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聶榮臻到蘇聯爲中國學員授銜,見到女兒時:你要抓住這個機會

興衰五千年 2024-04-21 17:28:43

前言

作爲元帥的女兒,聶力從小就知道先輩的創業之艱。她經常說:“老一輩在槍林彈雨裏浴血奮戰打天下,建立了新中國,我們不能坐享父輩打下的天下,要真正把自己當成新中國的建設者。”

那時候,爲了把女兒聶力培養成一個人才,要她在將來爲祖國服務,聶榮臻元帥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聶榮臻:我們是不得已才把你留在鄉下的

1991年,福帥聶榮臻已經92歲高齡了,與他同時被授予元帥的老戰友只剩下了他一個人。

雖然到了這個年紀,但聶榮臻元帥在精神上依然十分飽滿,臉上洋溢著堅毅的神情,還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在采訪的過程中,聶榮臻元帥向記者傾訴了他“科技興國”的夙願。

在提到科學技術落後就會被動挨打的時候,聶榮臻元帥語重心長地說:“一部中國近代史,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抗美援朝戰爭,因爲武器裝備落後,使我們吃了許多虧。當年,我們研制導彈、原子彈,陳毅同志就多次對我說過,沒有‘兩彈’,握著各外交部部長的腰杆子就不硬!”

聽到父親這樣說,聶力感同身受。因爲她也經曆過那個時代,她甚至清楚地記得自己一個人被留在鄉下生活的那段歲月,是那樣的渴望與父母團圓。那種感覺,和農民工在鄉下的留守兒童是不一樣的!

1945年12月,綏遠戰役結束後,聶榮臻回到張家口。1946年1月5日,中國共産黨與國民黨當局初步達成關于停止國內軍事沖突的協定。1月10日,雙方下達了停戰令。

隨後,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聶榮臻主持晉察冀軍區的部隊進行了縮編,將9個野戰縱隊縮編爲4個縱隊,原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仍爲第1縱隊,晉察冀軍區野戰部隊編爲第2、第3、第4縱隊,並將部分野戰縱隊充實地方軍中。

爲此,聶榮臻著實忙碌了一段時間。由于國共雙方宣布了停戰,聶榮臻在忙過這一段後,有了短暫的休息時間。

那段時間,聶榮臻常常利用工作的間隙,將口袋裏女兒聶力的照片拿出來,默默地看著出神。這張照片,還是女兒小時候的照片,他一直隨身攜帶。

這年4月,在周恩來的幫助下,聶力跟隨著前來接她的人,離開鄉下,踏上了尋親之路。

一路上,想到可以見到爸爸媽媽了,聶力的心情十分激動。雖然,聶力身上什麽值錢的東西,穿著一件土布棉袍,手上提著一個僅有的小包袱,但在心裏是高興的。

在到達北平後,聶力見到了葉劍英。爲了讓聶力能夠對父親有個印象,葉劍英特意准備了聶榮臻的一張照片,交給聶力,並笑著對她說:“看,這就是你的爸爸,你拿著這個,到張家口去,看誰像照片上的人,你就叫他爸爸。”

在到達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駐地張家口東山坡後,聶力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家平房門前,輕輕地將門推開。

在平房裏,張瑞華一下子就認出了自己的女兒,雖然,張瑞華已經11年沒有見到聶力了,但她很確定,面前的這個大姑娘就是自己的女兒。

于是,張瑞華立即站起來,激動地大叫了一聲:“麗麗!”緊接著,張瑞華和聶力擁抱在一起,哭訴著多年未見的相思之情。

就在張瑞華和聶力說話的時候,得知女兒歸來的聶榮臻也大步走了進來。

見丈夫回來,張瑞華擦了一下眼淚,對聶力說:“麗麗,你看,誰來了?”

這時,聶力將葉劍英給她的照片拿了出來,舉到眼前,仔細地對比著面前和照片上的人。

見女兒這麽認真,聶榮臻擺了擺身體,笑著說:“好好看看,像不像啊?”

