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良苦,石頭P10SPro的改變,你看到了嗎

銘記華麗 2024-02-28 12:49:57
前言:先說兩句

由于去年裝修的緣故,確實出文少了很多,也確實是累到了,所以裝修中的很多細節,也是一直拖著沒寫,僅僅是發了部分內容,現在搬家了,那麽很多事情都可以提上日程,好好聊聊一些家電,實際上要寫的不僅僅是掃地機,裝修後自購了不少家電,也確實是可以好好聊一下。

今天繼續聊掃拖一體機,關于石頭這個品牌應該不需要再去贅述了,個人認爲它是所有掃地機品牌中,沉澱最厚最重的企業之一,所以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也是一直在關注著掃拖一體機等這類清潔産品,當然包括洗地機等。

到G20,從P10到P10S Pro,我們都能從中找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可以說現在的石頭從高端到中低端,從聲波震擦,到旋轉拖布均有覆蓋,記得當年出P10的時候,我就說過這樣一句話。

銘記:石頭做旋轉拖布就是降維打擊

誇張嗎?並沒有,因爲相較于G10,G20這類聲波震擦機型,旋轉拖布的結構是要簡單的多的,記得朋友當年就拆解 過T7S Plus,其內部集成度極高,通過單個電機就實現了多種功能,當然,最基礎的清潔能力確實是毋容置疑。而之後P10的出現,更像是對于消費者需求的補全。

一.展示:結構確實更簡單,但細節仍可以細聊

拆箱免了,我們直接聊細節,由于是旋轉拖布,整機尺寸相較于G系列屬于瘦高個,配件方面比較簡單,一罐清潔液,一個集塵袋。

從官方給的宣傳圖,石頭對于水箱版和上下水版本是完全不同的,可以看到由于不再需要大水箱,上下水版的高度要低不少。

從數據上就更明顯了,其中高度壓縮了116mm,僅僅405mm甚至小于G20的450mm,這對于想做隱藏的消費者就真的是太香了,何況它比G系列更窄適用區域顯然更簡單,用大白話講,我給G20留的位置,P10S Pro上下水版隨便放。

1.1主機:微調多,新功能加入

除了尺寸的區別,可以看到這款産品的模具是做了大改的,甚至是重做的。可以說是不計成本。

例如實體按鍵就從三個縮減成了兩個。激光頭保護罩的高度倒是更高了,整體103mm的高度確實是高了,要知道G系列只有96.5mm,小失望,不過絕大部分的旋轉拖布的掃地機在高度上確實是有劣勢,也算正常。

正面可以看到爲了AI識別,仍然采用了結構光+RGB視覺,至于做到G20什麽水准,需要測試了才知道。

再往下看就是本人稱之爲“二踢腳”的功能,名爲可伸縮機械臂邊刷,我想的邊刷擡起沒有出現,伸縮倒是出來了。延邊傳感器還是那個延邊傳感器,石頭的延邊精度之高,無出其右,往期評測過也不用贅述。

背部的細節相較于G系還是有很大區別,和其他競品則是差別不大,由于是屁股怼上基站,很多功能都調整至尾部,倒是顯得頭部幹淨了不少。

集塵盒也是做了調整,由于基座的存在,集塵盒的集塵量已經沒有意義,只要單次清潔集塵盒足夠容納垃圾即可。

不止結構做了調整,連濾網也跟之前不同了,改變很大,當然改變也不僅于此。爲了11000Pa的“離譜”吸力,石頭大改了結構,現在風道更短,阻力也更小。

至于大家內卷吸力有沒有錯,首先是各家所謂的10000+吸力有多少水份,另外就是掃地機是否需要如此大吸力,你要問我爲了吸力升級老機器有沒有必要,我個人認爲,沒有。當然大吸力對于石頭的幫助相對于膠毛刷主機還是有很大的,這個往期評測細聊過。

依然沒有設計卡拉板,還是那句話,垃圾少的時候卡拉板沒啥用,垃圾多的時候卡拉板反而會卡垃圾,何況基站每次清潔都會集塵,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

