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夏江最難對付的地方,不是奸詐,而是太懂它,一箭三雕

鏡如影視 2024-05-14 00:14:07

本文作者:鏡如

圖片來源:相關截圖,特別致謝

《琅琊榜》夏江在與譽王商量對策時,有一種過分的自信心,就是笃定他倆只要敢在梁帝面前故意提起衛铮,以及重提赤焰舊案,靖王就一定會坐不住。

不僅坐不住,還會百分百救人。

其實,夏江最難對付的地方,不是他摸准了靖王的這個性子,他不會因何事和時間而改變初心,而是他還因此摸准了梅長蘇的性子。

在原著中,梅長蘇同意靖王去解救衛铮後,他拖著病恹恹的身子回到了蘇宅。被晏大夫灌下一碗藥湯後,以及在飛流的監督下,他迅速倒在了床上休息。

可惜啊,身體是躺著了,但是意識不聽使喚,他的眼睛望著屋檐,怎麽都睡不著。因爲,他很痛心,也很迷茫。

沒看錯,江左盟宗主歸來複仇時,居然也會有迷茫的時候。

爲何?因爲他明知夏江放出了一個殺手锏,靖王毫無勝算,他依然選擇了妥協,同意他去救人。雖然真正的行動只能他來負責,但實際上他早就想這麽幹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爲他是林殊。

在靖王的身上,由于常年征戰,在軍中自然而然長出了一種與將士們的生死情義。林殊心中的這個分量,其實比靖王還要深和重。

所以,他痛心和無奈的地方同樣在此,夏江笃死敵人的性子,何止只有靖王一個?他表面上是針對了靖王,實際上一箭雙雕,同時拿捏住了躲在暗處的梅長蘇。

當時,飛流見梅長蘇沒睡,爬起來催他,梅長蘇這才跟他推心置腹地聊起了天。

他說,像靖王這種人,上過戰場,自然是明白情義兩字,對于一個與同袍並肩奮戰過的人的意義。他還說,他這次對不起景琰,因爲此時的他,在骨子裏,同樣是舍棄不掉這種“情義”。

所以,與其說靖王頑固,把他氣得半死,倒不如說,靖王逼他走了自己想走,也始終會走的那一步棋。

在雪中,他怒斥靖王,是想罵醒他,同樣也是在罵醒自己。最後,靖王的一番真心話,倒讓他瞬間泄氣,沒法堅持了。

我猜,其實沒有靖王的“割席”,梅長蘇到最後的一刻,還是會忍不住去安排人,去做最後一次的劫救。否則,這一晚,他不會這麽愧疚得睡不了。

他與飛流的這番話,才是他真正的本意,只是從一開始,他不願意承認而已。人,總有控制不住自己行爲的那一天、那一刻。

“變了身”,成爲麒麟才子的梅長蘇,同樣也不例外,一樣會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

所以說,夏江確實很牛,看人心很歹毒。不過,他這份自信心,也並不是因爲真正過于了解靖王才出現的,而是來自“經驗”。

諷刺的是,給了他這種經驗的人,不是其他人,而是一個鼎鼎大名的人,言阙。這就是我想說的一一箭三雕中的最後一位了。

就在梅長蘇實施救人計劃時,請動了侯爺言阙,讓他去拖延夏江。兩人一見面,夏江就毫不客氣地諷刺過他。

他說,當年言阙就是太看重這種同胞共同奮戰過的“情義”了,所以骨子裏的那種性子是磨不掉的,所以才落有今日的“下場”:他再也不是當年那位威風凜凜的侯爺,如今,不過是個閑人。

要不是爲了任務,言阙真是一刻都不想跟他待一塊。他同樣回怼過夏江當年的卑劣手段。

由此可見,夏江一開始就是從言阙的身上,才見識到這種經曆過戰場上的“同胞之情”,所以面對常年征戰的靖王,他自然輕而易舉地了解他。

他唯一算漏的地方是,他這一招殺手锏的“攻心”,同樣會在最關鍵人物梅長蘇的身上,産生了一樣的奏效。

所以,他最難的對付的地方,不是像謝玉的那種奸詐,而是“太懂人性”了。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