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宋朝自廢武功重文抑武?

琅琊左史 2024-04-29 08:54:05

被頻繁的篡位搞怕了。

趙匡胤本身就是靠篡位登基,陳橋兵變前,他還是後周的臣子,一朝黃袍加身,他反到成了天下共主。

在趙匡胤之前,有好幾個帝王都是靠謀反起家,後梁朱溫是造的李唐的反,後晉石敬瑭是造的後唐的反,後漢劉知遠是造的後晉的反,後周郭威是造的後漢的反。趙匡胤只不過是步了前輩的後塵,造了後周的反。

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終于結束了五代十國近百年的割據分裂史,也結束了頻繁王朝更替的曆史,這才能讓他成爲與秦皇、漢武、唐宗齊名的帝王。

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源于唐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形成的根源則是朝廷衰微,地方節度使掌握了兵權財權。

爲了平定安史之亂,唐肅宗的朝廷只能不斷給地方節度使授權,最終讓地方的節度使掌握了軍政大權,晚唐藩鎮割據就此定下了基調。

黃巢之亂加速了唐王朝的滅亡,讓已經名存實亡的唐王朝終于蓋棺定論。

唐王朝滅亡後,五代十國就輪番上演了吞並、征伐、篡逆的好戲。

支持這些玩家的本錢就是各個玩家手中的軍權。

軍權在誰手中,誰就有資格南面稱孤。

趙匡胤謀逆的本錢就是軍權,他的手中掌握了後周絕大多數軍隊。

既然靠謀反發家,就得想辦法杜絕再次謀反。

趙匡胤前面的幾位皇帝在這方面做的並不好,只有趙匡胤看出了這個問題的本質,並且想出了解決辦法。

怎麽辦?只有收了節度使的兵權,將所有軍隊指揮權收歸己有。

趙匡胤搞了個功臣晚宴,吃飽喝足後就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扶我上位的老幾個,如果想幾輩子榮華富貴,那就把兵權交出來回家養老,如果戀棧權位,那今晚的酒就是斷頭酒。

軍權交接很順利,趙匡胤沒有像朱元璋一樣搞大清洗就把軍權收歸皇帝。

自此之後,軍權歸皇帝一人所有,皇帝就是兵馬大元帥。

除了沒收武將軍權,趙匡胤還搞了個重文輕武的把戲,在朝堂上,同品級文官要高于同品級武官,搞了個區別對待。自此之後,武將再沒有出頭之日。

趙匡胤搞的這套重文輕武的策略,確實杜絕了地方割據和頻繁篡位的問題,使中華再次長久大一統。但弊端也出來了,打不過遊牧民族。

漢唐時雖然匈奴突厥很猛,但被漢唐追著打,到了宋朝,北方遊牧民族有一個算一個,誰都能欺負宋朝。

宋朝成了軟柿子,輪番被契丹、西夏、女真、蒙古蹂躏。

趙匡胤的重文輕武既是宋朝319年大一統的基石,也是300多年被欺淩的誘因,一個事物總是存在利弊兩面,如何取舍真是個千古難題。

1 阅读:128
评论列表
  • 2024-04-29 21:39

    唐朝是開國皇帝是李淵吧?還有統一二百年晉亂的是楊堅吧?

  • 2024-04-29 22:46

    安史之亂的根源在于李唐持續上百年的“以胡化漢”,自春秋起,華夏不斷開拓,至漢時,河套、朔方、遼東盡爲漢地,“千古一帝”爲得到一個“草原聯合酋長國酋長”的“尊號”,河套朔方讓給了鮮卑,遼東乃至河北讓給了契丹,成就了西夏與遼,李唐後期,華夏族生存地限制在關中,及河南以南!安史之亂不是簡單的權力之爭,不是軍閥反叛,是胡漢之爭!

  • 2024-05-01 11:18

    國門幽雲十六州在外族手裏,讓宋朝軍事是中國曆代最強的,但無奈後來面對的是幾乎滅了世界的蒙古,然後又外行指揮作戰,最終中華亡國導致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