至此,雖然外觀部分有小改動,但總體來說依然是爲了優化存在,屬于癢點修改,但當我翻到底部,才知道石頭的改變。

首先是懸崖傳感器並沒有如部分機型壓縮到四個,而是五個,既保證了機內空間的合理布局,又可以實現接近旗艦機的防跌落性能。

其次是G20的雙滾刷設計也被采用,這款純膠刷的效果本人往期也做過測試,對于小紙片都有極強的清除能力。

可伸縮機械邊刷的好處是可以清潔直角角落,也可以更大的覆蓋無法進入的懸空區域,也是不錯的設計。

最後是拖布,柔性機械臂可伸腿拖地,徹底解決了常規掃地機器人拖布無法到邊的問題,也不用扭屁股了。

更爲細節的是,拖布支架邊緣居然采用了硅膠材質,變形余量還挺大,目的也是爲了保護家具,你都把腳”伸出來了“,就不會絆到?

另一個小細節,拖布支架的大镂空設計,你想過爲什麽沒有?更易于烘幹!這個很多評測都沒提,所以啊,石頭真的是沒有一個項目是無用功。

爲了降低使用門檻,石頭還是花了不少心思,還是點個贊吧,設計細節不少。

膠刷的設計依然是沿用G20的,基本上都是防呆插口,別擔心插錯,集發槽不再做內藏,

11000Pa大吸力的同時增加了雙螺旋膠刷+主刷兩端的毛發切割刀片,真正意義上的免維護,也是進一步提升了P10S Pro的全自動化體驗。

做工用料一塊一直是石頭的強項,主刷槽表面處理的也非常光滑,後期清潔是有幫助的。

其它細節如全懸浮主刷就不做展示了,這個石頭全系都會給,這也是保證清潔能力的功能之一,我用過無懸浮功能的主刷,漏垃圾是常態。

1.2基站:處處分體,易清潔

G20的基站設計特別吧,亮眼吧?P10S Pro可是一點兒也不差,當然了,水箱版和上下水的獨立設計一定會對普通消費者造成困擾,水箱版本無法做到增加配件來實現上下水功能,個人角度還是希望廠家可以做到兼顧。

基站設計也是比較常規的,集成度高,結構簡單的優勢凸顯。

清潔托盤的三分離設計還是驚豔到我了,思路其實和G20類似,優點自然是可以有不錯的容汙量,不至于動不動就堵塞,缺點嘛,模具都要成本。

還帶了浮球,一旦堵塞蓄水,即停機。

和前代相同的塵袋連接方式,不過尺寸不太一樣,偏長,容塵量大且風阻更小。

抽出自然封口,也不用擔心垃圾掉出來,這個設計延續不奇怪。

即使風道口已經經過HEPA過濾,石頭依然給做了濾網,確實是細節拉滿,不過也同樣是因爲有HEPA塵袋的存在,這個濾網正常情況下是不用清理的。。

最後是水箱,考慮到旋轉拖布用水量,石頭還是給出了4L/3.5L的清/汙水箱容量,至于實測,我們之後對用水量進行測試。

至于其他方面,如吸力11000Pa,熱水洗布溫度,避障技術相關等等,僅從外觀是不能完全知悉的,這也是後續的測試,例如吸力達到11000Pa的石頭,續航能力如何?高溫洗布效果如何?髒汙複洗效果等等。

二.初步:建圖,APP和續航表現

當初對于快速建圖並不是很感冒,但偶需重建地圖,只需要九分鍾就可以重建地圖現在來看還是很香的,建圖測試的目的也是展示家中整體布局,特別是搬家之後,這還是第一次在新房中進行掃地機評測。

戶型爲143㎡小高層,位置是三樓。由于布局已經改變,此圖僅作參考。

按說明連接石頭自家Roborock後,就可以使用了。清潔任務定制和前置很好用,這個還是有不錯的延續性,當我進入APP發現,石頭開始大範圍調整自己的面板布局,和G20包括之前的,有很大不同。由于尚未建圖,很多功能不能用,不過視頻功能確實讓我非常驚喜。

默認關閉,打開也是有各種驗證,包括加入了手勢密碼,關于安全性,T7Pro有爆出過安全性問題嗎?所以放心用吧。打開後,不止有通話,錄像等功能,同時將指哪到哪兒,巡航功能也加入其中。

主頁菜單主控制區域位于下部,這個和過去一樣,排布做了重大調整,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收縮精簡和優化。基站分基站控制和設置,基本上覆蓋了所有基站功能,使用上也是比較便利的。不需要和過去一樣,進入設置中逐項設置了。

