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彙報發言是一門藝術,老八足以稱王,奈何老四已經成神

卿心君悅 2024-02-25 21:09:45

文丨卿心君悅

自1999年首播以來,電視劇《雍正王朝》已經曆經了25個春秋,口碑也從起初的一片罵聲,到如今的風評逆轉。

作爲一部不次于《大明王朝1566》的國産權謀劇,《雍正王朝》的豆瓣評分高達9.4分。

根據數據顯示,有十萬多位觀衆參與了評分,其中給出四星與五星好評的占比分別爲21.8%和74.3%,好評率高達96.1%,如果換算成人數的話,單這一個平台,就有超10萬人對該劇給予了好評。

也難怪有網友評價,《雍正王朝》代表了國産曆史劇的最高水平。

秉承著“絕對不放過任何一個神劇”的原則,我終于要對《雍正王朝》下手了,接下來的一段日子,會從職場之道、語言藝術、官場真相以及深度解析劇情等方面,連載這部劇,歡迎各位朋友留言交流,共同探討。

而《雍正王朝》第一集的禦前會議,就上演了一節生動的職場教育課。

戰鬥力爲零的太子

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水位暴漲,以致河南、山東等地多處河堤決口,百萬生民危在旦夕。收到六百裏急遞的康熙,立刻召集百官與諸王貝勒共同商討對策。

而前腳在山洞裏與康熙的愛妃春華一起開黑的太子爺,緊趕慢趕還是順利遲到了。一進殿,太子就被老爹康熙點名要求發言:

“胤礽,你是太子,你說,該怎麽辦?”

本來就心虛,又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被點名,太子的內心慌的一批。

不過老二畢竟是做了三十多年太子的人,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清楚遇到類似的情況無外乎撥錢撥糧,于是回複道:

“兒臣以爲,應該馬上救災,馬上修河堤。”

康熙繼續追問:

“怎麽救災?怎麽修河堤?”

這下徹底把太子問住了。

我現在滿腦子都是春華婀娜的身姿,哪裏有功夫想怎麽救災,怎麽修河堤,況且這不都是大臣們該幹的事嘛,要不白給他們開工資了。

太子心裏這麽想,可嘴上卻不敢這麽說,見老爹一直等著他回答,心思一轉,拍出一記彩虹屁,准備蒙混過關:

“皇阿瑪英明睿斷,自有主張。”

老爹你英明神武,睿智過人,一定早就有了良策,我就不在您老人家面前班門弄斧了。

災情如火,奉旨監國的太子不僅張皇無策,還當著衆人的面扯皮,心急的康熙不再顧及太子的顔面,略帶怒氣的怼了句:

“朕是有主張,朕現在問的是你有什麽主張。”

無以應答的太子只能深深的低下頭。

這時,一直旁觀太子出糗的老八,主動要求發言,且一開口就把太子摁在地上摩擦:

“一條黃河,千古泛濫,曆朝曆代,哪一年百姓不受黃患之苦,可自皇阿瑪當我以來,殚精竭慮,傾力治河,百姓不受黃患之苦達三十年之久,遍覽古冊,古來治理黃河者,不但未有如皇阿瑪之功,亦未有皇阿瑪之誠,此次黃患忽發,不在人事,純屬天災,皇阿瑪懷憂民之心則可,抱自疚之意則不必。”

老八這段話真是絕了。

太子沒拍成的馬屁,他拍成了,還拍得恰當好處,真情切意,既歌頌了領導的功績,又幫領導撇了責,同時還安撫了領導的焦慮心情,讓康熙的臉色不自覺地松弛了下來,還不住的點了點頭。

這顯然是認可了老八的說辭。

眼看著太子被完虐,老八出盡風頭,太子黨的中流砥柱老四又遲遲不見蹤影,老十三著急地站了出來:

“八哥,你不要忘了,康熙四十三年,黃河也發了一次大水。”

話是大實話,可顯然有些不合時宜。

領導前腳接受了吹捧,後腳就有人跳出來駁斥,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發言方式,只有心直口快、沒有野心的老十三幹的出來,但凡想進步,都不敢如此。

不過,抛開康熙的心情不談,單說老十三的駁斥點,確實直擊老八那番話的漏洞——

八哥,你說百姓不受黃患之苦三十余年,可我明明記得前幾年還發過一次大水呢,你這明顯是爲了拍咱爹馬屁,睜眼說瞎話啊。

打蛇打七寸,反駁抓漏洞。

如果老八不能就被指出的漏洞給予合理的解釋,那麽別說馬屁白拍了,弄不好還得承擔讓領導下不來台的後果,畢竟是他老八把康熙捧上天的,掉下來的責任也得由他擔。

我們再看老八是如何應對的:

“這正是我要說的,康熙四十三年黃河發水,各地督撫爲了從國庫掏銀子,將災情無限誇大,其結果是所報災情的府縣,人數與實際情況大不相符,因此兒臣敢斷言,此次災情所報,也不像奏折上那樣巨大。”

老八不愧是九子奪嫡中皇位的熱門人選,一句話就輕松化解了老十三的攻擊。

先是強調老十三的話,正是他接下來要說的,既直面了質疑,彰顯自己問心無愧,又暗指老十三動機不純,提出問題只是爲了駁倒他,壓根沒等他把說完話;

然後才就漏洞給出解釋以及看法,再次將重點落回寬慰、歌頌領導一事上——不是老爹您治水失敗,是天災難測,是有人想趁機取利,故意誇大了災情,把漏洞與康熙的功績死死捆綁在一起。

總之一句話,我就是不相信我康熙老爹治理的黃河會出問題,你老十三要是再咬著不放,那就不是沖我了,而是在質疑我康熙老爹的能力。

到了這個地步,老十三還能說什麽。

不過,深谙職場之道的老八清楚,馬屁雖然拍成了,但拍馬屁只是甜點,應對方案才是正餐,只有甜點沒有正餐的發言,是填不飽領導肚子的,畢竟此時的康熙,最在意的是災情,也因此,一番詭辯化解了危機之後,老八開始上幹貨了:

“兒臣以爲,當務之急無非是錢糧兩項,第一,應該立刻降旨災區鄰近省份,命他們即刻調糧運往災區;第二,立刻降旨戶部,從國庫撥出銀兩搶修河工。”

如果不是隨後趕到會議現場的老四橫插一腳,老八將會成爲這一局的絕對勝利者,不僅踩了草包太子,還能得到康熙的另眼相看。

老四團滅八爺黨

老四進門之前,老八一人Solo全場,老四進門之後,老四一人團滅整個八爺黨。

就在老八即將敲定勝局之際,一直沒露頭的老四,人未到,聲先至的直接插了進來:

“兒臣胤禛有話陳奏。”

說罷,脫掉油衣,徑直走到大殿中心,與老八並排跪在康熙面前。

開會遲到,又強行打斷了會議,作爲領導,康熙于情于理于規矩都得有個態度,于是康熙語氣嚴厲的問老四:

“胤禛,你爲什麽這個時候才到。”

在官場與體制內,開會遲到是大忌(要麽在規定時間內到,要麽幹脆找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請假,遲到是最不明智的行爲),這不僅僅是會議紀律的問題,這還關系著領導的面子與威信,以及對領導的重視程度。

所以,遲到的老四必須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康熙會有此一問,在老四的預料之中,他不緊不慢的回道:

“回皇阿瑪,兒臣到戶部清理國庫存銀和災區鄰近數省的存糧實數去了。”

我是遲到了,可我遲到是事出有因,是幹正事去了,是爲了更好的爲領導分憂解難。

老四話畢,最先變臉的是太子。

爲啥?

感覺被自己人坑了呗。

此時太子的內心活動大概爲:好你個老四,你去查賬爲啥不提前跟我通個氣,我也好有所准備,老八踩我就算了,你也在這兒跟我玩陽奉陰違。

太子爺是生氣,而八爺黨卻是慌亂。

爲啥?

因爲老四一開口就把手搭在了他們的命脈上。

戶部虧空的事,老八心知肚明,所以在提方案的時候,他只說了方向和策略,並沒給出具體的實數,如今虧空一事被老四當衆提出來,這意味著他之前營造的大好局面將要付之東流不說,甚至還可能被康熙問責。

不過此時的老八不適合開口反駁,否則就是心虛的表現,也因此,老四話音剛落,意識到情況不妙的八爺黨先鋒老十,跳出來質疑了:

“皇阿瑪,戶部是八哥奉旨該管,四哥這是越俎代庖。”

讓一個人閉嘴的最佳方式是什麽?

不是強行捂住對方的嘴,而是利用規則剝奪對方說話的資格,或是讓對方的發言失去正當性。

老十用的就是這招,一句話就把老四置于了“名不正”的位置上——戶部不是你該管的,你憑什麽去查賬?名都不正了,你的發言又豈能順?

