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攤牌了!成立能源科技公司

悲了傷的白犀牛 2023-12-29 12:31:58

近日,有消息傳出,中國移動又成立了新子公司(准確來說應該是孫公司)。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12月27日,中移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爲劉寶昌,注冊資本1.5億人民幣。劉寶昌當前身份是中國移動設計院信息能源所所長。

從這家公司的經營範圍看,想象空間非常巨大,包括在線能源計量技術研發、在線能源監測技術研發、新興能源技術研發、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節能管理服務、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等。

而股權全景穿透圖顯示,該公司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後者爲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聯想到12月20日中國移動和甯德時代共同成立信息能源聯合研究院,中國移動攤牌了:我要搞能源!

兩年前,中國移動提出了“能量信息融合創新理論”,指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引發了“比特×瓦特”的融合聚變,人類社會進入以信息爲主導、能量和信息深度融合的信息文明時代。

前面兩年,中國移動專注于發力“兩個新型”,打造以5G、算力網絡爲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如今,開始親身入局,探索信息和能量深度融合落地了。

結合當前ICT巨頭紛紛投身“造車”事業,小米搞“人車家”戰略,華爲更是以問界爲載體全面入局新能源汽車,從這個趨勢看,其實跟中國移動的“能量信息融合創新理論”是隱隱應合的。

未來是屬于信息+能量的,中國移動這一點判斷是正確的。

那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移動將轉型成爲國家電網、中國石油這樣的能源巨頭,或者與華爲同向,切入到造車賽道呢?我認爲不是。

我認爲,中國移動在能源領域瞄准的方向是:成爲賣鏟子的人。

從中移能源的經營範圍就能略見一斑,這家新公司將專注于:在線能源計量技術研發、在線能源監測技術研發、新興能源技術研發、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節能管理服務、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

說白了就兩方面:一是能源管理,二是能源應用服務。

在這兩方面,中國移動是有優勢的,其優勢在于它本身有內在的需求,也有前期的技術積累。

衆所周知,中國移動是能源消耗大戶,根據2022年年報顯示,中國移動光網絡運營産生的能源費用高達398.41億元,相比21年增加了近30億元。此外還有維持正常辦公産生的能源費用十幾億。

更關鍵的是,當前中國移動在大力建立數據中心、智算中心,這些都是能源消耗的重點場景,毫無疑問將讓中國移動的能源費用支出雪上加霜。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果能應用數字技術,提升能源利用率,中國移動將有巨大的降本空間。

這也正是中移能源成立的原因之一。

當然,如果光是想解決內部應用的問題,中國移動沒有必要專門成立獨立的公司,中國移動終究還是想讓能源管理和能源應用服務成爲面向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給公司賺錢的。

能量和信息融合不光是面向中國移動、小米、華爲這些ICT企業才有效,也不只是體現在造車這個單一賽道上,事實上,能量和信息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大規律,未來各行各業都會“掉進”這個曆史漩渦中,比如,眼下的電動汽車、黑燈工廠、智慧家庭,到未來的無人駕駛、全智能生産、全智慧城市等,都將遵循這個大規律。

在與甯德時代共同成立信息能源聯合研究院時,雙方指出:將依托“聯合研究院”深化合作,致力于開展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能源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建立信息能源産業新生態,開辟能量運營新賽道,助力能源産業綠色轉型升級。

這就是中國移動搞能源的搞法和目的,它是奔著“能量運營”這個目標去的。

當前社會的“能量運營”模式已經運行了幾十年,無非就是你用一度電交幾塊錢這種單一計價模式,而未來社會使用能量的方式、模式會發生重大變化,甚至能量的生産者和消費者會動態變換,當前的能量運營模式將不合時宜,創新“能量運營”模式,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跟中國移動當前推進的“算力網絡”這個全新的算力運營模式頗有相似之處。

中移能源的成立,只是這個進程中的一個小節點,中國移動在信息能量融合上面向的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0 阅读:647
评论列表
  • 2023-12-30 08:26

    關鍵是要懂掙錢的人!

  • 2023-12-29 16:26

    只要這個科技公司的運營方式是適合其發展的,就沒問題。如果想咪咕這樣,明明是個互聯網公司,明明開發的是互聯網應用,但是靠的卻是電信運營商的運營模式,靠給基層下指標做數據,那就沒意思了。

悲了傷的白犀牛

簡介:TMT行業分析師、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