通過右上角可以進入全部設置,我們挑幾個細節聊,由于RGB攝像頭的重新加入,AI識別自然更強,至于能不能大到T7Pro和G20相同甚至更高高度,我們後面測試;石頭的語音助手還是第一次體驗,可以脫離米家直接運行也是一個不錯的改變;AI實驗室功能顯示爲深入縫隙清掃,顯示爲:識別機身無法進入的電器,家具底部的低矮縫隙區域,伸出邊刷深入清掃。

這算好消息,例如新房家中的沙發屬于低矮類型,掃地機是無法進入的,至于爲什麽放實驗室,應該還沒徹底優化完畢。

擺放區域位于陽台,爲了測試器耗水量,特地測試的水箱版本。

2.1快速建圖:分區是老大難問題

快速建圖意義較大,實用性也較爲不錯,現在各家都已經支持的不錯了。消耗了2%的電量,11分鍾完成建圖,對于新房143㎡來說,還是比較快的,實際面積也達到了81㎡,比老房子多了約20㎡的清掃面積,建圖時間也多了2分鍾,從線路來看幹脆利落。不過地圖分割依然做的不是太好,不過也理解,各家都差不多,要麽切割的稀碎,要麽就是整塊,算法總不太完美。

說到底,還是因爲是以門檻的寬度來判斷是否分割地圖,只要有一側的門太寬,就不會切割地圖。

好在石頭手動設置一塊沒啥毛病。而且地面環境,房間管理,禁區編輯都做的都很完善,處理起來也很便利,順帶也把易卡區域編輯了下。下圖中黃色條狀便是。

例如廚房的移門軌道和衛生間的台階,門檻不是不能上,而是斜坡更具性價比,十一塊錢一條你買不了吃虧,你買不了上當。

好吧,真實原因是由于開發商沒有做通鋪,門檻石過高,加上地磚表面光滑,太容易打滑,所以加了上坡條,沒想到是出乎預料的好用。

初步體驗來說,石頭還是那個石頭,這部分挺有延續性的,建圖優化能感覺得到,就是分區依然頭痛,個人角度依然是希望廠家允許CAD文件導入,輔以AI自動分區,這樣的效果會更好也更便利,哦對了,也可以導出老款機型的地圖供新機器使用。另外APP改變實在是太大了,易用性有提升,一直沒做的AI模式也做了,語音控制也做了。雖然可以通過米家控制,但是米家APP的快捷命令缺失,也是讓本人又回歸到石頭自家APP使用。

2.2:11000Pa的吸力續航是否有保證?

銘記:什麽?你以爲吸力可以無腦增加?

粉絲:辣不然呢?你看最高的都做到12000Pa了。

銘記:¥*&@#*¥*@#

其實不是這樣的,正如空氣淨化器不可能無止盡提升CADR值,掃地機同樣如此,而掃地機的結構更小,對于風道的要求也更高,這也是爲什麽P10S Pro會對風道做大調整,其主機風道更短,風阻更小,一看就是重新設計過的,重設計=重做模組,代價不需要我解釋了吧?

但我仍然要說,現在卷吸力已經到了離譜的地步,按現在的趨勢,20000Pa指日可待啊親,不怪石頭,各家都這樣做的時候,你不做,萬一被淘汰了呢?

所以對于大吸力,個人建議是日常使用不需要MAX+,至多MAX就足夠了,所以個人測試了兩個清掃模式下的耗電表現。

由于第二次測試,家人回來導致難度增加,主要在于避障耗費了部分時間,導致最後一點點,也就十幾秒是時間的區域沒掃完,不過也剛好測到了P10S Pro的極限.

