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刷《琅琊榜》才發現,靖王得罪的不是梅長蘇,而是編劇和導演!

鏡如影視 2024-05-11 23:56:37

本文作者:鏡如

圖片來源:相關截圖,特別致謝

“蕭景琰!你給我站住!”

再刷《琅琊榜》,依然覺得這裏是最精彩的一幕。夏江聯手譽王挑撥離間,一邊讓言皇後在後宮對靜妃發難,一邊假冒梅長蘇的人,阻止宮女向靖王通風報信。

靖王得知後,想起梅長蘇當年在越貴妃陷害霓凰的事情上,太過精于算計,覺得這次在他的母妃的事情上,他又是以利益爲重,實在受不了。

于是,在他得知衛铮被懸鏡司的人抓進天牢後,無論如何都要去營救,不過,是帶著自己的守衛去,卻不勞煩梅長蘇了。他不再信任他,也不想成爲他的“賢主”。

梅長蘇也是火寒毒剛好一點,人總算有點意識,就立即沖出蘇宅,冒著風雪去找靖王,想解釋誤會。

靖王倔強,不僅丟梅長蘇在門口吹寒風,還拒絕見面,非常無情、冷漠。即便被逼出來見面了,他說話也是充滿了諷刺,句句離不開“精于算計的謀士”。

梅長蘇被氣得不行,只能冒著雪花,步履艱難地追上去,直呼“蕭景琰”全名,並痛斥了他兩頓。

這一段,讓人看了實在憤怒、憋氣、然後解氣,這靖王何止得罪的是梅長蘇,還有觀衆呢!梅長蘇也太慘了,靖王真是過分!

不過,對比了原著才發現,他真正得罪的,其實是編劇和導演……

2

在原著中,場面完全被換掉了,一片雪花都沒。兩人並沒有雪中勸阻這一段,勸阻的地點實際上是在地下通道。梅長蘇也沒有雪中那麽憤怒,而此時的靖王身邊的守衛列英,倒是個“添火油”的。

看看不同之處在哪?

話說,靖王中了夏江與譽王的圈套,得知了衛铮被抓的事情後,在殿前惹了梁帝不高興,一回到府裏,他就去地下通道。

見到梅長蘇,他是先表達了謝意,此時的他是表明知道,江左盟的人在城門試過劫獄救衛铮失敗的事情,並不像劇裏那樣,是跟梅長蘇和好後才後知後覺的。

感謝一番後,他想問梅長蘇有何良計救人?梅長蘇自然是分析利弊,覺得百害而無一利,一說完,一旁的列英直接加一句質問:“不……不救了?”這油添得夠大的。

靖王聽了直接黑臉、翻臉,喊了一聲列英,便打算離開,更諷刺梅長蘇,說出了自己不想成爲無情無義的人。如果他成了那樣的人,他日成功後,他也會忘記梅長蘇對他有過扶持的恩義,變成一個無情無義的人。

不過,他是諷刺了梅長蘇是謀士,只站在謀士的角度以利益爲重,但沒有提及霓凰、靜妃那些觸碰他底線的狠心話。而他憤然離去的最後一句,卻是說梅長蘇救過衛铮了,他當他盡心,只是不再求他了。算是一種失望吧。

說完,他便帶下屬走。正是這個時候,梅長蘇才攔下了他,直接同意了救衛铮。兩人便正式進入救人的討論環節,就這麽簡單。

這一看,靖王貌似得罪的是編劇和導演啊,非得換成梅長蘇狠狠地“教訓”一番他,還把他訓得差點無話可怼了,最後不得不委屈巴巴地提及“他去奪嫡的初衷”——是不想將來成爲一個無情無義的涼薄之主。

不得不說,這靖王“得罪”了編劇和導演,反而是好事。

3

因爲,這樣前後一對比,其實可以發現,劇版在這一處的人物言行改編了不少,但是改得比原著好。因爲,劇版那一幕,更能看得出梅長蘇的感情更加糾結和複雜。

他不被靖王理解,是憤怒。

他被靖王誤解爲人和作風,是無奈,也是不解自己臥床重病時,到底還發生了什麽導致誤會的事情?

他被冷漠對待,丟在雪中吹風,是又氣又感動。氣靖王對自己無情,真夠狠心的,但又感動他對自己曾經的部下的重視,重視程度甚至勝過靖王自己的性命。

他被拒絕見面,更是著急、不安和難過,怕這頭倔強的“水牛”不聽話,沖動行事,最後啥都做不成,反而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也讓他和江左盟所有兄弟的努力付諸東流。

劇版改編的這一處,更像是突出了主角人物的高光之處,人物感情特別飽滿,改得非常好看,而原著這裏,則是比較淺了些,感情的撞擊沒有那麽激烈。

再重刷《琅琊榜》,這一幕我是百看不厭,胡歌這一段的演技也是沒話說,演得太好。不知大家最喜歡《琅琊榜》中最精彩的哪一幕呢?歡迎留言。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