不得不說,看似沒腦子的老十,偶爾還是有智商在線的時候。

我們再看老四的應對:

“戶部是八弟該管,但是皇阿瑪曾對兒臣說過,叫兒臣平日裏多多留心國事,軍政民務凡有重要建議,要隨時向皇阿瑪和太子奏陳。”

什麽叫拿著雞毛當令箭?什麽叫扯虎皮當大旗?

這就是!

戶部是不歸我管,可是我康熙老爹曾讓我多留心國事,至于我老爹是不是隨口一說,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當真了,我重視了,我還把老爹的話當成了我一切行爲的准則。

至于“留心”的範圍是什麽,包不包括戶部,那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老爹在我心中的地位大于天,所以我對這個範圍的理解就是和天地一樣大,而戶部自然在“天地”之中。

我這麽說,有毛病嗎?沒毛病吧?

老四這般回話,直接反手堵住了老十的嘴,而康熙也不會對此置喙,畢竟老四表達的態度,是兒子重視爹,把爹的話當聖旨一樣,他有啥好不樂意的。

況且,老四的回話裏還特意提到了太子,且把太子擡到了僅次于康熙的位置上,這對于一心要把皇位傳給太子的康熙來說,是懂事的表現,如此重視老爹,又尊重太子的老四,康熙怎麽能不維護。

解決了“名不正言不順”的問題,老四可以繼續發言了:

“剛才胤祀陳奏,應立即降旨向災區鄰近數省調糧和戶部撥款,兒臣都已聽到。可據兒臣所查,鄰近省份已無糧可調,戶部也幾乎無款可撥。”

“現在戶部能撥出的庫銀已不足五十萬兩,又要赈災又要修堤,杯水車薪,至少缺銀兩百萬兩以上。這是清單,請皇阿瑪預覽。”

這是逮住了老八的軟肋,往死裏踹啊,用事實反駁了老八之前提出的建議,同時提醒了康熙,老八管理戶部職責有虧。

到此,老八費盡心機營造的優勢局面,被老四徹底擊垮。

康熙責問完太子與老八之後,老四在康熙的示意下,有條不紊的說出了早就想好了赈災方案:

“兒臣愚見,立刻撥出庫銀四十萬兩,在直隸一帶向富戶買糧急運災區,以解燃眉之急。其余不足之數,立派欽差前往江南籌款購糧,赈濟災民過冬,搶修已壞的河堤。”

最終,康熙悉數采納了老四的建議,而這場禦前會議,也以太子顔面掃地,八爺黨全軍覆沒,老四一枝獨秀而結束。

彙報發言的藝術

事實上,抛開表象與表達,太子、老八以及老四的方案其本質是一樣的,都是撥糧修堤。

那麽問題來了:明明方案相同,爲何産生了不一樣的效果?又爲何最終老四的方案被采納?

這便涉及到了彙報發言的藝術。

先說太子。

太子的方案雖也提到了撥糧修堤,卻缺乏具體的落地方法。同時,太子在發言時,語氣含糊其辭,神態閃躲,給人的感覺偏向于敷衍了事,難以讓人信服。

再說老八。

相對于太子,老八的發言已經接近完美。

首先,態度誠懇認真,語氣鎮定自若,侃侃而談。

其次,表述方案時,采用了總分的方式,先給出大體的方向——“錢糧兩項”,隨後就此兩項分別給出了具體的實施辦法。

條理清晰、思路順暢,表述清楚是,這才是彙報發言時該有的狀態。

最後說說老四。

老八的優點老四都有,但老四比老八多了一樣東西——數據。

不要小看數據的作用。

一來,數據本身,既可以成爲駁倒對方觀點的武器,也可以成爲支撐己方觀點的有利證據,換句話說,數據意味著說服力。

這也是老八敗給老四的主要原因。

二來,數據的出現,從側面說明了發言與彙報,是有過調查的,是深思熟慮的,是有事實依據的,絕不是紙上談兵。

也就是說,數據不僅可以提升彙報發言的可信度與說服力,還可以彰顯彙報發言者認真負責的態度。

無論是混職場,還是混官場,會彙報,懂發言,是必備的基礎技能之一,只有懂得彙報發言的藝術,才更容易在與領導的溝通中,獲得認可與支持,進而更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畢竟,再優秀的想法表達不出來,或是說了沒人信,又有什麽用呢?

卿心君悅,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溫暖你,我。

1 阅读:449
评论列表
  • 2024-06-04 12:21

    老八重理論,老四重實踐!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卿心君悅

簡介:情感觀察者,書評人,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