可以看到,石頭依舊延續了14%回充的標定,也就是說石頭的可用電量爲86%,我們以運行時間來判斷,MAX+的持續運行時間差不多就是89min,而MAX的持續運行時間基本上是113min。

而MAX+最終未掃完的面積遠小于1㎡,實在有些可惜,完全可以堅持掃完後回充,當然,在未有幹擾的情況下,掃完80㎡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下圖中手寫標紅的區域就是未掃完的區域,實在是有些哭笑不得。

MAX和MAX+的對比測試結束,面對清掃面積80㎡(建面143㎡)的房子,MAX+依然夠用。其中MAX檔吸力在可用電量86%下單次最大可以清掃108㎡的清掃面積(建面約193㎡)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同時本人觀察並記錄了石頭P10S Pro的充電速度,從37%至充滿,共耗費142分鍾,速度可以接受還不錯。(由于往期測試沒有做針對性的充電測試,所以本次只是展示,不做對比評價)

我們繼續看細節,延邊的表現是一如既往地優秀,所以覆蓋一塊各位就不用擔心了,石頭依舊延續了所見即所得,所以整體線路未做任何美化,過路也用虛線表示,所以整圖也是幹淨整潔,不顯得淩亂,易卡區域也都進行了合理避讓,當然,以上也本就是石頭優秀的點,正如我一直說的,不管競品如何提升,石頭的基礎功能和算法都是最可靠穩定的,即使是老機型亦是如此。

初步體驗結束,由于本人已經搬家,清掃面積大幅提高,對于主機續航要求也隨之提升,大吸力自然可以帶來深度的清潔體驗,但是續航影響也不容忽視,但回頭想想,本人卻忽視了一個點,當最高檔MAX+的吸力是11000Pa的時候,次高檔的MAX相較于老款是不是也有提升?經過優化的結構,惠及各檔位吸力和功耗表現一定也有提升,也許這意味著,現款的MAX檔可能已經相當于上一代MAX+甚至更高,這樣想,卷吸力倒也不是那麽一無是處了。

2.3水箱版續航如何?與聲波震擦對比呢?

測完大吸力當然也要測一下耗水量,平板拖布的聲波震擦能力有目共睹,掃地機現有位置使用的就是根據G20的尺寸做的。另外這款P10S Pro並非石頭第一款旋轉拖布,所以本人並不清楚其耗水情況,所以這次也是做個測試看看其表現如何。

首先測試自清潔需要的時間,耗時2分46秒。

然後是常規測試,水箱,拖布和滿載狀態下的重量,並對比。

汙水箱參數大家可以暫時忽略,因爲汙水箱容量是受限于清水箱容量的,加水的時候大家也會順帶排空汙水箱,所以,看看就好。

一如既往的,由于水箱結構設計合理,溢水口位于頂部,所以實際水箱容量要比理論值高,約4300ml,多了300ml,不過就往期評測大家都知道,旋轉拖布本就耗水較高,石頭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競品采用的方法要麽是無腦最大清潔能力,要麽就是壓縮拖布吸水力,降低清潔壓力來實現低耗水。

秘密在基站選項中。智能模式,利用自身的三個清潔拖布檔位,根據拖布的髒汙程度來自動選擇合適的檔位,也是現階段最合適的一種方法吧,例如幹淨拖布僅需要打濕,就可以用節水這個檔位,如果默認全爲深度清潔,耗水量耗時都太長。

幹拖布總重26g,也就是13g一塊,濕拖布68g,吸水率達到了161%,在往期評測中也屬于優秀水准,不過石頭嘛,常規操作,最後看下自清潔後的清水消耗和汙水産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新機,主機中80ml水是需要扣除的,最終,首次自清潔耗水一共198ml,其中注入主機水箱80ml,拖布含水42ml,汙水産生51ml,共173ml,從數據上來看是相當優秀,如考慮每次消耗完補滿水,清水箱也足夠21次自清潔了,這是相當強了。

51ml你知道才多少嗎?一個底都不到。

2.4純拖全屋續航表現

本人現在最好奇的就是拖地續航,首次自清潔也看到了希望,當然各位也要明白,重汙情況下,拖地續航有大概率會大幅壓縮,所以這次測試就直接測試智能模式下,全屋在較爲幹淨的前提下的耗水量,由于全屋測試過于費時,在後面的自清潔壓力測試中,會針對性對比重汙和輕汙下的自清潔表現。

初期就做了部分細節拍攝,例如伸縮支架帶來的好處,和問題,好處沒啥說的,延邊好,覆蓋剩下的區域。

貼邊效果很好。

缺點?呵,我理解爲什麽石頭當初那麽謹慎,不完全貼邊了,因爲怕拖布支架的塑料邊緣摩擦牆邊,或者家具,實際上石頭等掃拖一體機都是完整的圓形,易于控制,但是伸出拖布支架也就意味著圓形的凸出部分不再完美,那麽可能的撞擊也就成了必然,各家必然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牆邊形狀除了直線和直角外,還有家具等複合結構,完全避免拖布支架撞擊邊緣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不要看著某家很早就推出一個功能就無腦吹,凡事均有得有失,而石頭是怎麽做的?除了軟件優化外,拖布支架邊緣複合一層硅膠,可以完美保護家具。

