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靜妃的狠,不在于對梁帝下毒,而在于對姐妹“攻心”

鏡如影視 2024-05-08 23:56:06

本文作者:鏡如

圖片來源:相關截圖,特別致謝

《琅琊榜》衛铮被捕後,靖王已與梅長蘇鬧翻,而滑族的線人小新還沒得到懲罰,靜妃正忙著“收拾殘局”。

看劇版的時候,特別佩服靜妃的情商,明明梁帝要處決小新,她卻悄悄留她一命,只爲讓靖王親耳聽到敵人故意離間他與梅長蘇的真相,她簡直就是梅長蘇的神助攻。

但是再看原著,發現靜妃何止這一點讓人佩服,還有一點,收買人心,她可是相當有手段,皇後和越貴妃與她相比,簡直無法比。

本來,皇後與譽王裏外打配合,趁梁帝不在宮裏時,故意爲難靜妃,硬是把她從台階上拖下來拷問,慘不忍睹,極其羞辱。

事情結束後,梁帝回宮,那麽到底是誰向他悄悄告密?自然不是靜妃,靜妃以沉默來維持她在梁帝心中的“大度”和“替君著想”的形象。

因此,暗中替靜妃打抱不平的人,是惠妃,是她告訴了梁帝,這才有了後面梁帝訓斥皇後的精彩一幕。

惠妃爲何如此“多事”,她本就是皇後的眼中釘,這樣一做,不是更加惹怒她嗎?這一切都得多虧靜妃的“藥包”。

別看靜妃被冷落這些年,整天搗鼓這些藥草,它的作用可大得很呢!

一來,它們可以防身,保證自己的性命安全,在後宮,好好活著是頭等大事;二來,靜妃可用它們來討好梁帝,天天替他料理身子,也可用它下毒,導致他多夢,會經常夢見宸妃;三來,就是專門收買人心,比如,惠妃。

在原著這裏,有一次,惠妃的兒子豫王看中了一個小官的女兒,想納爲側妃,聘禮等什麽東西都一一送過去了,算是完全定下來的婚事。

但是很不巧,譽王妃的親弟也看中了對方,還先他一步娶了女子做小妾。

豫王得知消息後,氣得失去理智,直接就奔去小官家討公道。只可惜,小官膽子小,直接被嚇得掉進河裏死去了。

爲了這件事,譽王妃的親弟覺得自己的小妾受了欺負,便去告狀,然後譽王妃便立即告訴皇後,讓她替“家人”主持公道。

皇後自然是“護短”,管它是不是豫王占理,或是無辜,反正皇後到最後都不給惠妃兩母子好顔色看。不僅如此,她還諸多爲難惠妃,導致惠妃整張臉,在皇後的宮裏都哭腫了。

哭腫眼和臉可不是什麽小事情,因爲,第二天便是除夕,是要面見梁帝的。惠妃要是帶著這副“沮喪”樣子去參宴,可想而知,梁帝會對她多厭惡,她多不“懂禮”。

所以,靜妃知道豫王這件事後,第一時間就是主動帶著幾包藥去找惠妃,可以幫她快速消腫的。這只不過是其中一件小事,每次皇後發難惠妃,罰她抄經,還不是靜妃經常送藥給她敷淤腫的雙手。

靜妃看似在平日裏對惠妃經常施點小恩,實際上是“攻心”,讓這位姐妹一點點地感激和信任她,最後,成爲她手中一枚助攻的棋子。正所謂,在後宮,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強。

因此,在靜妃被皇後進行最大的侮辱和欺負時,惠妃肯定會逮准機會,立即向梁帝告密。

畢竟,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靜妃也經常無意中在梁帝面前說出,皇後又罰惠妃的事情,並且暗中經常給她送藥,惠妃又怎能不懂得“知恩圖報”?

其實,在大結局,皇後配合譽王掌控了皇宮,在後面的情節中,惠妃對靜妃確實有過不少的助攻。

這些,便是靜妃這個角色最狠的地方,她真的太聰明,太懂得未雨綢缪了。

任誰,都不會天天去留意一個不受寵的妃子吧?但是靜妃不同,她只用幾包藥,卻輕而易舉地將她變成自己的另一張嘴,把心裏想說又不能明著說的話,借她來傳遞給梁帝。

論到懂用人,靜妃才是高手。

0 阅读: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