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超能打的MiniPC,零刻新款SEi10詳細評測

銘記華麗 2023-07-17 13:45:03
銘說:

迷你主機確實讓人上瘾,雖然從性能上與本人的主力PC有著較大性能差距,但是它確實有著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迷你主機相較于傳統PC有著難以想象的尺寸優勢,且性能不弱,從本人的角度來看,現在的迷你主機可不似當年一般,需要自行尋找相關配件組裝,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翻看本人往期原創,要知道當年本人購買的一塊高度集成的mini-ITX主板,就花了本人1600rmb可謂是天價,但讓我沒想到的是,看似做工不錯的産品,也確實遇到了不少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本人再次將目光聚集到迷你主機的時候,不曾想已過十二年之久,而現在的迷你主機也已不可同日而語,對應不同的平台和配置,可選的面非常寬,就如今天展示的這款零刻家的SEi10,不管是從價格上亦或是配置上,都是讓人充滿驚喜的。

外觀細節:接口豐富

在體驗過多款迷你主機後,現在的我確實已經淡定了很多,因爲有了一定的心理預期,迷你主機現在分了兩個方向,常規産品和極致小型産品,常規産品采用的是Mini-ITX主板,即17cm×17cm主板,所以尺寸相對較大。而極致小型産品基本上采用雙層主板,但這樣又會遇到新的問題,散熱,低配産品由于選用了性能較弱的CPU,稍好一些,高配對于散熱要求顯然是高得多的,那零刻SEi10這款迷你主機表現如何呢?

到手那刻起,從尺寸上基本上就知道這是一款采用雙層主板的産品。

還是感歎一下産品是真的小,友情提示,請認真觀看說明書,特別是你沒見過的,如硬盤安裝方式。

我們先看配件,稍感意外的事這款産品爲你准備了兩根HDMI線,一根20cm,另一根100cm,壁挂支架是迷你主機的常規操作,而如此短小的數據線確實讓我驚訝,肯定不是標准的SATA線,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節約空間。

取出主機,一手托之,毫無壓力,畢竟僅僅124mm×113mm×42mm的尺寸,除了口袋塞不下,哪兒都能放。

使用了航嘉品牌電源,輸出功率達到了65W,對于迷你主機,這個功率著實不低了。

迷你主機雖然尺寸小巧,但是接口卻是越來越豐富多樣了,正面除了常規的USB3.2 10Gbps和Tyope-C 10Gbps,3.5mm音頻插口和電源開關之外,居然增加了一個小孔,而功能正如上面所表標注的,CLR CMOS,翻譯過來應該是Clear CMOS即清除CMOS,這是對你完全放開的節奏?或者我們可以試試進CMOS看看。

而背面接口更爲豐富,從左至右分別是千兆LAN口,Type-C 4K 60Hz,USB3.2,DP1.4 5K 60Hz,HDMI2.0 4K 60Hz,和電源口。

要表揚的地方有,三個高性能視頻接口明確是可以支持3屏顯示的,個人很喜歡,但缺點也有,2.5G網口缺失,萬兆局域網必要性不大,但是2.5G的局域網構建成本已經非常低,至于有人說不支持HDMI2.1,兄台,這個是迷你主機,能支持到4K 60Hz足矣,何況還有個DP1.4能支持到5K 60Hz,完全夠用。

另外是上圖的散熱,其結構是這樣的,左右兩側進風,而後側出風,這也是爲什麽我們可以從後側出風口直接看到散熱鳍片的原因,如此大尺寸的風口設計,確實讓我非常期待其散熱實際表現。

整機重量實測僅366g,真是輕的可以。

如何輕巧的迷你主機內部結構是怎麽樣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結構和配置:有小缺憾,但勝在高配

先說小缺憾,機身結構並沒有采用散熱更好的鋁合金材質,而是采用了常規的ABS塑料,不過這個價格還要什麽自行車,在拆解過程中還是看到了零刻對于這款産品的誠意,細節滿滿。