好,我們繼續,爲了更好的觀察回洗次數,本人用備機做了延時攝影,觀察P10S Pro共回洗次數。

已經好久沒做錄屏了,不過爲了很好的記錄時間,可以看到自清潔次數爲8次,面積爲79㎡,顯示耗時100min,耗電39%。

如果只是給你們看上面這些,是看不出來什麽的,給大家看一個時間大家就明白了。從剪映截取的單次自清潔時間爲1分48秒,智能模式下,比日常模式少了一分鍾,這也說明石頭P10S Pro可以根據拖布汙染情況選擇不同檔位,相較于之前,確實靈活了不少。

總用時是2小時02分,也就是122min,APP顯示100min,共8次自清潔,其中頭和尾的自清潔耗時會多一些約3min,6次包括路線時間應該在2min出頭。

好消息是相較于震擦,旋轉拖布的耗電量同樣很低,而且由于主刷可擡起,集塵可以徹底關閉,無疑進一步降低了耗電量,這點和G20是一致的。

最後是稱重和耗水分析,同時分析續航表現,其中清水消耗1540ml,汙水産生1137ml,,即于地面的耗水爲403ml,每平米清水于地面消耗5.1ml,和當初G20的表現差不多。

從總體來看,每平米大約需要19.5ml清水,當然這個數字會隨著汙染情況的提高而提高,不過我們日常清潔,這個數字是很有參考意義的。

當然,拖布幹不幹淨也很重要,表現不錯。

我們最後計算一下續航吧,大水量,耗電39%,面積79㎡,耗水1540ml總86%可用電量,以電來看,石頭P10S Pro可以拖174㎡的實際清潔面積,以水來看,水耗盡理論上可以拖220㎡的面積,所以就地面比較髒的前提下,石頭P10S Pro可以清潔174㎡的實際面積,換算成建面,算了不算了,就算只算得房,不算家具占地,建面都要達到250㎡。當然,如果是其他檔位如精細慢拖等,數據也一定會有變動。

本人做個表格,大家看的清楚一些,耗電表現各位也可以用下面的數據代入自家,做不到精確,也有足夠的可參考性。

從日常角度來說,P10S Pro的標定是完全沒問題的,當初我的那句,旋轉拖布耗水太大,暫時也可以推翻了,因爲我們日常使用,只要地面不是太髒,水箱一般是夠用的。

最後測一下,全屋精細慢拖一箱水夠不夠用呢,實測是夠的。

至此,石頭P10S Pro的初步體驗算是完成了,從基礎來看,確實還是原來的味道,不過石頭確實做了很大改變,也初步印證了本人當初的那句,石頭做旋轉拖布對于競品來說屬于降維打擊。接下來的測試會相對細致一些,主要是大吸力帶來的改變,和旋轉拖布清潔能力的表現,

三.進階:吸力和清潔力,以及細節表現

大吸力配合伸縮邊刷,可擡起雙主刷,可擡起拖布配合動態機械臂,其中包含了六個項目,有癢點創新,也有痛點創新,其中最佳個人給可擡起拖布和可擡起主刷,石頭是最早做可擡起拖布和可擡起主刷的,其次是伸縮邊刷和動態機械臂,最後是大吸力。

可擡起拖布確實沒啥好說了,優點就在那裏,各家都有做,也都做的不錯,往期評測次數也太多了,這裏就不做測試了,那我們的核心就是吸力和清潔力的表現。

而可擡起主刷則是可以徹底停止吸塵,這個在G20上已經表現得很不錯,P10S Pro同理。

3.1大吸力和伸縮邊刷表現

伸縮邊刷可以惠及多少區域?理論上,涉及房屋中的所有陰角,家具中掃地機無法進入底部的部分區域都可以有所幫助。跟拍到了陰角清掃表現,很靈活,進一步減少了衛生死角。

從本人家中來看,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有近三十個陰角,而且還有部分陰角是在無法清潔的床底牆角,如果以此來看,伸縮邊刷還真的是剛需,如果不可加入家具底部區域也能優化好,自然更好。