確定面前的人和照片上的人是同一個人時,聶力哭著撲到父親的懷裏。聶榮臻則輕輕地拍著女兒的肩膀,心裏十分享受。

在後來的日子裏,聶力雖然和父親十分親昵,但對父親濃重的四川口音聽起來卻有些吃力,因爲她的口音是上海的。

即使這樣,聶榮臻也非常高興,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那時候,聶榮臻逢人便向他們介紹說:“這是我的女兒麗麗,剛從上海鄉下接回來的。”

見聶榮臻高興,大家都十分開心,說:“看,聶司令員找到了女兒,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了!”

隨著相處時間的延長,聶力體會到父親對她的愛並不是因爲久未見面,而是發自內心的,長久的。

對此,聶力十分開心,但也産生了一個大大的疑問。一天,在和父親聊天的時候,聶力想了很久,才將自己心中的疑問,問了出來:“爸爸,你和媽媽這樣疼愛我,當年怎麽忍心把我留在鄉下呢?”

聽了女兒的話,聶榮臻的心裏也十分難過,談了一口氣後,語重心長地說:“爸爸媽媽怎麽舍得丟下你呢?!!那是爲了千千萬萬勞苦大衆的翻身解放,萬不得已才忍痛把你留在鄉下的。”

聶榮臻的話,聶力聽起來雖然有些不太懂,但她知道父親和母親不是不愛她,也不是故意將她留在鄉下的,這就夠了。

6月,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中華大地再次陷入了戰火當中。7月,在國民黨軍東西夾擊張家口的形勢下,晉察冀軍區部隊與晉綏軍區部隊一起進行了大同集甯戰役和張家口保衛戰。

期間,聶榮臻在權衡了利弊後,認爲應該以面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爲主,不能太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應當采取能守則守,不能守在必要時主動放棄張家口。

9月,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聶榮臻決定將張家口市立中學、市立女中、回民中學撤離張家口,轉到河北太行山區。

經過一段時間的搬運,這三所學校安全抵達河北省建屏縣(今平山縣)西柏坡黃坭村,並將三所學校合並在一起,成立了晉察冀邊區聯合中學。

10月10日晚,在組織了各級政府、機關、工廠以及部隊留守處轉移後,聶榮臻撤離了東山坡司令部大院,將張家口留給了國民黨軍。

在撤離之前,聶榮臻對部下說:“對于張家口及其附近地區的各種建築設施,例如下花園發電廠、張家口飛機場等等,告訴部隊不要破壞,一來還有人民群衆,二來撤出來只是暫時的,用不了多久紅旗就會重新飄揚在大境門的城樓上。”

對于主動撤出張家口這件事情,盡管在之前做了不少工作,但有些指戰員還是轉不過彎來,說:“我們艱苦奮鬥抗戰八年,鑽了八年山溝,剛進張家口一年多點兒,爲什麽又把它讓給敵人了?”

考慮到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聶榮臻決定召開會議,解決這個問題。會上,聶榮臻分析了張家口 的形勢,並說:

“從戰爭的全局來看,從敵強我弱的形勢來看,我們應該審時度勢,著眼于未來,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應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爲目標。可許多同志看不到這一點。把丟掉張家口看得過重。實際上,我們暫時的放棄張家口……沒有什麽了不得!當年的日本侵略者,也是橫行霸道,不可一世,我們同它較量了八年,結果怎麽樣呢,還不是我們勝利了嗎?蔣介石也不例外,反動勢力終究是要失敗的,這是曆史的必然,不可抗拒。”

由于國共之間的戰爭打得越來越激烈,聶榮臻感覺到壓力空前的大。

那時候,看著女兒的年齡越來越大,聶榮臻的心裏想讓聶力讀書識字,但因爲戰爭的無情,只好在戰爭的間隙,特意抽出時間關心女兒的學習。爲了女兒,張瑞華也找了羅瑞卿的夫人郝治平和曾湧泉的夫人徐佩茹,專門爲聶力補習語文和數學功課。

