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諸葛亮兒子很平庸,司馬懿兒子卻天賦異禀,諸葛亮:我的錯

枯木溝 2024-01-25 19:08:36

爲啥司馬懿家的孩子這麽聰明,諸葛亮家的孩子那麽菜?其實問題就出在他們兩個人身上!

想當年三國時期,魏國有司馬懿,蜀漢靠諸葛亮撐腰。

這兩人都是高智商且有地位的謀士,但看他們的孩子,可真是天差萬別啊——司馬懿的兒子個個都棒得不得了,諸葛亮的兒子卻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有的人甚至還給他們起外號叫“草包”。那這到底是啥原因呢?

司馬懿總共生了9個兒子,名字特別長,我先簡單介紹一下,他們是:司馬師、司馬昭、司馬幹、司馬亮、司馬伷、司馬京、司馬駿、司馬肜、司馬倫。

司馬懿:悉心培育兒子

這些孩子從小都接受嚴格的教育,先是學習文史兵法,然後還要進行射箭、騎馬等軍事訓練,就是爲了鍛煉他們的毅力和臨場應變的能力。而司馬懿則親自教他們,通過講故事激發他們的思考,還經常搞些難題來考他們的智商。

跟當時一般人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司馬懿更看重孩子的本事和腦袋瓜子,讓他們在實實在在的事情裏邊磨練。在司馬懿的精心培育下,這些兒子成了既有眼光又能應對困難的厲害角色,爲後來建立晉朝打下了牢固基礎。

特別是司馬師和司馬昭,他們深刻理解了時代變遷的重要性,還有胸懷天下的氣魄。他們繼承了司馬懿“把自己藏起來,時刻准備應對危險”的人生哲理,並以此作爲生活和做事的指引。他們最終實現了司馬懿生前沒完成的事業。

總的說來,司馬懿把他一生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兒子,爲晉朝的創立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他的兒子也非常成功地繼承了司馬懿“小心謹慎”的戰略方法,爲他們在亂世中的生存打下了穩固基礎。

接著談談諸葛亮家的兒子。諸葛亮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蜀漢,他的兒子諸葛瞻雖然聰明過人,但是在人們眼裏他並不是什麽特殊人物,有的時候甚至還被稱作“草包”。

諸葛亮年輕時就在綿竹隱居修行。20歲那年,劉備找上門三次,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參政。在他幫助下,劉備拿下了益州,建立起了蜀漢。

劉備死後,整個蜀國都由諸葛亮說了算,他成了“國父”。諸葛亮總是想辦法北上中原,完成劉備的心願。爲此,他整天忙碌得團團轉,根本沒有時間顧及家裏的事兒。

諸葛瞻出生的那時候,諸葛亮已經四十五六歲了,他沒有太多機會去陪著和照顧這個才8歲就沒了爸爸的孩子。再加上,當時的諸葛亮可是一手遮天的重臣,他的兒子根本不用擔心飯碗的事。

如果諸葛亮對兒子要求太嚴,肯定會招來議論。所以這個大丞相只好讓孩子自由生長,平淡度日。

其實呢,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爲了保住蜀漢東拼西殺,北伐曹魏,根本沒多少時間陪兒子。所以啊,這也是他的一塊心病。

諸葛亮:兒子死了 感歎命運無法改變

後來呀,孩子長大,諸葛亮還指望著他接班呢,結果他卻平凡得很。公元234年,魏國攻打蜀漢來了。那時候發生了江油大戰,諸葛亮讓兒子帶兵去打。

但是呢,兒子太自信,不聽勸告,結果輸得一塌糊塗,還英年早逝,才27歲就沒了。聽到這個消息,諸葛亮痛心疾首。一輩子操勞,連北伐中原都沒實現,現在唯一的兒子也戰死沙場,不能給他撐腰。

人生嘛,總是有勝有敗。雖然諸葛亮後悔沒有教育好兒子,但他卻只能接受現實。兒子的去世給他留下了不小的遺憾。

孩子的成長可是當爹媽的責任呀。就像司馬懿那樣,一生榮耀,但從來不忘教育兒子,才能使他家裏人在亂世中穩住腳跟。可諸葛亮呢,忙著打仗管事,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只能眼睜睜看著兒子過平淡生活。

“教子無方”這幾個字,決定了成功失敗。人活一世,做爸爸的責任不能丟。每個當爹的都該想想:我真的盡到了教育孩子的責任嗎?

想要報答養育之恩,那就得多花點時間用心去教。不管孩子以後什麽樣,父母都要負責。曆史上英雄多如牛毛,哪個當爹不想自家兒子出人頭地。教育子孫可是基礎,關系到家庭的繁榮。

無論何時,做父親都得負起教訓兒孫的責任。用實際行動和言傳身教會讓孩子得到全面發展,這樣才能保證家族長久。

曆史車輪一直往前走,諸葛亮和司馬懿早就不在了。但是,教育兒孫的那份責任依然勉勵著廣大父親們。父愛深沉,在亂世之中最能打動人心。

2 阅读:239

枯木溝

簡介:分享每天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