子逆襲成爲戰國時期的外交名家。

所以,如果你現在也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不妨學學蘇秦這股子不服輸的勁。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不是看你起點有多高,而是看你能堅持多久。

下篇《資治通鑒》精讀,我們繼續。

更多幹貨,請關注微信公衆號“周亦見圈子”,送你一本價值500元的《資治通鑒解密》。

1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