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滅秦後,爲何不稱帝,反而大肆分封諸侯留下隱患?

一點兒曆史事 2024-03-11 21:50:20

項羽滅秦後,爲何不稱帝,反而大肆分封諸侯留下隱患?

首先,筆者要向大家解釋一件事:

采用郡縣制或分封制,決定霸王或皇帝,這其實是兩個問題。

當然了,這兩個問題中有很高的關聯性。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與項羽推翻暴秦,其實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情況。

秦始皇統一六國,靠的是“奮六世之余烈”,靠的是大秦世代君王的努力。

而從嬴政登基開始,中原就再也不存在一個能夠淩駕于他之上的人了。

滅掉六國後,和嬴政在等級上平起平坐的人更是不複存在。

嬴政就算“稱皇帝”,也不過是讓自己的稱號更加響亮罷了。

而項羽推翻秦朝後,他的地位可不能和嬴政相提並論。

首先,項羽上面還有個頂頭上司——楚懷王。

而且六國勢力也並不完全聽命于項羽。

面臨這個情況,項羽仰尊楚懷王爲義帝,給自己冊封“西楚霸王”,其實才是更明智的選擇。

至于“皇帝”這個稱號,項羽可能也覺得不太吉利。

畢竟這個稱號是秦朝才有的,而秦朝,是項羽自己親手推翻的。

秦朝用了“皇帝”,卻二世而亡,而周朝用了“王”,卻有八百年天下。

更何況項羽對秦朝還有著近乎癫狂的仇視,因此阿房宮才會被項羽一把火燒掉。

對于“皇帝”這個稱號,項羽肯定也是十分仇視的。

當然,這些在曆史上並沒有正式記載,以上內容純屬筆者個人猜測,所以大家看看就好了。

而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建立起來的是屬于自己的絕對權威。

放眼四海,沒有任何一股勢力有能力和大秦相提並論,更不可能質疑大秦的權威。

而秦始皇想要怎麽統治天下,是他自己的事,他本人就可以決定。

秦始皇所做的,是在分封制和郡縣制中做出選擇。

而項羽滅秦之後,並沒有能夠放諸四海而皆准的權威。

在所有反秦勢力中,項羽充其量也就是其中一股較強的勢力罷了,更何況他上邊還有個楚懷王。

雖然項羽在軍事上天縱奇才,戰無不勝,但實際上在滅秦之後,項羽並沒有能力獨自吃下這塊蛋糕。

把蛋糕切成十八份,分給十八路諸侯,實際上是一個無奈之舉。

人性是自私的,能夠自己獨吞,肯定就不願意分給其他人。

但項羽無力獨吞,就只能采取“分封”這個老路子了。

就如同現在的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每天都要應對不同的國家,多麻煩。

如果把地球統一成一個國家,那多方便,建立統一的軍政權、財政權,調令全世界。

想一想都覺得很壯觀。

可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項羽當時分封的,都是有自己地盤和軍隊的人。

燕王臧荼,是燕地的實際統帥,都城爲薊縣,由于和項羽距離實在過于遙遠,所以項羽一直對他沒什麽興趣。

河南王申陽,將整個河南地區納入手中,都城爲洛陽,後來迎接項羽南下。

臨江王共敖,大家一看這個姓氏就知道此人是楚國貴族,他率領部隊攻下了南郡。

這些人都是些手握實權的封疆大吏、一方諸侯,地盤也都是自己費力、費錢打下來的。

憑什麽項羽一張嘴,就要把所有東西都讓出去?

項羽做西楚霸王,給大家一個合理合法的名分,大家也都願意給他面子,讓他安安穩穩地做一個秩序管理者。

而且項羽成了“霸王”,也可以趁機爲自己謀取更多的好處,對自己親近的人分多一點,而與自己不和的人分少一點,都是可以的。

項羽的地位,在當時就是一個擁有實權的聯合國,但也不可能完全命令其他國家。

而且項羽在分封的時候,也花費了許多心思。

他把最大的敵人了劉邦分到了漢中這個不毛之地,而天下最富強的秦地被他一分爲三,分別給了章邯、司馬欣和董翳。

這既避免了秦地再次富強,還可以讓三人作爲屏障,抵擋劉邦,一舉兩得。

其他地區也都遵循這個原則,比如齊地一分爲三,分別給了田都、田安和田市。

而齊國實際掌權者齊相田榮和趙國陳余因爲當時並沒有派兵支援項羽,所以項羽直接大手一揮,忽略了他倆,並未給予任何封地。

不過這也導致兩人最先跳起來鬧事,讓項羽疲于奔命,給了劉邦可乘之機,讓劉邦再次發展壯大。

最後,筆者還要給大家解釋一件事情。

在項羽的眼裏“霸王”和“皇帝”其實沒什麽區別。

在解釋“霸王”含義的時候,項羽也曾名言“霸王,乃諸侯之長”。

也就是說“霸王”是諸侯的管理者,淩駕于諸侯之上的存在,可以決斷諸侯之間的矛盾(當然諸侯願不願意聽另說)。

之後的項羽也沒有忘記稱霸天下的夢想,他一直在進攻其他諸侯國,擴大自己的領地。

特別是齊國,一直都是項羽擴種陣地的前線。

之後四年的楚漢之爭,也是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

如果項羽無心爭霸天下,何必和劉邦兵戈相見呢?

只不過,在項羽眼中,天下共主應該是“霸王”,而不是“皇帝”。

不過這兩者都是獨尊地位,有什麽區別呢?

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寶貴的意見,廢青工作室與您下期不見不散,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搜集,侵刪。

文:小昭 審核:夢愚編輯

文獻參考:《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戰國策》《左傳》《春秋》《呂氏春秋》等。

本文爲一點兒曆史事作者手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0 阅读: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