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5軍163師參加對越反擊戰,殲敵5800余人,爲何這麽牛?

蘇飛談過去 2024-04-06 06:03:02
1979年,55軍163師參加對越反擊戰,殲敵5800余人,爲何這麽牛?

1979年2月,對越反擊戰正式打響。隨即,我悄然集結的9個野戰軍越過邊境線。彼時,我方參戰9個軍分屬東西兩線,第41、第42、第43、第50、第54、第55軍組成了東線廣西方向(廣州軍區許世友上將任總指揮),第11、第13、第14軍則組成了西線雲南方向(昆明軍區楊得志上將任總指揮)。各參戰野戰軍軍史有長有短,資曆也是有深有淺。

但是,各參戰野戰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殲敵數量如下所示:

第55軍(10951人);

第13軍(8075人);

第41軍(7032人);

第42軍(6901人);

第43軍(5269人);

第54軍(4433人);

第14軍(4146人);

第11軍(2901人);

第50軍(2128人,未包含第149師所殲之敵2338人)。

由上可知,第55軍殲敵數量最多,也是唯一殲敵數量破萬的野戰軍。在第55軍的輝煌戰果中,該軍建制內第163師貢獻了5800余人,比部分野戰軍的殲敵數量都多。大家可能有所不解,第163師爲何如此之牛?

▲第55軍戰地舊照

爲解答這一問題,筆者簡單說一下第163師的基本情況。1948年11月,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3師與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8師合編爲第48軍144師,軍政主官配置爲周仁傑(第48軍副軍長兼任)、鍾文法,轄第430、第431、第432團。第144師前身各部在解放戰爭中表現不俗,打了不少漂亮仗。

1950年11月,第144師調往粵北。同期,第430團與第142 師424團(即‘紅一團’)互調建制。稍後不久,第424團改稱第430團。1952年4月,第144師調入第21兵團。11月,第21兵團縮編爲第55軍,第144師組建師炮兵團。1970年1月,第144師改稱第163師,轄第487、第488、第489團及師炮兵團。

1979年2月,第163師參加對越反擊戰,擔負起了主攻同登、諒山的作戰任務,創造了不少經典戰例,斃、傷、俘敵5800余人。關于第163師的相關戰例,筆者不再多講,只需要給大家說一下第163師被中央軍委、廣州軍區授稱的單位(個人),就能感受到該師強大的戰鬥力,如下圖所示:

▲第163師被中央軍委、廣州軍區授稱的單位(個人)

在筆者看來,第163師能夠取得殲敵5800余人的驕人戰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第163師帶有紅軍血統,有著敢打必勝、不怕犧牲的優良作風;

但凡是擁有光輝戰史的老部隊,敢打必勝、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是深入骨髓的,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始終保持著“見任務就上、見紅旗就扛”的蓬勃朝氣。以“硬骨頭六連”爲例,該連在兩山輪戰時期,奉命攻打小尖山。任務下達後,迅速組織起了“十六勇士敢死隊”,僅用4分鍾就拿下了主峰,並打退敵人7次連續反撲。

▲“犧牲決勝團”戰旗

帶有紅軍血統的第163師也不例外,縱是歲月更叠,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戰鬥力。第163師師史悠久綿長,可前推至土地革命時期三灣改編之際成立的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1師1團(即‘紅一團’,亦稱‘犧牲決勝團’),師長邊貴祥就是在“紅一團”成長起來的。在第163師培育戰鬥力的過程中,“紅一團”無疑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從而讓全師上下形成了謀戰研戰的良好氛圍。

(二)第163師師長邊貴祥治軍有方,實戰經驗極爲豐富;

1979年2月,對越反擊戰開打前夕,第55軍軍政主官(軍長朱月華、代政委郭長增)主持召開了最後一次戰前准備會議,分析研判同登守、諒山方向敵越來越多,遠遠超過預期,明確第55軍執行“副攻”任務時,由第163師(師長邊貴祥、政委吳恩慶)擔任主攻。第163師聽聞敵人越來越多,全師上下嗷嗷叫,無不洋溢求戰求勝之心。師長邊貴祥更是信心滿滿說道:

軍長,你就瞧好吧!越軍越多越好啊,說不定這回咱們55軍這個副攻,打著打著就變成主攻了……

邊貴祥敢這樣說,確實是有實力。邊貴祥是一位老革命,于1944年8月參加八路軍翼東軍區第18縱隊,經曆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剿匪作戰的洗禮,實戰經驗極爲豐富。1967年,邊貴祥又以軍事顧問的身份參加了抗美援越,對越軍的情況極爲熟悉。

▲原第55軍163師師長邊貴祥(左)、政委吳恩慶

邊貴祥不僅能打仗,而且治軍有方,訓練部隊極爲嚴格。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邊貴祥在日常訓練中,尤爲強調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若要戰場上少流血,那麽平時就要多流汗!”從中我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邊貴祥治軍之嚴格。正所謂“大嚴即大愛”,第163師在對越反擊戰戰場上的優異表現,就不難理解了。

(三)第55軍的火炮優勢突出,第163師打了一場“富裕戰”;

根據軍區前置的戰前部署,第55軍作戰縱深20公裏,距離我國邊防重鎮友誼關較近,並無後勤補給保障之憂,此爲其一。在火力配置上,第55軍的火炮優勢較爲突出,僅85毫米以上火炮就多達432門。第55軍除了軍屬炮兵團、師屬炮兵團,前指還爲該軍配備了第54軍炮兵團、第161師炮兵團及廣州軍區炮兵第12團、第16、第52團。

▲第163師戰地舊照

此外,前指還爲第55軍配備了一個高炮團,以防止越南空軍的突然襲擊。在現代戰爭中,炮兵的地位不需要多講。可以毫不誇張的講,第163師打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富裕仗”。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第55軍帶有四野的血統,曆來重視炮兵的運用,以爭取最大戰果。邊貴祥在指揮作戰的過程中,幾乎完全不用擔心火力不足的問題,這是取得較大戰果的重要客觀因素之一。

筆者還需要多說一點,敵在同登、諒山糾集了戰鬥力偏弱的二線部隊2萬余人,以應對我軍的沖擊。尤爲需要重點指出的是,諒山地區鐵路和公路交通便利,距離友誼關18公裏、距離河內180公裏,這非常適合野戰部隊的收攏、展開。我55軍攻克諒山跨越奇窮河後,所面臨的作戰環境更是一馬平川。從軍事角度來看,同登、諒山地區是十分理想的“練兵場”。

▲新時期的第163師血脈——南部戰區陸軍第74集團軍合成某旅

綜上所述,第163師能夠取得殲敵5800余人的輝煌戰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邊貴祥積極練兵備戰謀打贏。1985年百萬大裁軍,第163師轉隸第42集團軍,並執行南方甲種摩步師編制。此後多年,摩步第163師曆經多次精簡整編而屹立不倒。直至2017年新一輪軍改,第163師進行“師改旅”,拆分爲兩個合成旅,分屬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南部戰區陸軍第74集團軍。

—END—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