1948年1月,晉察冀邊區聯合中學遷到石家莊市郊的柏林莊村,後與原晉察冀邊區的行知學校中學部合並,並更名爲華北育才中學。

不久後,在父親聶榮臻的關心下,聶力進入華北育才中學,參加了學習。5月華北育才中學與北平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合並,成爲師大附中二部。聶力也成爲了師大附中二部的學生。

學習期間,聶力非常用功,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那時候,聶力是學校裏大家公認的一個刻苦學習的好學生。

1954年,在高中畢業後,聶力考上了留學蘇聯的預備生。

然而,聶力卻對自己要不要去蘇聯留學,産生了矛盾。于是,在見到聶榮臻的時候,聶力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父親,並詢問道:“爸爸,我都這麽大了,還去蘇聯念大學嗎?”

對于聶力能憑借自己的本事考上留學蘇聯的預備生這件事,聶榮臻非常高興。聽了聶力的問話,聶榮臻鼓勵女兒說:“年齡稍大點又有什麽,學習不光是爲你自己,也是爲國家的將來嘛!”

聽了聶榮臻的話,聶力心裏有了底,決定要好好把握機會,到蘇聯去學習那裏的先進知識。

1955年,聶力進入蘇聯列甯格勒精密機械與光學儀器學院。在這裏,聶力努力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

9月,解放軍舉行了授銜儀式,聶榮臻被授予元帥軍銜。

1956年2月,受中央委派,聶榮臻元帥來到蘇聯,向在蘇聯工作和留學的中國軍官們授銜授勳。

期間,聶榮臻元帥來到蘇聯列甯格勒。看到穿著元帥度的父親時,聶力心裏非常激動,將她在蘇聯的學習情況,向父親做了彙報。

聽了聶力的彙報,聶榮臻元帥非常高興,笑著對女兒說:“好!要抓住這個機會,多學一些東西,以後更好地爲國家做貢獻!”

那天,看著父親離開的背影,聶力終于明白了父親當時說過的那句“爲了千千萬萬勞苦大衆的翻身解放,萬不得已才忍痛把你留在鄉下”的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那既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選擇,爲國家強大而做出的無奈的選擇!

聶力:爸爸媽媽找我,叫他們自己來接

1928年4月,在黨組織的批准下,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聶榮臻與來自河南的畢業于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黨的機要交通員張瑞華,在香港皇後道結婚。

這一年,聶榮臻29歲,張瑞華19歲。這種珍貴的感情,使他們同生死共患難長達64年。

後來,聶榮臻元帥家裏的保姆問張瑞華:“您和首長當年誰追誰啊?”張瑞華笑著說:“當然是他追我啦。他常來看我,找我聊天,我還不懂嗎?”

那時候,在被聶榮臻表白的時候,張瑞華非常害羞,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那兩天,在張瑞華的腦海裏,時刻都揮不去聶榮臻的影子,覺得他“好像挺嚴肅,挺嚴厲……但是,又從沒見過他發脾氣……他個子挺拔,相貌堅毅,還特別愛整潔……”

然而,想到“嚴厲一點又怎麽樣?!不怕他”的時候,張瑞華又輕松地笑了起來,在心裏同意了聶榮臻的追求。

婚後不幾天,周恩來便到他們家裏作客。關于對周恩來的第一印象,張瑞華在後來回憶說:

“一見到總理,印象就非常深刻。總理對人親切、可敬,非常有禮貌。我雖然是毛孩子,但總理不是把我當成毛孩子,他是那樣溫和、親切,我一下子就記住了。第一次的印象就是這樣。以後印象一直是這樣。”

後來,在中央安排下,聶榮臻前往天津,在中共順直省委(轄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察哈爾、熱河、綏遠、豫北、陝北,省委機關設在天津)擔任了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

1930年5月,聶榮臻按照中央的安排,離開中共順直省委,來到上海,在中央特科參加了工作,受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不久後,懷著身孕的妻子張瑞華也來到上海。

9月,張瑞華順利生下了女兒。後來,在回憶起聶榮臻在那段時間的工作情況時,張瑞華說:

“那時搞特科,是我沒有生孩子以前。他天天像夜貓子一樣,一清早5點鍾就出去了,一直到晚上12點鍾,一兩點鍾,甚至有時到3點鍾才回來。我5點鍾就要搞好吃的,吃得很簡單。他走了,我在家,還擔任著機要交通的任務。他晚上兩點左右回來了,我不能睡,晚上總是聽著,聽著,有聲音沒有,他一走進胡同口我就知道。他的皮鞋聲與別人的不同。我就悄悄地在門裏邊等,等著腳步聲音停了,按約定輕輕敲幾下,知道是他,就開門讓他進來。”

1931年,聶榮臻按照中央的安排,前往中央蘇區工作,而張瑞華則帶著女兒聶力留在了上海。

1934年,由于叛徒的告密,張瑞華和4歲的聶力被敵人逮捕,被關在了英租界的巡捕房裏。

一個多月後,由于敵人無法確定張瑞華共産黨員的身份,最終以“查無實據”的理由釋放。

1935年,上海的鬥爭形勢變得十分嚴峻,考慮到張瑞華的情況,組織決定將她調離上海到蘇區與聶榮臻會合,並將小聶力留在上海,交給了黨組織的負責人毛齊華的母親撫養。

在陝北見到從上海來的愛妻張瑞華時,聶榮臻將隨身攜帶的女兒的照片拿出來,難過地對妻子說:“自從長征以來,一切音訊都斷絕了。我很想念你們,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拿出麗麗的照片,看了又看,不知看了多少遍……”

聽了聶榮臻的話,想到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到女兒,張瑞華的眼裏不斷地湧出淚水,怎麽擦也擦不幹。

母親張瑞華離開上海後的生活,聶力吃了許多苦。後來,在提到那段歲月時,聶力說:“沒人知道我的父母是誰。和父母分開時,我還那麽小,自己也不記得。有人見我沒爹沒娘,就叫我野孩子。”

爲了生存,聶力甚至想過去討飯,然而,毛齊華的母親卻不同意。對此,聶力流著淚說:“我想去討飯,老奶奶攔住我不讓去,怕狗咬著我,她自己去。”

1938年,周恩來派上海地下黨的同志去看聶力。

那時候,剛剛8歲的聶力便已經養成了機警的習慣。聽到來人說父母讓他們來接自己的時候,聶力大聲說:“你們是騙子,你們想把我賣到上海去,放到大煙囪裏燒大煙。要爸爸媽媽自己來接,別人不行!”

見聶力說話那麽大聲,來人擔心暴露身份,便無奈地離開了。

後來,毛齊華的母親去世,聶力的生活更加艱難了。那時候,爲了生存,聶力還去日本人控制的紗廠當過童工,一直幹到日本投降。

1946年,在周恩來的關懷下,聶力才見到了14歲未曾見面的父親聶榮臻。這時,聶力已經16歲了!

雖然聶力的年齡已經大了,但聶榮臻卻十分關心女兒的學習,依然希望她能夠學業有成,在將來成爲建設國家的有用人才。在父親不斷的鼓勵下,聶力成爲了蘇聯列甯格勒精密機械與光學儀器學院的學生。

1960年,聶力從蘇聯列甯格勒精密機械與光學儀器學院畢業。

回國後,聶力被分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先後擔任了新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的技術員、工程組長。

那時候,爲了讓聶力盡快熟悉和了解國內的建設情況,聶榮臻元帥經常帶著女兒到全國各地進行參觀。

1965年,聶力被任命爲七機部一院十三所儀器室主任,後又擔任了國防部科委科技部副局長、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1988年,聶力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7月24日,聶力又晉升爲中將。

從此,聶力成爲了新中國的第一位女中將,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將,還是中國5位女將軍中職務最高的巾帼女傑。

1992年5月14日,聶榮臻元帥病逝,享年93歲。

父親走了,但在聶力的心裏永遠也忘不了父親經常對她說的話:“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國防科技力量和尖端武器,就意味著滅亡!對于中國來說,更是如此!我們要在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努力爭取外援和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以促進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