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老人高熱不退,疾控人員上門後:家中竟發現近兩百只蜱蟲!

秋凝健見 2024-05-12 02:15:11

天氣漸熱,

不少人被蜱蟲“叮”上了。

昨天,

“疾控在高燒老人家中找出近200只蜱蟲”

的消息,沖上熱搜。

83歲奶奶突然發熱

家中發現近200只蜱蟲

浙江省天台縣人民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天台分院)感染病科近期收治五六例被蜱蟲所咬患者。 

83歲的曾奶奶就是其中一位。1周前,曾奶奶突然發熱、乏力,以爲是普通感冒,在當地診所挂了3天針,仍反複高熱不退,且出現嗜睡、心律失常,家裏人趕緊將她送來醫院。經過檢查化驗,老人白細胞,血小板明顯下降,心肌酶,轉氨酶等均明顯異常。

視覺中國 供圖

雖說曾奶奶記不清是否被什麽蟲叮咬過,但臨床經驗豐富的該院感染病科主任陳英俊判斷,老人應該是被蜱蟲叮咬,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果不其然,第二天縣疾控中心回報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陽性。

在當地,被查出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陽性,疾控工作人員一般會到患者家中了解情況。曾奶奶家在農村,見多識廣的工作人員在奶奶住處檢查時還是驚訝了,家中竟發現近兩百只蜱蟲,一番操作後,蜱蟲全部殺滅。目前患者仍在住院積極治療中。

“我省主要的蜱傳疾病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由新布尼亞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俗稱蜱蟲病。嚴重者可出現精神狀態改變、出血等,最終可因肝、腎、心髒等多器官功能損傷而死亡。”陳英俊主任說,現在已進入高發期,5月和6月蜱蟲密度達到最高。

受訪者供圖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近期也接連收治了幾名被蜱蟲咬傷的患者。

近日,紹興新昌72歲的王阿姨(化名)像往常一樣忙碌在自家山上的幾畝茶田裏,她期待早些收獲、炒制,然後賣上個好價錢。

誰能想到,采茶回來的當晚,她開始發燒不退,一度燒至39℃。斷斷續續燒了6天之後,一向快人快語的王阿姨連說話都不利索了,還出現乏力、畏寒、咳嗽,整個人精神狀態很差。

在當地醫院就診發現她白細胞減少、血小板下降,對症治療後情況也沒有明顯好轉。進行了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檢測後,結果顯示“陽性”!王阿姨被轉院至浙大一院。

“入院之初,患者的情況比較危急,心、肝、腎甚至中樞神經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急診科主任陸遠強主任醫師帶領團隊對王阿姨進行對症支持治療,“穩住”她的生命體征後,王阿姨被轉入感染病科治療。

警惕!

被感染病毒後嚴重可致命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郭靜副主任醫師介紹,今年4月以來,有多例被蜱蟲咬傷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的患者被送來救治,患者都有上山采茶、挖筍或種菜的經曆,分布在全省各地。

這些患者大多年齡超過60歲、在野外種菜或是遊玩時,不慎被蜱蟲咬傷。

其中一位老人,是在發現自己腿上多了一顆不明原因的“痣”並且挖不掉後,才意識到自己遭到蜱蟲攻擊。另外有老人和王阿姨一樣,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曾經被蜱蟲咬了,在發熱一周後,經過核酸檢測陽性,才最終確診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排除他們身邊其他傳染源,“元凶”還是蜱蟲。

值得警惕的是,

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有一定的病死率,

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蜱蟲咬後爲啥這麽凶?

出現這些症狀請警惕

爲啥不要忽視蜱蟲這個“小東西”?

蜱蟲叮咬具有很強的隱匿性,喜歡攀附在人或動物皮膚較薄的部位,時間可長達十幾天,“吃飽喝足”的它體型會膨脹幾十倍,在人的體表能形成如一顆黃豆大小的“痣”。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楊益大主任醫師介紹,蜱蟲本身是不帶病毒的,但當它從其他帶病的動物身上感染了病毒就成了隱形的“炸彈”。

新型布尼亞病毒是2010年中國疾控中心從蜱蟲中毒者體內分離出來的一種新型病毒,也叫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SFTSV)、大別班達病毒,因爲蜱蟲叮咬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又叫“蜱咬熱”“蜱蟲病”,每年4月至10月多發。

人感染後的潛伏期一般是1~2周,患者會出現發熱、頭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不少人會誤以爲是感冒發燒,結果耽誤治療。

“新型布尼亞病毒會造成骨髓抑制,導致出血,該病的死亡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是由于胃腸道、顱內或其他髒器出血。”專家解釋,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起病急,患者體溫多在38℃以上,一些重症患者可達40℃以上的持續高熱,最長可達10天以上。除了發熱、出血,惡心嘔吐、乏力胃口差、腹脹腹瀉等也是常見的病症。大多數新型布尼亞病毒患者經過抗病毒治療可以治愈,但重症、危重症患者還可能出現心、肝、腎等多髒器功能衰竭,甚至休克,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也高達60%至70%。

專家強調,有些患者沒有被蜱蟲咬過的明顯咬痕,但是也會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這個“小黑點”有時咬人非常隱蔽,它甚至還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感染的重症患者常出現凝血機制障礙,可能發生出血,傳染性強。即便患者去世後,無防護下近距離接觸屍體同樣存在被感染的風險。

不過,雖然“人傳人”在一定幾率上存在,但公衆也不需要過于擔憂或恐慌。因爲只在某些極特殊情況下,例如自身皮膚破損或黏膜接觸到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才有可能感染。所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後,一定要嚴格消毒,減少人際間傳播。

新聞+

如何預防蜱蟲叮咬?

如何預防蜱蟲叮咬?

1、“全副武裝”:去野外露營、徒步,盡量穿淺色長衣長褲,便于發現蜱蟲,戴上帽子、紮緊褲腿,不要穿涼鞋、拖鞋、露趾鞋。

2、使用驅蟲劑:裸露的皮膚、衣物和帳篷表面應塗抹、噴灑驅避劑。

3、遊玩後全身檢查並清潔。

4、給寵物定期除蟲。

被咬後如何應急處理?

錯誤做法 ×

被蜱蟲叮咬後,不要通過拍打、生拉硬拽或煙頭燙等方式“硬拔”。

因爲被蜱蟲叮咬後如果“硬拔”,容易讓蜱蟲的口器和頭部殘留在體內,導致病原體感染;如果“硬拔”時不慎捏破蜱蟲,接觸到蜱蟲體液的部位也可能感染病毒。

正確做法 √

1.先用酒精塗在蜱蟲身上;

2.再用小鑷子貼近皮膚的位置輕輕夾住蜱蟲頭部,垂直皮膚方向把蜱蟲拉出;

3.隨後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由于蜱蟲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膚吸血後很難拔出。如果蜱蟲深入皮膚,請盡快到正規醫院處理。

網友評論

潮新聞·錢江晚報綜合自潮新聞 記者 吳朝香 孫燕 通訊員 張葉嬌 宋黎勝 王蕊 江晨、國家應急廣播、央視新聞、網友評論等

0 阅读:0

秋凝健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