那麽,我們就模擬測試來看看,大吸力配合伸縮邊刷對于地面,與陰角部分的表現。

首先是牆角小紙片,可以看到,位于右側的牆角小紙片全部被收走,而左側紙箱,伸縮支架卻未有外伸,個人判斷應該是紙箱既未識別成櫃子或者牆體,又未識別成家具,只是障礙物。就好像你人站那面就不會伸腿是一個意思,不算大問題,希望可以優化一下。

除左上角之外,整體僅漏掃一片,優秀。

然後用G20邊刷沒有伸縮的來對比下。

實拍,確實差異明顯。

其他較大顆粒物清掃嘗試,我們搞點瓜子試試?雙膠刷的實力可見一斑,相較于單膠刷強了不是一星半點,因爲它是卷進掃地機的,雖然漏了一個瓜子,但這本身就是超綱測試,所以,別想太多。

大吸力和雙膠刷,配合伸縮邊刷,效果確實不錯,采用了兩個較爲典型的測試,從體驗感受來看,由于吸力的增加,其清潔小紙片相對于G20會稍強一些。

3.2毛發剪切表現

純膠刷的集發能力我不想多強調,卷起毛發,向膠刷兩側集發,兩側自動切割,剪斷吸走,我好奇的最後兩步,可惜的是之前買的假發不知道放哪了,只能薅了老婆幾根頭發,結果全被吸進集塵盒了,所以取了G20卷的頭發,放于一側,書房走三遍,我們來看看最終是什麽結果。

初步走了一遍,檢查了下,確實有效果,有被剪短的碎發,繼續讓它運行完,再看看集塵盒就明白了。

再看集塵盒內,確實有一些斷發,碎發,沒有測試完,它的作用有些類似膠刷卷發,也是需要時間的。

3.3擦地深度清汙表現

還記不記得當初在做橫評的時候,就說過,拖布的吸水率很重要,拖布過幹,會影響拖地能力,清汙能力,實測亦是如此,我們來看看石頭的表現如何,由于是深色地板,所以這次采用白色米粒混水來做測試,這樣可以保證一定的黏性,也是模擬廚房地面的泥點子。

稍幹之後進行測試,這項測試的難點是如果拖布吸附力不夠,就會畫得地面到處都是,深色地板尤其明顯。

好消息是米粒和面粉的混合物被很快帶走,且沒有任何殘留,即使地面幹透後也是幹淨的。

從測試來看,石頭P10S Pro的表現是跟得上G20的,非要說區別,一個是橫向水漬,一個是圓圈水漬,這個在光面地面比較明顯,而啞光的如柔光磚和柔光地板,則無此問題。

還有一個值得點贊的地方,雖然是高檔位水量,地磚和地板均沒有發現有漏水,且表面附著的都是非常均勻的細水珠,所以幹透後留下的印記也非常的淡,值得表揚。原因還是因爲拖布滲水性極佳,是均勻的潮濕。

四.進階:避障表現

可以看到的是,石頭並沒有局限于某個方向,實際上也是在不斷調整,記得當年避障巅峰是T7Pro,印象相當深刻,而之後是G20,追上且超過了當年的老旗艦,那麽現在呢?

4.1九宮格避障測試

這項目基本上是必測項目,當然,只談表現,不談優劣,避障本就是雙刃劍,過度避障可能漏掃,但是過度激進也可能卡死,從九宮格飲料瓶測試來看,有輕微帶動但是沒有太大範圍的位移。

給大家看完整圖片就明白了,實線清潔路徑,虛線路徑,實心點飲料罐。

我們聊下細節就可以看出石頭在算法上的優勢,也是爲什麽P10S Pro既可以保證盡可能不漏掃,又不會過度侵占導致推動過大。

4.2九宮格多障礙物避障

這個屬于壓力測試,所以不要太糾結沒有避開,現在的避障模塊基本上是結構光+攝像頭,雖然可以做到識別20類62種障礙物,但是面對難度更高的壓力測試,那種孩子的小樂高積木,出現卡死也是正常現象。