産品由四角四個螺絲固定,由于此迷你主機的螺絲非常的小,也建議大家小心拆解做好螺絲防丟。

我們邊拆解,邊聊産品細節,拆去頂蓋就可以看到內部結構,此處我們看不到散熱風扇,因爲它在反面。

最顯眼的就是位于頂蓋的硬盤倉,鋁殼材質對散熱有幫助,而特殊線材的使用則是最大程度的節約了産品空間。

其實這個扁線承擔的不僅僅是數據傳輸,包括sata硬盤的供電也是由它完成的,至于是否在添加一塊硬盤考慮到現在SSD的價格越來越低,買吧。

拆卸和安裝都需要注意,輕輕拉起頂部的黑色部分,插入線材,再將其壓回,就可以鎖止住線材,這也是爲什麽本人建議大家仔細觀看說明書的原因。

都是牌子貨,雙8G DDR4 3200,1.2V低壓版英睿達內存條;英睿達P3 Plus 500G M.2 2280固態硬盤,配置完全夠用。

與十幾年前比,現在主板的集成度確實是高的嚇人,內部基本上是滿滿當當。

實際上這款産品配備了雙M.2接口,只是另一個接口用于無線網卡,intel AX101NGW,也是最常見的無線網卡,穩定性高不斷流。至于拆了換一個230 M.2固態的可行性,相信問題不大。

雙DDR4插槽,最大容量支持到64GB,還是那句話,輕辦公16G足矣。

最後還是將主板整體拆卸下來,其實也很好拆,四角四個螺絲卸下即可,我們直接來觀察一下主板。碩大的渦輪散熱器和常見的筆記本使用的是相似的産品,扇葉非常密集,從結構來看風道設計短且通暢,更利于熱量導出,且透過扇葉可以明顯看到雙熱管設計,壓這款最高可睿頻3.7G的十代酷睿i5確實是輕輕松松。

從天梯圖來看,基本上介于當年的神U E3 1230 v2和V3之間,遠超當年購買的i3 6100T,作爲迷你主機也是相當不錯了,至于集顯性能嘛,入門級別吧。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到挺期待其性能表現的。

將配件全部裝回,准備開機。

性能測試:不止是夠用!

接線,打開電源,我們來看看這款雙熱管散熱的迷你産品可以迸發多高的性能。

利用娛樂大師我們先看一個全景。

CPU和集顯表現:

首先要說的是,由于Intel的命名規則,確實是更容易讓小白掉坑,例如整機跟你說采用的是i5處理器,但是卻不明說具體型號,而Intel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到了十三代,所以同爲i5性能卻天差地別。

就娛樂大師的測試結果來看,這顆低功率版的十代i5表現已足夠優秀,其核顯Intel Iris Plus Graphics的表現完全碾壓了奔騰四核N6005所采用的Intel UHD Graphics,所以想要更高的體驗,確實是需要更高的配置才行。

TDP爲15W,低功耗版,四核八線程,內存最高可以支持到DDR4 3733,雙通道內存,單核性能343,多核性能1671,對于這類小主機的表現,其實已經可以做一些輕度娛樂了。

遊戲表現還得跑一次3DMARK,表現如何?實測爲762分入門級別,就成績來看在集顯中屬于佼佼者,3A大作基本上就別考慮了,如果是老遊戲問題不大。

當然利用串流鏈接高配電腦玩遊戲,也是可以的。

而PCmark10得到達到了3160,生産力不足但辦公富余。

內存配置:

英睿達的內存兼容性好,DDR4 3200的性能表現也不錯,其延遲表現,讀寫數據吞吐量也基本上達到了該有的樣子。

其最大支持到64G你要問我有沒有必要,個人建議是不超過32G,再大就是浪費,畢竟迷你主機不太可能作爲生産力。

硬盤測試:

由于固態硬盤價格的崩盤,你絕對是會忍不住給這款電腦添一塊固態硬盤的,選擇2T還是4T確實讓我糾結了挺久,最終是花了不到五百購買了一塊2T的海康威視C260,作爲辦公娛樂的二號機,2T確實是夠用了。

所以順帶將兩塊硬盤的性能都測試了一下,位于底部不靠近CPU其固態的溫度表現還是比較喜人的,接近室溫僅31℃。兩塊硬盤健康狀態均爲100,通電次數和寫入量也都是正常狀態,沒有再遇到當初C2000Pro健康度僅95的囧態。

通過測試,英睿達CT500P3PSSD8的表現還是相當優異的,順序讀寫達到了近3400MB/s和1918MB/s,海康威視C260的表現也達到了SATA接口的極限。

4K讀寫更考驗硬盤的實際性能,英睿達CT500達到了近50MB/s和141MB/s確實更好。

軟件不同測試結果當然也不一樣,喜歡用AS SSD主要就是其得分,確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展示産品的性能,實際上同容量下,M.2和SATA的固態硬盤價格幾乎一致了。