最終的結果也是如此,其中小積木和小障礙物被無視,小汽車,鑰匙圈,鼠標,遙控器和線團正確識別。

簡而言之P10G Pro的單線結構光+RGB的表現與G20差異不大,小體積物件被卷入主刷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當然了,如果掃拖中被卷進去,改成純拖也還是能繼續使用的,也算是一個小技巧。

受限于現有的技術,掃拖一體機在避障基本上很難做到完美,扁平狀線團可以識別對于掃掃拖一體機來說基本上就到了天花板,因爲這是家中最容易卡掃地機的物件之一。總體來說與G20基本持平,優秀。

4.3單層1.8cm木工板越障測試

簡單測試下,高度是1.8cm,理論上現在掃地機都可以翻越2cm高度,但實際情況是,光面地磚在拖布潮濕情況下,翻越2cm高度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地面會因爲潮濕而導致主輪打滑。

測試結果無壓力吧,很容易就通過了,也算是預料之內。

五.其他細節測試

其實測到現在,不想看下去的,也可以不用看下去了,因爲P10S Pro已經足夠優秀,還想繼續看下去的,也許還有驚喜。

5.1重汙智能自清潔高溫洗好不好用

自清潔有幾個點必須提,一個是60度熱水除菌洗布,另一個是動態複洗複拖,智能檢測是否清洗幹淨來判斷是否複洗,這也意味著P10S Pro的耗水可以精細化控制。

那麽我們就開始做5g的紅燒醬油清潔測試,本以爲會加長清潔時間,結果發現並沒有,而是和之前自動模式一樣的耗時,考慮原因應該是單次清潔基站認爲拖布已經清洗幹淨,不過經過兩次測試後徹底幹淨。

清潔前後對比,說兩個點,其一是醬油被吸收的非常快,說明拖布材料吸水性極佳,而且滲透後背面沒有明顯的醬油點,而是完全滲透,非常均勻。其二是可以徹底清潔幹淨,雖說外觀各家都差不多,實際表現還是有些許區別的。

有興趣的可以在自己掃托一體機的幹/濕拖布上倒一些醬油試試吸附速度。

我們再稱重汙水箱,來看看産生了多少汙水,兩次供消耗379ml,也就是單次190ml,與首次幹淨拖布的日常清潔對比會發現,相差巨大,幹淨拖布首次日常檔僅僅耗水51ml,而帶醬油拖布達到了190ml,接近四倍,這也說明一個問題,石頭的智能洗布是有效的。

這真的是讓我非常驚訝,爲了驗證本人判斷是否正確,本人連續做了節水,日常,深度三個檔位的清潔測試,不過就不放錄像了,只是把時間和稱重放上來,給大家對比。

稱重數據如下,然後我就emm了,爲什麽?自己看數據。

三次洗布平均215ml,大家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清洗拖布與清洗檔位無關,只與拖布潔淨程度有關,就是說,拖布越髒,清洗拖布産生的汙水越多,這個就很厲害了。

我做個表格大家參考下。

至此,本人確實沒想到石頭的智能洗布可以做到這個份上,也許每次自清潔基站都會檢測汙水髒的程度吧,這個。。不拆機確實很難判斷它是通過什麽實現的。汙水通透度?倒也確實有這個可能。

所以,智能自清潔的評價是,極其優秀!要想做到石頭P10S Pro的水平,銘記評論是,很難!

60℃洗拖布一直想測,但是奈何氣溫太低,清潔完後溫度就迅速下降到比較低的溫度,所以,只能連續清洗後測汙水溫度和拖布溫度了,三次看看其表現,室內氣溫在14攝氏度左右,但是物體溫度只有10℃不到,三次後水溫顯示27℃,拖布顯示26.7℃,且摸上去確實是溫熱的。

關于60℃洗布,個人認爲在冬季使用幫助會更大一些,當然了,相較于震擦的平板拖布,旋轉拖布對于水量的需求相對而言會大一些,熱水洗布配合優秀的拖布確實可以更省水,個人覺得,高溫洗布所帶來的省水紅利,才是其存在的意義所在吧。

至此,這部分的測試也結束了,通過本次測試,也是加深了個人判斷,普通消費者到手默認智能熱水洗布就可以了,其他都可以不用管。

PS:又想起之前那次橫評了,某款掃拖一體機拖布做的不行,吸水能力太差,導致清汙能力也不行,順帶自清潔也很差,確實是一項差,項項差。

5.2AI語音控制和噪音表現

這部分吧,哈,從G20雙膠刷可升降集塵可以徹底關閉開始,噪音表現就非常優秀了,G20如此,P10S Pro亦是如此。不做所有檔位的噪音測試,原因是夜間使用一定是噪音最低的檔位,例如低檔集塵和純拖地。而高檔産生的噪音,你出門時候用不就行了?

這一部分就用語音控制來玩一下吧。

可以說:你好石頭,降低音量;也可以說:去掃一下書房,當然,不止于此。

你要和可以說,你好石頭,回充,實際玩起來還是很方便的,以後慢慢熟悉吧!

噪音表現尚可,畢竟是開放條件測試,建議晚上還是純拖更合適,由于可以關閉集塵,噪音也夠低,關門的話,基本上不會超過32dB。

5.3烘幹表現

熱風雙路烘幹,相較于G20我不清楚是否有升級,不過G20的表現已經非常優秀,而旋轉拖布的P10S Pro由于其結構更爲簡單,相信只好不差,3h後我們測一下拖布的幹燥程度。

一個是拖布幹燥程度,重量甚至略降1g,一個是基站幹燥程度,都非常好,徹底幹透。

測試至此,也差不多了,這次測的並沒有往期那麽細致,原因本人也說過,石頭是一家傳承性極強的企業,其研發能力有目共睹,也許會犯錯,但只要給足夠的時間,它的産品也許不是最佳,但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總結:産品很優秀,你確定不體驗一下試試?

裝修了近十個月,一直在使用石頭的老款産品,說實話,不差,沒錯,G20雖然貴爲石頭家的旗艦機型,既沒有可伸縮機械臂邊刷,亦沒有機械臂邊拖,當然也沒有60℃熱水除菌洗布,但倔強的我仍然認爲,G20讓然是現階段最佳旗艦掃拖一體機,但是如果你真的把兩款機器擺在面前讓我選,我還真的會猶豫,是因爲P10S Pro確實已經非常優秀,其完全顛覆了本人對旋轉拖布機型的刻板印象,甚至某些細節表現要勝過G20,當然了,G20仍然是旗艦級産品,不過也確實是需要叠代了。

産品優勢:

可伸縮機械臂邊刷+可伸縮機械臂邊拖,且可擡升拖布支架,超高覆蓋率,超高效拖地,過路可擡起,長毛地毯可擡起,只掃不拖保持地毯幹燥,可以說是好處多多。

60℃熱水洗高效清潔,支持動態複洗複拖,智能檢測調整,洗布用水用時自動調節。

雙螺旋膠刷且可擡升+11000Pa超大吸力,面對細小紙片也不在話下。

可擡升雙膠刷在純拖模式下可以徹底關閉集塵,噪音表現更爲優異。

膠刷不易纏發也是老生常談,往期測試不計其數,P10S Pro更進一步,兩端刀片自動切割吸走。

80ml水箱相對于老款也許顯得小一些,但是每次回洗都會自動補水,按測試來看,單次5.1ml/㎡地面耗水,水箱就可以支撐15㎡/次的拖地完全夠用。

AI動態避障表現優秀,帶補光燈的RGB攝像頭識別率高,對于易卡物體基本上保證不觸碰,對于非易卡物體則允許輕微觸碰,撞擊少,避讓多,但又能保證不漏掃。

AI語言交互的加入降低了老人的使用門檻,還不會用?抄詞條給老人不就行了?對著念還不會?

基站清洗支架設計優秀,三分離設計,大瀝水籃延長了堵塞時間,可取出清潔,配合熱風烘幹,不再需要清潔異味瀝水籃。

迷你上下水基站,這個本人稱之爲最香,藏入門檻更低,強烈建議大家選擇上下水版本。

待優化:

機械臂邊刷對于低矮家具清潔仍存在問題,時常無法觸發。

對于細腿椅子識別度不夠,有輕微沖擊的情況。

缺點:

機身相對較高,限高11cm以內。

銘說:掐著手指算,真需要你手動的還有什麽?清潔瀝水底座,替換基站集塵袋,沒了吧?全功能免維護,不算過分吧!話說G20就已經是這樣了。

1 阅读:3