CPU和集顯表現:

從電源功率可以看出這款迷你主機的能量不低,那麽實測如何呢?本次測試開始啓用本人新購入的北電藍牙智能插座進行。

測試是靠近主機進行,所以實際體感是要比數據更低的,在待機條件下,其功耗僅爲26w,噪音爲39dB。

利用AIDA64進行壓力測試並監測溫度表現,運行時間超過五分鍾,可以看到CPU溫度基本上維持在80℃上下,主硬盤則維持在54℃,均正常。

功耗有所提升,達到了約45W,由于其風道結構相當合理,出風口風速很高,實測最高點達到了3.78m/s,鳍片溫度也達到了56℃,由于散熱順暢,所以主機頂部溫度不高僅爲38℃。

散熱表現正如本人最初的判斷,溫度壓制得非常穩定,爲了測試噪音和溫度,本人是在室外37℃,而室內也要31℃的情況下進行的,屬于較爲極端的測試項目,零刻這款迷你主機,不管是噪音或是散熱,由此表現給予好評。

遊戲影音表現:略超預期

說到遊戲,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按照本人老爹的需求,那最多就是打牌下棋,那也算是遊戲,當然這種娛樂對于絕大多數電腦來說,都是無壓力的,之前的測試我們也可以明白,想玩3A大作,那就算了,不過有些遊戲確實是可以輕松拿捏的,例如《求生之路2》,在2K分辨率下,僅SHADER細節爲低,其他均爲高。

作爲一款老遊戲,在畫面不弱的前提下,實測幀率依然可以保證在60FPS上下,是真正意義上可以玩的舒服的遊戲之一。

不死心,老遊戲優化特牛的GTA5是否可行?事實也證明我是想多了,即使是低畫質1080P下,其最低幀率低至18,確實是難爲它了。

所以遊戲方面,個人推薦的遊戲是如《求生之路》,《CS:GO》之類對電腦要求相對較低的遊戲,可以達到流暢運行。

而影音來說一個是負載,一個是解碼,另一個是HDR,由于CPU要強勁得多,配合硬解對于CPU的負擔確實非常低,例如在i3 6100T上硬解卡頓的4K《複仇者聯盟》片段,i51035G7通過VLC上則是完全流暢播放,而CPU占用僅約30%上下,輕松愉快。

特地錄了一部分,流暢播放完全沒問題。

測試到現在,相信大家對于這款産品的應用場景和用途已經有了清晰的定位,要求高低只在于需求,相信大家在購買這類産品的時候,會有自己的選擇。

總結:性能富余帶來的優勢更明顯

辦公需求說句實在話已經爛大街了,只要是一台電腦,跑跑Word,WPS都是輕輕松松,其實更低配的迷你主機在很多應用場景下也基本上是夠用的,但堪堪夠用也只是在負擔相對較輕的使用場景下,一旦應用多開幾個,低配迷你主機立馬教你做人,所以你的需求即使是純辦公,預算之下,也盡量買最高配,這點零刻的配置就給的比較足,CPU性能足夠優秀,內存是16G,硬盤是500G,自帶Win11,到手即用。

需求提升,影音娛樂,買新不買舊其實是有道理的,真實例子,本人下載機的i3 6100T也在跑一些4K HDR視頻的時候卡頓完全沒法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本人下了一部電影,准備開著投影和愛人一起看電影,結果它卡了,這糟心的感覺真的不想再體驗一次,所以那些二手主機,如果處理器也是偏老舊的,但你又想作爲HTPC使用,那還是算了吧,如果只是高清需求而非藍光,請參考以上。

至于遊戲部分,吃雞,GTA5或是賽博朋克2077肯定是夠不上了,其實更高配的小主機亦是如此,不過它依然有一定的遊戲性能,所以你得遊戲方向非3A大作,拿來玩遊戲也未嘗不可。

還有一個小衆的便攜需求,從隨身攜帶的角度來說,搭配便攜顯示器顯然是更合適的,那麽基本上一個尺寸不大的筆記本包來配合使用,那味兒是不是對了?但同樣存在一個問題,它的用途和筆記本電腦有了明顯重疊,當然,同價位來看,迷你主機配便攜屏的配置相較于同價位筆記本,不管是性能亦或是屏幕色彩表現,也更好。

銘說:我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1 阅读: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